相關習題
 0  35039  35047  35053  35057  35063  35065  35069  35075  35077  35083  35089  35093  35095  35099  35105  35107  35113  35117  35119  35123  35125  35129  35131  35133  35134  35135  35137  35138  35139  35141  35143  35147  35149  35153  35155  35159  35165  35167  35173  35177  35179  35183  35189  35195  35197  35203  35207  35209  35215  35219  35225  35233  109140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實驗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甲、乙兩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目前人們一般把PH值小于       的雨水稱為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有                            

(2)讀甲圖可以看出,下列國家中酸雨最嚴重的兩個國家是(    )

A.西班牙   B.意大利   C. 冰島   D.瑞典   E.愛爾蘭   F.德國

(3)分析圖乙,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在       氣候區(qū),酸雨的主要類型是         ,我國的煤北多南少,而重酸雨區(qū)卻都集中在南方,其原因是:.                        。

(4)酸雨對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對生物資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

(5)除酸雨以外,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還有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實驗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干旱災害是中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下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qū)域季節(jié)分布及其對農業(yè)的影響,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圖中“全年旱”的地區(qū)是      區(qū)(寫序號),但是該區(qū)很少出現旱災,分析其原因是  ,③區(qū)旱災主要出現在夏、秋季節(jié),試簡述其原因 。

(2)圖中旱災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區(qū)(寫序號),說明判斷依據。近幾十年該區(qū)的干旱有加重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最缺水的區(qū)域,試分析其原因。

(3)圖中以冬春連旱為主,2009—2010年的旱情已引起全國關注的是       區(qū)(寫序號),除干旱等氣象外,該區(qū)是我國        災害最嚴的省區(qū)。試分析該區(qū)今年旱災的原因。

(4)說明①區(qū)春旱引發(fā)的最主要的次生災害有            ,其監(jiān)測手段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實驗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讀下列圖,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自然災害形成的兩個條件,一是                                     ;

二是      

自然災害災情大小取決于三個條件,                        三者的共同作用。從圖甲可以看出我國位于世界兩大自然災害帶                      帶和                       帶的交匯處。

(2)從圖乙可以看出我國自然災害空間分布特點是                            。內蒙古自治區(qū)主要的自然災害有           、______________等。

(3)讀圖丙,圖中I是                災害帶;III是                  災害帶,該災害帶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云南,遙遠的邊陲,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地方。統(tǒng)計資料顯示,最近數年間,云南省每年接待游客的總數均居西部省區(qū)之首,回答1~2題。

1.昆明―古林-九鄉(xiāng)-阿廬古洞的喀斯特奇觀之旅,山、林、洞交相映輝,其形成原因是該地區(qū)的巖石多為

A.巖漿巖  B.石灰?guī)r  C.花崗巖  D.變質巖

2.云南擁有從海南島到黑龍江之間的各種氣候特征,其原因是

A.復雜的地形條件  B.跨多個溫度帶  C.森林廣布  D.天氣變化無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中國地圖上北回歸線的一段,E點以東為海洋,W點以西為我國鄰國,讀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S在東六區(qū)

B. N所在省(區(qū))沿海常年受臺風的影響

C.G所在。▍^(qū))經濟特區(qū)相鄰地區(qū)城鎮(zhèn)化水平較高

D.屬于H所在省的有釣魚島和舟山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帶,其徑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漸減少,最后消失。據此回答4~6題。

1.該河徑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漸減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滲  ②蒸發(fā)  ③降水減少  ④灌溉等引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該河流的補給水源主要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

3.該河流可能位于我國

A.西北地區(qū)   B.東北地區(qū)   C.華北地區(qū)   D.西南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我國自然資源地區(qū)差異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東部,北方的平原比南方多,但水熱條件比南方差

B.西北地區(qū)的垂直地域差異顯著,西南地區(qū)不顯著

C.北方的可更新資源多,南方的非可更新資源多

D.南方的可更新資源多,北方的非可更新資源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我國自然資源地區(qū)分布狀況與其成因的組合,正確的是

A.東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質史上植被覆蓋情況不同

C.西南濕潤、光照少、垂直地域差異顯著——降水多、地形復雜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豐歉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我國西部地區(qū)的地理差異有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陜甘寧地勢低平,云貴川地形崎嶇

C.新疆的河流皆為內流河,西藏的河流皆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肅溫暖濕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0年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讀右圖,回答10~12題。

1.下列關于圖示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qū)的土壤是由流水帶來的

B.甲地區(qū)植樹造林的水熱條件優(yōu)于乙地區(qū)

C.乙地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谷地

D.①地區(qū)比②地區(qū)更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

2.2003年秋季,乙、戊附近兩條河流洪災嚴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兩條河流都屬黃河中游的支流

B.當年秋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風南下早、強度大

C.三門峽水庫為緩解洪災起了關鍵性作用

D.災情嚴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

3.有關圖中丙山脈及其兩側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上   B.南側平均氣溫低于0℃

C.北側國土整治的重點是風沙危害         D.治理水土流失是南北兩側面臨的共同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