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煤粉中的氮元素在使用過程中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1所示:
(1)②中NH3參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2)③中加入的物質(zhì)可以是bd(填字母序號).
a.空氣        b.CO         c.KNO3      d.NH3
(3)焦炭氮中有一種常見的含氮有機物吡啶(),其分子中相鄰的C和N原子相比,N原子吸引電子能力更強(填“強”或“弱”),從原子結(jié)構(gòu)角度解釋原因:C和N原子在同一周期(或電子層數(shù)相同),N原子核電荷數(shù)更大,原子半徑更小,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更強.
(4)已知:N2(g)+O2(g)═2NO(g)△H=a kJ•mol-1
N2(g)+3H2(g)═2NH3(g)△H=b kJ•mol-1
2H2(g)+O2(g)═2H2O(l)△H=c kJ•mol-1
反應后恢復至常溫常壓,①中NH3參與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4NH3(g)+6NO(g)═5N2(g)+6H2O(l)△H=(3c-3a-2b)kJ•mol-1
(5)用間接電化學法除去NO的過程,如圖2所示:
已知電解池的陰極室中溶液的pH在4~7之間,寫出陰極的電極反應式:2HSO3-+2e-+2H+═S2O42-+2H2O.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吸收池中除去NO的原理:2NO+2S2O42-+2H2O═N2+4HSO3-

分析 (1)氨氣在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2)由圖表可知,氮由+2價變成0價,應加還原劑;
(3)N的電負極強,所以N原子吸引電子能力更強,C和N原子在同一周期(或電子層數(shù)相同),N原子核電荷數(shù)更大,原子半徑更小,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更強;
(4)運用蓋斯定律解題;
(5)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是亞硫酸氫根離子,得電子,生成硫代硫酸根離子;硫代硫酸根離子與一氧化氮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氮氣.

解答 解:(1)氨氣在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為重要的工業(y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故答案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6H2O;
(2)氮由+2價變成0價,應加還原劑,CO和氨氣,故選:bd;
(3)N的電負極強,所以N原子吸引電子能力更強,由于C和N原子在同一周期(或電子層數(shù)相同),N原子核電荷數(shù)更大,原子半徑更小,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更強,故答案為:強;C和N原子在同一周期(或電子層數(shù)相同),N原子核電荷數(shù)更大,原子半徑更小,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更強;
(4)已知:N2(g)+O2(g)═2NO(g)△H=a kJ•mol-1 …①;N2(g)+3H2(g)═2NH3(g)△H=b kJ•mol-1…②;2H2(g)+O2(g)═2H2O(l)△H=c kJ•mol-1…③;而①的反應為:4NH3(g)+6NO(g)═5N2(g)+6H2O(l),所以△H=3③-3①-2②,則△H=(3c-3a-2b) kJ•mol-1,所以熱化學方程式為:4NH3(g)+6NO(g)═5N2(g)+6H2O(l)△H=(3c-3a-2b) kJ•mol-1,故答案為:4NH3(g)+6NO(g)═5N2(g)+6H2O(l)△H=(3c-3a-2b) kJ•mol-1;
(5)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是亞硫酸氫根離子,得電子,生成硫代硫酸根離子,電極反應式為:2HSO3-+2e-+2H+═S2O42-+2H2O;硫代硫酸根離子與一氧化氮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氮氣,離子反應方程式為:2NO+2S2O42-+2H2O═N2+4HSO3-,故答案為:2HSO3-+2e-+2H+═S2O42-+2H2O;2NO+2S2O42-+2H2O═N2+4HSO3-

點評 本題考查較為綜合,涉及氨氣的制備、性質(zhì)以及氮氧化物的性質(zhì),側(cè)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題目較為簡單,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6O218O2互為同位素,它們的性質(zhì)基本相同
B.多糖、油脂、蛋白質(zhì)在一定條件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C.玻璃、陶瓷、水泥都是硅酸鹽產(chǎn)品,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D.高純硅廣泛應用于太陽能電池、計算機芯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0.1mol苯分子中含有雙鍵數(shù)為0.3NA
B.1L1mol•L-1碳酸鈉溶液中陰離子的數(shù)目大于NA
C.標準狀況下,22.4L乙烷中共含有分子數(shù)為NA
D.50mL18.4mol•L-1濃硫酸與足量銅微熱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的數(shù)目為0.9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化學式為C3H7FO的物質(zhì),含有羥基的同分異構(gòu)體數(shù)目為(不考慮空間異構(gòu))(  )
A.4種B.5種C.6種D.7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都是葡萄糖
B.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C.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
D.CH≡CH和CH2=CHCH=CH2互為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有一種基于乙醇酸性燃料電池原理設計的酒精檢測儀,其原理是通過將乙醇氧化為乙酸來測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池工作時消耗5.6LO2,轉(zhuǎn)移電子為1mol
B.檢測時,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H+向負極移動
C.正極上發(fā)生的反應為:O2+4e-+2H2O=4OH-
D.負極上發(fā)生的反應為:CH3CH2OH-4e-+H2O=CH3COOH+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煤可以通過氣化和液化轉(zhuǎn)變?yōu)榍鍧嵞茉床⑻岣呷紵剩?br />煤氣化的主要反應是:C(g)+H2O(g)$\frac{\underline{\;高溫\;}}{\;}$CO(g)+H2(g)氣化得到的CO和H2可以進一步液化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H
(1)若相同溫度下CO、H2、CH3OH(g)的燃燒熱(△H)分別為a、b、c,則上述反應的△H=a+2b-c.
(2)

圖1表示CO的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壓強之間的關系,圖2表示CO的轉(zhuǎn)化率與起始投料比$\frac{n({H}_{2})}{n(CO)}$、溫度的變化關系,曲線I、Ⅱ、Ⅲ對應的溫度分別為T1、T2、T3,則T1、T2、T3的大小關系為T1<T2<T3,理由由圖1知,在一定壓強下,溫度升高,CO轉(zhuǎn)化率降低,正反應放熱;由圖2知,在投料比一定時,曲線Ⅰ、Ⅱ、Ⅲ對應的轉(zhuǎn)化率依次降低,因此溫度依次升高.測得B(X,60)點氫氣的轉(zhuǎn)化率為40%,則X=3.
(3)一定條件下,將2mol CO和4mol H2置于容積為2L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反應達到平衡時H2的物質(zhì)的量為2mol,則此時CH3OH(g)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 mol/L,平衡常數(shù)K=1.下列說法中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填選項前的字母).
A.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變
B.一氧化碳的消耗速率等于甲醇的生成速率
C.CO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有關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
A.
如圖所示,集氣瓶內(nèi)充滿Cl2和CH4的混合氣體或NO2和O2的混合氣體,置于光亮處,將滴管內(nèi)的水擠入集氣瓶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并可能充滿集氣瓶
B.
如圖所示,X為鐵棒,Y為銅棒,a為直流電源,當S閉合后,當b為NaOH溶液,X極附近產(chǎn)生白色沉淀時,電子從X極流入a
C.
Pt為電極,電解含0.10 mol M+和0.1 mol N3+(M+、N3+均為金屬陽離子)的溶液,陰極析出金屬單質(zhì)或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y)與導線中通過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x)的關系如圖,離子氧化能力M+>N3+>H+
D.
如圖為N2(g)和O2(g)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則N≡N的鍵能為946kJ/mol,熱化學方程式為:N2(g)+O2(g)═2NO(g)△H=-180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南省長沙市高三上學期第13次周測理科綜合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順式烏頭酸是一種重要的食用增味劑,其結(jié)構(gòu)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6H8O6

B.該有機物只含有一種官能團

C.該有機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D.等物質(zhì)的量的順式烏頭酸分別與足量的NaHCO3和Na反應,產(chǎn)生相同條件下的氣體體積之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