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有關(guān)酶的實驗,據(jù)表填寫有關(guān)內(nèi)容。

試管編號   加入物質(zhì)    (mL)    溫度(℃)       試劑          現(xiàn)象

1        淀粉糊、清水   2      37         碘液         變藍

2        淀粉糊、唾液   2      0                      變藍

3        淀粉糊、唾液   2      37                     不變藍

4        淀粉糊、煮沸過的唾液 2    37                      變藍

5        淀粉糊加入232%鹽酸的唾液 2  37            變藍

6       蛋花液、噬液   2       37                      無變化

1)實驗結(jié)果分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從上述實驗可得知,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特點,另外酶還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響。

 

答案:
解析:

(1)①由于清水中不含淀粉酶,試管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故遇碘變藍。

②0℃唾液淀粉酶失去催化能力,試管中的淀粉未被分解,故遇碘變藍。

③唾液淀粉酶在適應(yīng)的條件下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故滴加碘液不變藍。

④煮沸過的唾液其中的淀粉酶已失去活性,故試管內(nèi)的淀粉遇I2變藍。

⑤酸性條件下,唾液中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分解,故試管滴入碘液變藍。

⑥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蛋白質(zhì)分解,且蛋白質(zhì)遇I2無變化。

(2)專一性;溫度;酸堿度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潮州二模)新切開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表面會變黃,最終變成褐色,這種現(xiàn)象在食品科學(xué)上通常稱為“褐變”. 關(guān)于蘋果褐變的原因有以下兩種說法:
A.蘋果中的Fe2+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了Fe3+
B.蘋果中的酚類物質(zhì)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了
究竟哪種說法正確,某合作小組同學(xué)通過實驗進行了探究.
材料:蘋果、濃度均為0.1mol?L-1的鹽酸、NaCl溶液、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開水
(1)探究1: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
在“褐變”后的蘋果上滴上2~3
KSCN
KSCN
溶液
無紅色出現(xiàn)
無紅色出現(xiàn)

說法A不正確
(2)探究2:
【查閱文獻】
1.蘋果中含有多酚和多酚氧化酶,蘋果褐變是氧氣、酚類、酚氧化酶共同作用生成了醌類物質(zhì)的緣故.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溫度為35℃左右、活性pH約為5.5.
2.酚類物質(zhì)遇FeCl3溶液常發(fā)生顯色反應(yīng)而呈現(xiàn)一定顏色,如苯酚顯紫色,對苯二酚顯綠色,甲基苯酚顯藍色.
該小組將剛削皮的蘋果切成七塊,進行如下實驗驗證.請?zhí)顚懴卤碇邢鄳?yīng)的結(jié)論:
序號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 結(jié)論
在一塊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 表面變?yōu)榫G色 蘋果中含有酚類物質(zhì)
一塊放置于空氣中

另一塊迅速浸入0.1mol?L-1NaCl溶液中
表面逐漸褐變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無明顯變化

蘋果褐變與
氧氣
氧氣
有關(guān)
另兩塊分別立刻放入90℃~95℃的開水和0.1mol?L-1鹽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放置于空氣中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均無明顯變化
蘋果褐變與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有關(guān)
最后兩塊分別立刻放入各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放置于空氣 前者表面逐漸褐變,后者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無明顯變化 亞硫酸鈉溶液能阻止蘋果褐變
(3)問題與討論:
①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卻能阻止蘋果褐變,可能的原因是:
亞硫酸鈉的還原性比酚強,消耗了氧氣,保護了酚
亞硫酸鈉的還原性比酚強,消耗了氧氣,保護了酚
,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
2SO32-+O2=2SO42-
2SO32-+O2=2SO42-

②褐變會影響蘋果的品質(zhì)和口感,試舉出家中防止削皮蘋果褐變的一種措施:
放入冰箱冷藏,用保鮮膜包裹,用鹽水浸泡
放入冰箱冷藏,用保鮮膜包裹,用鹽水浸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22

下表是有關(guān)酶的實驗,據(jù)表填寫有關(guān)內(nèi)容。

試管編號   加入物質(zhì)    (mL)    溫度(℃)       試劑          現(xiàn)象

1        淀粉糊、清水   2      37         碘液         變藍

2        淀粉糊、唾液   2      0                      變藍

3        淀粉糊、唾液   2      37                     不變藍

4        淀粉糊、煮沸過的唾液 2    37                      變藍

5        淀粉糊加入232%鹽酸的唾液 2  37            變藍

6       蛋花液、噬液   2       37                      無變化

1)實驗結(jié)果分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從上述實驗可得知,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特點,另外酶還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2011屆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5月模擬(理綜)化學(xué)部分 題型:實驗題

(16分)(Ⅰ)本世紀是生命科學(xué)研究的昌盛時期,科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進入生物體內(nèi)的氧分子,可接受1個電子轉(zhuǎn)變?yōu)槌蹶庪x子自由基(O2),進而引發(fā)產(chǎn)生一系列自由基。一切需氧生物在其機體內(nèi)均有一套完整的活性氧系統(tǒng)(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劑),能將活性氧轉(zhuǎn)變?yōu)榛钚暂^低的物質(zhì),機體因此受到保護。人們利用羥胺(NH2OH)氧化的方法可以檢測其生物系統(tǒng)中O2含量,原理是O2與羥胺反應(yīng)生成NO2和一種過氧化物。NO2在對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作用下,生成粉紅的偶氮染體,染體在波長530nm處有顯著吸收,且其吸收值與c(NO2)成正比,從而可計算出樣品中的O2含量。某實驗室用以上方法處理后測得溶液中c(NO2)=2.500×10-3 mol?L-1。
⑴ 請根據(jù)測定原理寫出有關(guān)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         
⑵ 計算該樣品此時c(O2) =         ▲         ;
⑶ 如用羥胺氧化法測定O2時,將其生成的過氧化物作為檢測物,若選用氧化還原法進行定量分析(用KMnO4標準溶液進行滴定)
① 請寫出其測定原理的反應(yīng)方程式         ▲         ;
② 測定所用的主要玻璃儀器為       ▲       ,通過觀察       ▲       的現(xiàn)象可確定測定反應(yīng)是否進行完全。
(Ⅱ)水中的NO2是含氮有機物分解的產(chǎn)物,其濃度的大小是水源污染的標志之一。檢測水中的NO2可用比色法,其步驟是:
a. 配制標準溶液:稱取0.30gNaNO2,溶于水后在容量瓶中稀釋至1L得溶液A,移取5mL溶液A,稀釋至1L,得溶液B。
b. 配制標準色階:取6只規(guī)格為10mL的比色管(即質(zhì)地、大小、厚薄相同且具塞的平
底試管),分別加入體積不等的溶液B,并稀釋至10mL,再加入少許(約0.3g)對苯磺酸粉末,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色階序號
1
2
3
4
5
6
加入溶液B的體積(mL)
0
2.0
4.0
6.0
8.0
10.0
反應(yīng)后溶液顏色
由無色變?yōu)橛蓽\到深的櫻桃紅色
     c. 檢測:取10mL水樣倒入比色管中,加少許對氨基苯磺酸,顯色后與標準色階對比。請?zhí)顚懸韵驴瞻祝?br /> ① 比色法的基本依據(jù)是       ▲       
② 若水樣顯色后與色階中的5號顏色相同,則表明水樣中NO2含量為   ▲  mg/L。
③ 用NaNO2直接配制溶液B的缺點是       ▲       。
④ 如果水樣顯色后比6號還深,應(yīng)采取的措施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有些酶必須在有激活劑的條件下才具有活性。下列是有關(guān)某種酶的實驗,處理方式及結(jié)果如下表及下圖所示。根據(jù)結(jié)果判斷,敘述不正確的是


  1. A.
    甲物質(zhì)是該酶的激活劑
  2. B.
    該酶在80 ℃的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失活
  3. C.
    35分鐘后試管Ⅱ中底物已被消耗殆盡
  4. D.
    該酶在中性環(huán)境中的活性比在弱堿性環(huán)境中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