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
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C(填序號).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D(填序號).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
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輕輕地振蕩燒杯
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
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①填寫表中的空白:
溫度
實驗次數(shù)
超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NaOH平均值
126.226.026.129.5/
227.027.427.232.3
325.925.925.929.2
426.426.226.329.8
②近似地認為0.55mol/L 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則中和熱△H=-56.8kJ/mol(取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③中和熱測定實驗中,下列操作一定會降低實驗準確性的是B.
A.用滴定管(精量儀器,讀數(shù)保留到0.01)取所用酸堿溶液的體積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燒杯時,有少量濺出
C.大、小燒杯體積相差較大,夾層間放的碎泡沫塑料較多
D.測量HCl溶液的溫度計用水洗凈后才用來測NaOH溶液的溫度.

分析 (1)為了保證酸或是堿中的一方完全反應,往往保證一方過量;
(2)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分幾次倒入,會導致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
(3)鹽酸和氫氧化鈉混合時,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
①先判斷溫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溫度差平均值;
②根據(jù)Q=m•c•△T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最后根據(jù)△H=-$\frac{Q}{n}$kJ/mol計算出反應熱.
③A.用滴定管(精量儀器,讀數(shù)保留到0.01)取所用酸堿溶液的體積,結果更精確;
B.氫氧化鈉溶液的量減少,會使得中和熱數(shù)據(jù)偏;
C.大、小燒杯夾層間放的碎泡沫塑料較多,保溫效果好;
D.測量HCl溶液的溫度計用水洗凈后才用來測NaOH溶液的溫度,會減少酸和堿之間因為中和反應而導致的熱量損失.

解答 解:(1)為了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
故答案為: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氫氧化鈉溶液時,必須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減少熱量的散失,不能分幾次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否則會導致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
故選C;
(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不能使用溫度計攪拌;也不能輕輕地振蕩燒杯,否則可能導致液體濺出或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果;更不能打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否則會有熱量散失,
故選D;
①4次溫度差分別為:3.4℃,5.1℃,3.3℃,3.5℃,第2組數(shù)據(jù)無效,溫度差平均值=3.4℃;
故答案為:3.4℃;
②50mL 0.25mol/L硫酸與 50mL0.55mol/L NaOH溶液進行中和反應生成水的物質的量為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質量為:100ml×1g/ml=100g,溫度變化的值為△T=3.4℃,則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熱量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frac{1.4212kJ}{0.025mol}$=-56.8kJ/mol;
故答案為:-56.8kJ/mol;
③A.用滴定管(精量儀器,讀數(shù)保留到0.01)取所用酸堿溶液的體積,結果更精確,提高實驗準確性,故A錯誤;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燒杯時,有少量濺出,堿的量減少,會使得中和熱數(shù)據(jù)偏小,這樣一定會降低實驗準確性,故B正確;
C.大、小燒杯夾層間放的碎泡沫塑料較多,保溫效果更好,會提高實驗準確性,故C錯誤;
D.測量HCl溶液的溫度計用水洗凈后才用來測NaOH溶液的溫度,會減少酸和堿之間因為中和反應而導致的熱量損失,提高實驗的準確度,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中和熱測定的實驗,保溫工作是實驗的重點,可以根據(jù)所學內容來回答,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C2H4B.CH3CH3C.CH2═CHClD.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己知:Mn(s)+O2(g)═MnO2(s)△H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下列是幾種有機物的結構簡式: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分子式C8H6O3Cl2,所含官能團的名稱分別為羧基、醚鍵、氯原子;
(2)A與甲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酯化反應會取代反應;
(3)1molA與足量的氫氧化鈉反應消耗氫氧化鈉5mol
(4)有關A、B、C、D四種有機物說法錯誤的是cd
a.都屬于芳香族化合物b.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
c.B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有3種 d.A和B都能與碳酸氫鈉反應放出CO2氣體
(5)在C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氣體,生成無機物的化學式Na2SO3(已知亞硫酸比碳酸鈉酸性強);
(6)A的同分異構體E也含有“-OCH2COOH”則E有5種(不包括A本身),C的水溶液中通入過量CO2,生成有機物F,則B、D、F互為同分異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學生對Na2SO3與AgNO3在不同的pH下反應進行探究.
(1)測得Na2SO3溶液pH=10,AgNO3溶液pH=5,二者水解的離子分別是SO32-、Ag+
(2)調節(jié)pH,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pH現(xiàn)   象
a10產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b6產生白色沉淀,一段時間后,沉淀未溶解
c2產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時間后,產生海綿狀棕黑色物質X
查閱資料得知:
。瓵g2SO3:白色,難溶于水,溶于過量的Na2SO3溶液
ⅱ.Ag2O: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應
①推測a中白色沉淀為Ag2SO3,離子方程式是2Ag++SO32-=Ag2SO3↓.
②推測a中白色沉淀為Ag2SO4,推測的依據(jù)是SO32-有還原性,可能被氧化為SO42-,與Ag+反應生成Ag2SO4白色沉淀.
(3)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該同學設計實驗確認了白色沉淀不是Ag2SO4,實驗方法是:另取Ag2SO4固體置于Na2SO3溶液中,未溶解.
(4)將c中X濾出、洗凈,為確認其組成,實驗如下:
Ⅰ.向X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變化
Ⅱ.向X中加入過量濃HNO3,產生紅棕色氣體
Ⅲ.用Ba(NO32、BaCl2檢驗Ⅱ中反應后的溶液,前者無變化,后者產生白色沉淀
①實驗Ⅰ的目的是檢驗X是否為Ag2O.
②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分析X的性質和元素組成是有還原性; 含有Ag元素,不含S元素.
③Ⅱ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Ag+2HNO3(濃)═AgNO3+NO2↑+H2O.
(5)該同學綜合以上實驗,分析X產生的原因,認為隨著酸性的增強,體系還原性增強.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實驗如下:
①氣體Y是SO2
②白色沉淀轉化為X的化學方程式是Ag2SO3+H2O=2Ag+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3克金屬鈉在干燥空氣中被氧化成氧化物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為0.1NA
B.18克水所含的質子數(shù)目為NA
C.在常溫常壓下,11.2升氯氣所含的分子數(shù)目為0.5NA
D.32克臭氧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實驗室測定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用符號w(Na2CO3)表示],稱取此混合物5.lg,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a.方案一:沉淀法測w(Na2CO3)利用化學反應把HCO3-、CO32-完全轉化為沉淀,稱取沉淀的質量,由此計算混合物中w (Na2CO3).
(1)量取100mL配制好的溶液于燒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劑,把溶液中HCO3-、CO32-完全轉化為沉淀,應選的試劑是D  (填編號).
A.CaCl2       B.MgSO4      C..NaCI      D.Ba(OH)2
(2)簡述證明HCO3-、CO32-已完全沉淀的實驗操作靜置、澄清,在澄清溶液中繼續(xù)加Ba(OH)2溶液,不渾濁,則HCO3-、CO32-已沉淀完全,反之,未沉淀完全.
(3)過濾,提取沉淀,則過濾操作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普通漏斗.
(4)洗滌沉淀,簡述洗滌沉淀的操作向漏斗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餾水,直到淹沒沉淀,靜置讓水自行留下,重復2-3次.
(5)干燥充分,稱取沉淀的質量為9.8g,由此計算w(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稱量,則測得w (Na2CO3)偏小(填偏大或偏小、無影響).
b.方案二:滴定法測w(Na2CO3)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錐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試劑,搖勻,用0.2000mol/L的鹽酸進行滴定到終點.重復此操作2次,消耗鹽酸的體積平均值為20.00mL.[已知飽和的碳酸溶液PH為3.9]
(1)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應選擇堿式滴定管儀器來完成.
(2)判斷滴定終點的依據(jù)是由紅色突變?yōu)闊o色且30s不恢復,此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2-=HCO3-
(3)此法測得w(Na2CO3)=83.14%(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K+、NH${\;}_{4}^{+}$、Cl-、Mg2+、Ba2+、CO${\;}_{3}^{2-}$、SO${\;}_{4}^{2-}$,為了確定溶液中所含離子及其物質的量濃度,某同學設計實驗如下:
取三份100mL上述水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產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896mL(標準狀況).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經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g.
根據(jù)上述實驗,請回答: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NH4+、SO42-、CO32-、K+;哪些離子的濃度能確定,分別是NH4+、0.4mol/L,SO42-、0.1mol/L,CO32-、0.2mol/L.
(2)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是Mg2+、Ba2+
(3)可能存在的離子是Cl-,如何確定?先加過量Ba(NO32溶液,取上層清液,加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說明有Cl-,否則無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高分子材料M在光聚合物和金屬涂料方面有重要用途,M的結構簡式為:
工業(yè)合成M的過程可表示如下:

已知:A完全燃燒只生成CO2和H2O,其蒸氣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密度的43倍,分子中H、0原子個數(shù)比為3:1.它與Na或Na2CO3都能反應產生無色氣體.
(1)A中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是碳碳雙鍵、羧基.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填序號字母).
a.工業(yè)上,B主要通過石油分餾獲得
b.C的同分異構體有2種(不包括C)
c.D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大,遇新制Cu(OH)2懸濁液,溶液呈絳藍色
d.E-M的反應是縮聚反應
(3)寫出A+D+H3PO4--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該反應類型是酯化反應.
(4)F是A的一種同分異構體,F(xiàn)的核磁共振氫譜顯示分子中有兩種不同的氫原子.存在下列轉化關系:

寫出F、N的結構簡式為:F:OHC-CH2-CH2-CHON:
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OHC-CH2-CH2-CHO+4Cu(OH)2+2NaOH$\stackrel{△}{→}$NaOOC-CH2-CH2-COONa+2Cu2O↓+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