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氯化鐵與氯化亞鐵的混合物.現(xiàn)要測定其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實驗按以下步驟進行:

請根據(jù)上面流程,回答以下問題: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有25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填儀器名稱)
(2)請寫出加入溴水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2Fe2++Br2=2Fe3++2Br-
(3)將沉淀物加熱,冷卻至室溫,用天平稱量其質(zhì)量為b1g.再次加熱并冷卻至室溫稱量其質(zhì)量為b2g,若b1-b2=0.3g,則接下來還應進行的操作是再次加熱冷卻并稱量,直至兩次質(zhì)量差小于0.1g.若蒸發(fā)皿質(zhì)量是 W1 g,蒸發(fā)皿與加熱后固體總質(zhì)量是W2g,則樣品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frac{1120(W{\;}_{2}-W{\;}_{1})}{160a}$×100%.有同學提出,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測定:

①溶解樣品改用了硫酸,而不用鹽酸,原因是過量的鹽酸對后面KMnO4的滴定有干擾.
②選擇的還原劑是否能用鐵否 (填“是”或“否”),原因是:如果用鐵做還原劑,會與過量的硫酸反應生成Fe2+,干擾鐵元素的測定.
③若滴定用掉c mol/L KMnO4溶液bmL,則樣品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frac{2.8bc}{a}$.

分析 (1)根據(jù)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要的儀器有: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一定規(guī)格的容量瓶;
(2)根據(jù)Br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2+;為了使Fe3+充分沉淀,氨水要過量; 
(3)為了減少誤差,需再次加熱冷卻并稱量,直至兩次質(zhì)量差小于0.1g;根據(jù)鐵元素質(zhì)量守恒,即紅棕色固體( Fe2O3)中的鐵就是樣品中鐵,根據(jù)質(zhì)量分數(shù)的公式求出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①溶解樣品若用鹽酸,用高錳酸鉀若用滴定時會氧化氯離子,影響實驗測定結果;
②某氯化鐵與氯化亞鐵的混合物.現(xiàn)要測定其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加入鐵做還原劑和過量的硫酸反應生成亞鐵離子,會增加鐵元素的量對測定結果產(chǎn)生誤差;
③依據(jù)高錳酸鉀和亞鐵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定量關系計算.

解答 解:(1)因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要的儀器有: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一定規(guī)格的容量瓶;
故答案為:25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2)因Br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2+:2Fe2++Br2=2Fe3++2Br-;為了使Fe3+充分沉淀,氨水要過量,故答案為:2Fe2++Br2=2Fe3++2Br-
(3)為了減少誤差,需再次加熱冷卻并稱量,直至兩次質(zhì)量差小于0.1g;因鐵元素質(zhì)量守恒,即紅棕色固體中的鐵就是樣品中鐵,F(xiàn)e2O3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為(W2-W1)g×$\frac{112}{160}$;樣品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frac{1120(W{\;}_{2}-W{\;}_{1})}{160a}$×100%,
故答案為:再次加熱冷卻并稱量,直至兩次質(zhì)量差小于0.1g;$\frac{1120(W{\;}_{2}-W{\;}_{1})}{160a}$×100%;
①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加入鹽酸,溶液中的氯離子會被氧化,多消耗高錳酸鉀,產(chǎn)生實驗測定誤差,故答案為:過量的鹽酸對后面KMnO4的滴定有干擾;
②還原劑不能用鐵,因為有貼分會和過量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再用高錳酸鉀滴定,多消耗氧化劑產(chǎn)生誤差,干擾原混合物的鐵元素的測定;
故答案為:否;如果用鐵做還原劑,會與過量的硫酸反應生成Fe2+,干擾鐵元素的測定;
③依據(jù)反應5Fe2++MnO4-+8H+=Mn2++5Fe3++4H2O;依據(jù)定量關系計算得到:設鐵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為X%,
5Fe2+~5Fe3+~KMnO4
5×56                   1
a×X%×$\frac{25.00}{250.0}$   c×b×10-3  
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X%=$\frac{2.8bc}{a}$,故答案為:$\frac{2.8bc}{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測定,實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計算應用,同時考查了實驗知識的分析判斷,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工業(yè)上由含銅廢料(含有Cu、CuS、CuSO4等)制備硝酸銅晶體的流程如下:

(1)“焙燒”在6000C時進行,寫出CuS轉(zhuǎn)化為CuO和SO2的化學方程式:2CuS+3O2$\frac{\underline{\;600℃\;}}{\;}$2CuO+2SO2
(2)“過濾”所得濾液中溶質(zhì)的主要成分為FeSO4(填化學式).
(3)“淘洗”所用的溶液A可以是a.(填序號)
a.稀硫酸    b.濃硫酸     c.稀硝酸     d.濃硝酸
(4)“反應”一步所用的試劑是20%HNO3和10%H2O2,反應過程中無紅棕色氣體生成.
①理論上消耗HNO3和H2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
②若不加10%H2O2,只用20%HNO3,隨著反應的進行,
溫度上升,出現(xiàn)大量紅棕色氣體,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4H++2NO3-=Cu2++2NO2↑+2H2O.
(5)從“反應”所得溶液中析出Cu(NO32•3H2O的方法是蒸發(fā)濃縮,降溫至溫度略高于26.4°C結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表是有機物A、B的有關信息.
AB
②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為:
③能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醇
①由C、H兩種元素組成;
②球棍模型為:
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名稱是:乙烯
(2)寫出在一定條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B的名稱為:苯.B與乙苯互為同系物.其中乙苯的同分異構體還3  種.寫出其中一種的物質(zhì)名稱鄰二甲苯(或間二甲苯或?qū)Χ妆剑?/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對下列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某溶液$\stackrel{+石蕊}{→}$溶液呈紅色:原溶液是酸溶液
B.某溶液$\stackrel{+鹽酸酸化}{→}$無明顯現(xiàn)象$\stackrel{+B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SO42-
C.某溶液$\stackrel{+酚酞}{→}$溶液呈紅色:原溶液是堿溶液
D.某溶液$\stackrel{+稀硫酸}{→}$生成無色無味氣體,說明原溶液中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單質(zhì)的操作可選用分液漏斗,而后靜置分液
B.分液時,分液漏斗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C.先在天平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相同質(zhì)量的紙,再把氫氧化鈉固體放在紙上稱
D.萃取,分液前不需對分液漏斗檢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能觀察到丁達爾效應的是(  )
A.鹽酸B.C.氯化鈉溶液D.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液體均處于25℃,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某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0-13,則該溶液的pH一定為13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2倍
C.pH相同的氨水與鹽酸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pH<7
D.pH=7的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同學設計實驗驗證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強.他設計了右圖裝置以驗證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1)若他選擇的溶液C為Na2SiO3溶液,A為常溫下能與銅反應的強  酸,你認為他選用的塊狀固體B 是什么?分別寫出它們的化學式:AHNO3,BCaCO3/BaCO3
(2)寫出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或BaCO3+2H+═Ba2++CO2↑+H2O.
(3)寫出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CO2不足),或是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CO2過量).
(4)根據(jù)該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你認為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N>C>S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向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備CO2后的殘留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在溶液中插入pH傳感器,測得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開始時溶液pH=2是因為殘留液中還有鹽酸剩余
B.BC段表示隨著碳酸鈉溶液的滴入,CaCO3沉淀的質(zhì)量逐漸增加
C.AB發(fā)生的反應為:Ca2++CO32-═CaCO3
D.滴入500滴碳酸鈉溶液后溶液中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