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下面是某課外興趣小組對二氧化硫的性質實驗探究.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①按照圖示裝置連接好實驗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分別在裝置I、II、III、IV中分別加入少許亞硫酸鈉固體、2mL稀NaOH溶液(溶液中滴有酚酞試劑)、2mL酸性KMnO4溶液、2mL Na2S稀溶液;燒杯中加入約30mL濃NaOH溶液;最后向裝置A中加入30mL硫酸.③打開止水夾,再慢慢地打開分液漏斗活塞,使其中的硫酸緩緩地滴下,注意觀察裝置II、III、IV內溶液中的現(xiàn)象.
通過上述實驗,回答下列試題:
(1)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裝置II中的現(xiàn)象為紅色變淺直至消失,原因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溶液PH值減小,從而使酚酞變?yōu)闊o色.
(3)裝置III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若將裝置III中的酸性KMnO4溶液換為氯水,則裝置III中的現(xiàn)象是氯水的淺黃綠色褪去.
(4)裝置IV中的Na2S用量不同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不同.寫出Na2S足量時的化學方程式2Na2S+SO2+2H2O═4NaOH+3S↓.
(5)燒杯中的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酸性有毒氣體,防止造成污染和毒害.
(6)在BaCl2溶液中通人SO2氣體,溶液仍澄清;若將BaCl2溶液分盛兩支試管.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燒堿溶液,然后再通人SO2氣體,結果兩支試管都有白色沉淀.由此得出下列結論合理的是cd.
a.氯化鋇有兩性                  b.兩支試管的沉淀均是亞硫酸鋇
c.SO2有還原性和酸酐的性質      d.升高pH使SO2水溶液中SO32-濃度增大.

分析 裝置I:制備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濃)=Na2SO4+H2O+SO2↑,裝置II: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溶液PH值減小,從而使酚酞變?yōu)闊o色,裝置III:酸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裝置IV:硫化鈉(Na2S)溶液和SO2反應,燒杯中的濃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1)根據(jù)儀器的特征以及常見儀器的名稱解答;
(2)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溶液PH值減小,從而使酚酞變?yōu)闊o色;
(3)酸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紅色變淺直至消失;若將裝置III中的酸性KMnO4溶液換為氯水,氯水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硫酸和鹽酸;
(4)硫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硫和氫氧化鈉;
(5)二氧化硫為大氣污染物,需進行尾氣處理,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硫;
(6)第一支試管中發(fā)生的反應為2HNO3+2H2O+3SO2=2NO↑+3H2SO4、H2SO4+BaCl2=BaSO4↓+2HCl,第二支試管中: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能夠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亞硫酸鈉能夠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儀器A具有球形、長頸、具有玻璃活塞的漏斗,為分液漏斗,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2)裝置II: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溶液PH值減小,從而使酚酞變?yōu)闊o色,所以裝置II中的現(xiàn)象為紅色變淺直至消失,
故答案為:紅色變淺直至消失;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溶液PH值減小,從而使酚酞變?yōu)闊o色;
(3)裝置III:酸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同時自身被還原生成錳離子,由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可知反應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若將裝置III中的酸性KMnO4溶液換為氯水,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反應生成硫酸和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Cl2+2H2O═4H++2Cl-+SO42-,則裝置III中的現(xiàn)象是氯水的淺黃綠色褪去,
故答案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氯水的淺黃綠色褪去;
(4)硫化鈉中-2價的硫具有還原性,二氧化硫中+4價的硫具有氧化性,兩者反應生成硫和氫氧化鈉,反應方程式為:2Na2S+SO2+2H2O═4NaOH+3S↓,
故答案為:2Na2S+SO2+2H2O═4NaOH+3S↓;
(5)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燒杯中的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酸性有毒氣體,防止造成污染和毒害,
故答案為:吸收酸性有毒氣體,防止造成污染和毒害;
(6)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不反應,將上述通入SO2氣體的BaCl2溶液分盛兩支試管,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燒堿溶液,加硝酸的試管中硝酸會氧化二氧化硫為硫酸,故能生成白色沉淀,加燒堿溶液,二氧化硫會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鹽,與氯化鋇會生成亞硫酸鋇白色沉淀;
a、氯化鋇是強酸強堿鹽,不是兩性,故a錯誤;
b、加硝酸的試管生成的是硫酸鋇,加燒堿的試管生成的是亞硫酸鋇,故b錯誤;
c、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說明具有還原性易被氧化,與堿反應說明溶于水生成亞硫酸呈酸性,具有酸酐的性質,故c正確;
d、增強堿性會使二氧化硫轉化為亞硫酸鹽,使亞硫酸根離子濃度增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點評 本題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探究,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發(fā)生的反應、實驗裝置的作用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綜合考查,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銅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銅的生產和使用對國計民生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完成下列各題:
(1)在西漢古籍中曾有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即:曾青(CuSO4)跟鐵反應就生成銅].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CuSO4=FeSO4+Cu.
(2)銅器表面有時會生成銅綠,銅綠又名堿式碳酸銅,請寫出生成銅綠的化學方程式:CO2+2Cu+O2+H2O=Cu2(OH)2CO3
這層銅綠可以用化學方法除去,試寫出除去銅綠而不損傷器物的化學方程式: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或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3)銅錢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種廣泛流通的貨幣.試從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角度分析為什么銅常用于制造貨幣(銅的熔點是1183.4℃,鐵的熔點是1534.8℃).銅、銀的熔點比較低,容易冶煉鑄造成型;銅、銀的化學性質比較穩(wěn)定,不易被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某溫度下,已知反應mX(g)+nY(g)?qZ(g)△H>0,m+n>q,在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速率v(X)=$\frac{m}{n}$ v(Y)B.降低溫度,c$\frac{c(Y)}{c(Z)}$的值變小
C.增加Y的物質的量,X的轉化率增大D.加入X,反應的△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分類法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物質歸類正確的是(  )
A.堿:苛性鈉、純堿、熟石灰
B.鹽:膽礬、小蘇打、銅綠
C.堿性氧化物:氧化銅、七氧化二錳、氧化鋁
D.無丁達爾現(xiàn)象的分散系:碘的四氧化碳溶液、淀粉溶液、氯化鐵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有關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只表現(xiàn)為反應放熱或吸熱兩種形式
B.一個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則該反應的焓變一定小于零
C.燃燒熱的大小與熱化學方程式中可燃物計量系數(shù)成正比
D.含1mol硫酸的稀溶液與足量NaOH稀溶液反應生成水所放出的熱量為中和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兩圓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圓圈內的物質相互發(fā)生的反應.已知鈉及其氧化物的物質的量均為0.1mol,水的質量為100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③最多能產生0.1 mol O2
B.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Na+2H2O═Na++2OH-+H2
C.Na2O2中陰陽離子數(shù)目之比為1:1
D.①②③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氯化氫的摩爾質量為36.5g
B.1mol H2SO4 的質量為98 g.mol-1
C.任何物質的摩爾質量都等于他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
D.CO2 的摩爾質量是H2 的摩爾質量的2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某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盛有適量的A、B混合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A(g)+3B(g)?2C(g).若維持溫度和壓強不變,當反應達到限度時容器的體積為VL,其中C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占10%.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原混合氣體的體積為1.1VL
B.原混合氣體的體積為1.2VL
C.反應達到限度時,氣體A消耗掉0.05 VL
D.反應達到限度時,氣體B消耗掉0.05 V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不同實驗方案來研究硝酸的性質.
(1)甲組同學設計如圖裝置來證實稀稍酸與銅反應,步驟如下.
A.檢驗50ml針筒的氣密性.
B.抽出活栓,往針筒內放入一小塊銅片,把針筒活栓推到底,將針筒下端玻璃管浸入蒸餾水中,抽拉活栓,吸入約10mL蒸餾水,發(fā)現(xiàn)針筒內仍有空氣,然后針頭朝上倒放,推活栓,使針頭內充滿水.
C.將針筒下端玻璃管浸入濃硝酸中,抽拉活栓,緩緩吸入4mL濃硝酸,將針筒下端套上橡皮管,然后用鐵夾夾。
回答以下相關問題:
①一段時間后在針筒內觀察到溶液顏色為藍色,有無色氣體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②反應停止后,針筒內產生了氣體,要驗證產生的氣體是NO,還需進一步進行的操作是往針筒內抽氣,氣體由無色變紅棕色.
(2)乙組同學也用此裝置直接抽取濃硝酸和銅反應,發(fā)現(xiàn)溶液是綠色的,為了探究綠色的原因,乙組同學又做了三組對比實驗,具體如表:
m(Cu)/g硝酸(過量)溶液顏色
A1濃HNO3(4mL)溶液為綠色
1稀HNO3(4mL)溶液為藍色
B0.5濃HNO3(4mL)溶液為綠色
1稀HNO3(4mL)溶液為藍色
C2濃HNO3(4mL)溶液為綠色
1稀HNO3(4mL)溶液為藍色
根據(jù)乙組同學三組對比實驗回答問題:
①一種觀點認為:這可能是Cu2+濃度差異的結果,你同意這種看法嗎?不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相同質量的銅與相同體積且過量的硝酸反應生成的銅離子濃度相同.結合表格信息加以闡述)
②另一種觀點認為:溶液呈綠色是銅與濃硝酸反應時產生的NO2溶于過量濃硝酸顯黃色,加上和藍色的硝酸銅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綠色.為了驗證推斷是否正確,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三種方案,并進行驗證:
方案一:將綠色溶液轉移至試管,并給試管加熱片刻,立即看到大量紅棕色氣體產生.認為該氣體一定是溶解在溶液中的NO2,但也有同學持有異議.請分析原因過量的硝酸分解會產生紅棕色的NO2
方案二: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得氧氣,并把氧氣緩緩通入綠色溶液中,觀察溶液顏色變?yōu)樗{色.請用方程式表示溶液顏色變化的反應原理4NO2+O2+2H2O=4HNO3
方案三:往藍色溶液中緩緩通入NO2氣體,溶液顏色變綠色.
③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你認為三個方案中最好的是哪一個方案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