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Na2CO3•3H2O2是一種新型的氧系漂白劑.某實驗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Ⅰ實驗制備:
實驗原理:2Na2CO3+3H2O2═2Na2CO3•3H202
實驗步驟:取3.5gNa2CO3溶于10mLH2O加入0.1g穩(wěn)定劑,用磁力攪拌器攪拌完全溶解后,將6.0mL30%H2O2在15min內(nèi)緩慢加入到三頸燒瓶中,實驗裝置如圖.
反應1小時后,加入1g氯化鈉后,靜置結(jié)晶,然后抽濾,干燥一周后,稱重.
(1)裝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
(2)使用冷水浴的作用是降低溫度,防止2Na2CO3•3H2O2分解;
(3)加入適量NaCl固體的原因是降低2Na2CO3•3H2O2的溶解度,利用晶體析出;
(4)2Na2CO3•3H2O2極易分解,其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Ⅱ、活性氧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試樣0.2000g,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100mL濃度為6%的硫酸溶液,用0.0200mol/L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記錄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消耗的體積為32.70mL.
活性氧含量計算公式:Q%=(40$\frac{cV}{m}$)×100%[c--KMnO2標準溶液濃度(mol/L);V--消耗的KMnO4標準溶液體積(L);m--試樣質(zhì)量(g)]
(5)滴定終點的判定依據(jù)為加入最后一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紫色不褪去;
(6)滴定過程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6KMnO4 +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 +10Na2SO4 +10CO2↑+15O2↑+34H2O;
(7)活性氧含量為13.8%.

分析 (1)過氧化氫與水易形成蒸汽,需要進行冷凝回流;
(2)到達一定溫度,2Na2CO3•3H2O2易分解;
(3)加入氯化鈉后,靜置結(jié)晶得到2Na2CO3•3H2O2,起鹽析作用,降低了產(chǎn)品的溶解度;
(4)既有碳酸鹽的性質(zhì),又有雙氧水的不穩(wěn)定性和氧化性,分解得到碳酸鈉、氧氣與水;
(5)反應實質(zhì)是過氧化氫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反應,當過氧化氫反應完畢,加入的高錳酸鉀溶液顏色不褪去;
(6)可以看作碳酸鈉與硫酸反應、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與過氧化氫反應,整個生成硫酸鈉、硫酸鉀、硫酸錳、二氧化碳、氧氣與水;
(7)根據(jù)活性氧含量計算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計算.

解答 解:(1)由制備裝置中使用冷水浴,可知反應應放出熱量,過氧化氫與水易形成蒸汽,需要進行冷凝回流,減少過氧化氫的損失,
故答案為:冷凝回流;
(2)到達一定溫度,2Na2CO3•3H2O2易分解,利用冷水浴,降低溫度,防止2Na2CO3•3H2O2分解,
故答案為:降低溫度,防止2Na2CO3•3H2O2分解;
(3)加入氯化鈉后,靜置結(jié)晶得到2Na2CO3•3H2O2,起鹽析作用,降低了產(chǎn)品的溶解度,
故答案為:降低2Na2CO3•3H2O2的溶解度,利用晶體析出;
(4)既有碳酸鹽的性質(zhì),又有雙氧水的不穩(wěn)定性和氧化性,分解得到碳酸鈉、氧氣與水,分解反應方程式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故答案為:2(2Na2CO3•3H2O2)═4Na2CO3+6H2O+3O2↑;
(5)反應實質(zhì)是過氧化氫與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反應反應,當過氧化氫反應完畢,加入最后一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紫色不褪去,說明滴定到終點,
故答案為:加入最后一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紫色不褪去;
(6)可以看作碳酸鈉與硫酸反應、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與過氧化氫反應,整個生成硫酸鈉、硫酸鉀、硫酸錳、二氧化碳、氧氣與水,滴定過程中反應方程式為:6KMnO4 +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 +10Na2SO4 +10CO2↑+15O2↑+34H2O,
故答案為:6KMnO4 +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 +10Na2SO4 +10CO2↑+15O2↑+34H2O;
(7)根據(jù)活性氧含量計算公式:Q%=(40$\frac{cV}{m}$)×100%,可知活性氧含量為(40×$\frac{0.0327×0.02}{0.2}$)×100%=13.8%,
故答案為:13.8%.

點評 本題考查制備方案、實驗條件控制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滴定等,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難度中等,注意從Na2CO3和H2O2的雙重性質(zhì)理解發(fā)生的反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組合中,中心離子的電荷數(shù)和配位數(shù)均相同的是( 。
A.K[Ag(CN)2]、[Cu(NH34]SO4B.[Ni(NH34]Cl2、[Ag(NH32]Cl
C.[Ag(NH32]Cl、[Cu(NH32]Cl2D.[Ni(NH34]Cl2、[Cu(NH34]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強酸性溶液X中含Ba2+、Al3+、SiO32-、NH4+、Fe2+、Fe3+、CO32-、SO42-、NO3-中的一種或者幾種離子,取溶液進行連續(xù)實驗,能實現(xiàn)如下轉(zhuǎn)化:

依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離子中,溶液X中肯定含有的是:Al3+、SO42-、NH4+、Fe2+;不能肯定的是:Fe3+.對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離子,可以另取X溶液于一支試管中,選擇下列試劑中的一種加入X溶液中,根據(jù)現(xiàn)象就可判斷,則該試劑是:⑤.(選填:①NaOH溶液,②酚酞試劑,③石蕊試劑,④pH試紙,⑤KSCN溶液,⑥KMnO4溶液)
(2)氣體D的化學式為:NH3,沉淀E的化學式為:Fe(OH)3,沉淀H的化學式為:Al(OH)3;
(3)寫出步驟①所有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Ba2++SO42-=BaSO4↓、3Fe2++NO3-+4H+=3Fe3++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長效碳酸氫銨是我國自主開發(fā)的一種新型化肥,工業(yè)生產(chǎn)碳酸氫銨的工藝流程如下所示:

根據(jù)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Ⅰ有多步組成,包括冷卻、過濾、洗滌、干燥;實驗室進行過濾操作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
(2)分離工序是將氨從反應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其分離原理利用了氨的易液化性質(zhì),設計循環(huán)Ⅰ的目的是提高原料氣的利用率;
(3)造氣工序包括脫硫過程,目的是除去氣體中的SO2等氣體,實驗室進行此操作可選用的試劑是ad(填寫編號);
a.NaHCO3溶液  b.NaOH溶液c.Ca(OH)2溶液d.KMnO4酸性溶液
(4)實驗室實現(xiàn)吸氨過程可以是下列裝置中的cd(填寫編號);

(5)索爾維創(chuàng)建氨堿法不久后的1898年,施萊信(Schlosing)就提出用碳酸氫銨固體與氯化鈉飽和溶液作用生成碳酸氫鈉再加熱制純堿的方法.
①寫出生成碳酸氫鈉的化學方程式: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②測定施萊信法生成的碳酸氫鈉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稱取mg樣品進行試驗,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b (填寫編號);
a.加入硫酸→氣體通過排水量氣裝置→收集到氣體n L(折算成標況)
b.加熱→冷卻→溶解→加入BaCl2→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固體為n g
c.溶解→加入酚酞作指示劑→用w mol/LNaOH溶液滴定,耗用NaOH n mL
d.加入鹽酸→氣體通過堿石灰→稱量堿石灰增重n g
樣品中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frac{16800n}{197m}%$(用含m,n或w,n,m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學習“硫的化合物的某些性質(zhì)”中,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探究SO2的性質(zhì),
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盛放亞硫酸鈉的儀器名稱是蒸餾燒瓶,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2)實驗過程中,裝置B、C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分別是溶液由紫紅色變?yōu)闊o色、無色溶液中出現(xiàn)淡黃色渾濁,這些現(xiàn)象分別說明SO2具有的性質(zhì)是還原性和氧化性;裝置B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3)裝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與品紅作用的可逆性,請寫出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品紅溶液褪色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點燃D處酒精燈加熱,溶液恢復紅色;
(4)該裝置有一明顯缺陷,請指明缺少尾氣吸收裝置,并在框圖2內(nèi)畫出補充裝置(注明藥品).
【實驗二】驗證足量鋅與濃硫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氫氣.按圖裝置進行實驗(鋅與濃硫酸共熱時產(chǎn)生的氣體為X,且該裝置略去).試回答:
(5)A中加入的試劑可能是品紅溶液,作用是檢驗SO2;
B中加入的試劑可能是濃硫酸,作用是吸收水蒸氣;
E中加入的試劑可能是堿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D中.
(6)可以證明氣體X中含有氫氣的實驗現(xiàn)象是:C中:黑色CuO變成紅色的Cu,D中:白色粉末變成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氨氧化法是工業(yè)生產(chǎn)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徑,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模擬氨氧化法制硝酸,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注:氯化鈣可以與NH3反應生成八氨合氯化鈣.)
(1)儀器a的名稱為球形干燥管,其中加的試劑為堿石灰.
(2)實驗時先點燃C中的酒精燈,當催化劑Cr2O3由暗綠色變?yōu)槲⒓t時通入空氣,3min后Cr2O3出現(xiàn)暗紅色,移去酒精燈,Cr2O3能保持紅熱狀態(tài)的原因是該反應放熱,裝置C中發(fā)生反應的總反應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frac{\underline{\;三氧化二鉻\;}}{△}$4NO+6H2O.
(3)裝置D的作用是除去氨氣和水蒸氣;裝置G的作用是吸收尾氣.
(4)反應開始后,在裝置E中看到的現(xiàn)象是氣體變?yōu)榧t棕色.
(5)實驗結(jié)束后,證明有HNO3生成的操作是取少量F中的液體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證明有HNO3生產(chǎn).
(6)為測定所制硝酸的濃度,反應結(jié)束后取20mL 裝置F中的液體,加水稀釋至1000mL后,取出20mL加入錐形瓶中,滴加指示劑,然后用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用去25mL的NaOH溶液,則反應制得的硝酸的濃度為6.25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CO是水煤氣的主要成份之一,是一種無色劇毒氣體,根據(jù)信息完成下列各題
Ⅰ、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2C(s)+O2(g)=2CO(g)△H=-221kJ/mol
C(s)+O2(g)=CO2(g)△H=-393kJ/mol
24g單質(zhì)碳在不足量的O2中燃燒時,生成等物質(zhì)的量的CO和CO2氣體,則和24g單質(zhì)碳完全燃燒生成CO2相比較,損失熱量282.5kJ
Ⅱ、850℃時,在10L體積不變的容器中投入2molCO和3molH2O,發(fā)生如下反應:
CO(g)+H2O(g)?CO2(g)+H2(g)當CO的轉(zhuǎn)化率達60%時,反應達平衡
(1)85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1
(2)該條件下,將CO和H2O都改為投入2mol,達平衡時,H2的濃度為0.1mol/L,下列情況能說明該反應一定達平衡的是C,
A.CO和H2O蒸氣的濃度之比不再隨時間改變
B.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改變
C.CO和CO2的濃度之比不再隨時間改變
D.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再隨時間改變
Ⅲ、為防止CO使人中毒,一種CO分析儀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該裝置中電解質(zhì)為氧化釔、氧化鈉,其中
O2-可以在固體NASICON中自由移動,則:
(1)該原電池中通入CO的電極為負極,該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O-2e-+O2-=CO2
(2)通空氣一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4e-=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向物質(zhì)M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漸溶解,則物質(zhì)M可能是( 。
A.MgSO4B.FeCl2C.AlCl3D.Na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圖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與B、B與C刻度間相差1mL,圖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D與E刻度間相差1mL.如果刻度A和D都是10,則兩處液面的讀數(shù)是( 。
A.Ⅰ中是9.2 mL,Ⅱ中是9.40 mLB.Ⅰ中是10.8 mL,Ⅱ中是9.40 mL
C.Ⅰ中是9.2 mL,Ⅱ中是10.60 mLD.Ⅰ中是10.8 mL,Ⅱ中是10.6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