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密閉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氣體發(fā)生下列反應:aA(g)+bB(g)?cC(g)+dD(g),達到平衡后,測得C氣體的濃度為0.5mol/L.恒溫下,將密閉容器的體積縮小為$\frac{1}{2}$,再達平衡時,測得C氣體的濃度為0.9mol/L.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B.平衡向右移動C.B的轉(zhuǎn)化率提高D.a+b<c+d

分析 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體積縮小1倍,如果平衡不移動,C氣體的濃度為1mol/L,實際C的濃度變?yōu)?.9mol/L,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據(jù)此結(jié)合選項解答.

解答 解: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體積縮小1倍,如平衡不移動,C氣體的濃度為1mol/L,實際C的濃度變?yōu)?.9mol/L,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A.C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減小了,所以其體積分數(shù)減小,故A錯誤;
B、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體積縮小1倍,如平衡不移動,C氣體的濃度為1mol/L,實際C的濃度變?yōu)?.9mol/L,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B錯誤;
C.平衡逆向移動,反應物轉(zhuǎn)化率降低,故C錯誤;
D.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體積縮小1倍,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說明反應物氣體物質(zhì)的量比生成物小,a+b<c+d,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化學平衡及其影響因素為解答關鍵,注意“將密閉容器的體積縮小為$\frac{1}{2}$,再達平衡時,測得C氣體的濃度為0.9mol/L”實際上C的濃度減小了,為易錯點,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各組氣體中,在通常狀況下能共存,并且都能用濃硫酸干燥的是( 。
A.SO2、H2S、Cl2B.SO2、O2、NH3C.HCl、HBr、HID.SO2、C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古代的很多成語、諺語都蘊含著很多科學知識,下列對成語、諺語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說明相同質(zhì)量和溫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煉方能成鋼”發(fā)生的均為化學變化
C.“甘之如飴”說明糖類均有甜味
D.“火樹銀花”中的焰火實質(zhì)上是金屬元素的焰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制取Na2O2.查閱資料可知:鈉與空氣在453~473K之間可生成Na2O,迅速提高溫度到573~673K之間可生成Na2O2,若溫度提高到733~873K之間Na2O2可分解.除Li外其他堿金屬不與N2反應.
(1)甲組設計制取Na2O2裝置如1圖.
①使用該裝置制取的Na2O2中可能含有的雜質(zhì)為bcd.
a.Na3N     b.Na2CO3      c.Na2Od.NaOH     e.NaHCO3
②該小組為測定制得的Na2O2樣品的純度,設計裝置如圖2:
燒瓶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分液漏斗和燒瓶用導管連接可使稀硫酸順利流下,也可防止產(chǎn)生實驗誤差,若沒有該導管將導致測定結(jié)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測定裝置的接口從左至右正確的連接順序是aedfgh.
(2)乙組從反應歷程上分析該測定反應存在中間產(chǎn)物,從而導致測定結(jié)果偏小(填“偏大”或“偏小”).為證明其分析的正確性,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實驗方案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Ⅰ.取燒瓶中的反應液加入少量Mn02粉末有大量氣泡逸出
Ⅱ.向NaOH稀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試液,然后加入少量的反應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Ⅲ.向反應液中加入2〜3滴酚酞試液,充分振蕩,然后逐 滴加入過量的NaOH稀溶液開始無明顯現(xiàn)象.加NaOH溶 液先變紅后褪色
在上述實驗中,能夠證明乙組分析正確的最佳方案是I(填實驗序號).根據(jù)上述實驗可知,反應溶液中存在的中間產(chǎn)物與酚酞作用的條件是堿性條件.
(3)丙組根據(jù)上述提供的有關信息,設計一個方案可準確的測定樣品的純度.請簡述實驗操作和需要測定的有關數(shù)據(jù)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樣品(m),加熱733~873K使之分解,用量氣裝置測定常溫常壓下生成氧氣體積(V),然后進行有關計算.[或者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樣品(m),進入少量二氧化錳,再進入足量的水,用量氣裝置測定常溫常壓下生成氧氣體積(V),然后進行有關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一定條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對大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e是ClO3-
B.b→a+c反應的活化能為60kJ•mol-1
C.a,b,c,d,e中c最穩(wěn)定
D.b→a+d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3ClO-(aq)═ClO3-(aq)+2Cl-(aq)△H=-116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已知水溶液中CrO42-(黃色)和 Cr2O72-(橙色)間存在如下平衡:2CrO42-+2H+?Cr2O72-+H2O△H<0
(1)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K=$\frac{c(C{r}_{2}{O}_{7}^{2-})}{{c}^{2}(Cr{O}_{4}^{2-})•{c}^{2}({H}^{+})}$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
A、V(CrO42-)=2V(Cr2O72-)說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B、溶液顏色不變說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C、溶液中c(CrO42-):c(Cr2O72-)=2:1時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D、升溫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變大
E、向平衡后的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平衡不移動
(3)根據(jù)2CrO42-+2H+?Cr2O72-+H2O設計圖示裝置(兩極均為惰性電極)電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圖中右側(cè)電極連接電源的正極,其電極反應式為:4OH--4e-═O2↑+2H2O
(4)H+(aq)+OH-(aq)=H2O(l);△H=-a KJ/mol
3Cl2(g)+2Cr3+(aq)+16OH-(aq)=2CrO42-(aq)+6Cl-(aq)+8H2O(l);△H=-b KJ/mol
2CrO42-(aq)+2H+(aq)?Cr2O72-(aq)+H2O(l);△H=-c  KJ/mol
已知酸性條件下Cr2O72-將Cl-氧化為Cl2,本身被還原為Cr3+,試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Cr2O72-(aq)+6Cl-(aq)+14H+(aq)=3Cl2(g)+2Cr3(aq)++7H2O(l)△H=(c+b-16a)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一種聯(lián)合生產(chǎn)樹脂(X)和香料(Y)的合成路線設計如下:

已知:①A是一種烴的含氧衍生物,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于100,碳、氫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之和為82.98%b

+H2O→RCOOH+R′COOH
回答下列問題:
(l)中的官能團名稱為醛基、羥基
(2)寫出結(jié)構(gòu)簡式:A,DCH3COOH,G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與E生成F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b.1molG最多能與5molH2發(fā)生加成反應
c.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反應時,1molY最多能消耗2mol NaOH
(4)H生成Y的化學方程式為
(5)H的分子存在順反異構(gòu),寫出H的順式異構(gòu)體結(jié)構(gòu)簡式
(6)尿素氮原子上的氫原子可以像A上的氫原子那樣與C發(fā)生加成反應,再縮聚成高分子化合物.寫出尿素與C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線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學方程式
(7)H的同分異構(gòu)體中,能同時滿足如下條件的有機物結(jié)構(gòu)簡式為
①可發(fā)生銀鏡反應
②只含有一個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且可使FeCl3溶液顯紫色
③核磁共振氫譜為四組峰,且峰面積比為3:2:2:1(不考慮立體異構(gò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乙苯催化脫氫生產(chǎn)苯乙烯的反應:

(1)一定溫度下,將a mol乙苯加入體積為V 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反應時間與容器內(nèi)氣體總壓強的數(shù)據(jù)如表:
時間/min 0 10 20 30 40
 總壓強/100kPa 1.0 1.2 1.3 1.41.4
①平衡時,容器中氣體物質(zhì)的量總和為1.4amol,乙苯的轉(zhuǎn)化率為40%.
②列式計算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frac{4a}{15V}$.
(2)根據(jù)化學反應原理,分析減小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該反應分子數(shù)增加,減小壓強使平衡右移,乙苯轉(zhuǎn)化率增大,苯乙烯產(chǎn)率增加,減小壓強使乙苯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裝置用于實驗室制氨氣或驗證氨氣的某化學性質(zhì),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用裝置甲制取氨氣B.用裝置乙除去氨氣中的水蒸氣
C.用裝置丙驗證氨氣具有還原性D.用裝置丁吸收尾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