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圖2-6是溫度和壓強對X+Y2Z反應影響的示意圖。圖中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平衡時混合氣體中Z的體積分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圖2-6

A.上述可逆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X、Y、Z均為氣態(tài)

C.X和Y中只有一種為氣態(tài),Z為氣態(tài)                   D.上述反應的逆反應的ΔH>0

解析:根據題圖,在壓強不變的情況下,例如1 000 kPa時,隨著溫度的升高,Z的體積分數增大,即隨著溫度的升高,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為吸熱反應,ΔH>0;逆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所以A、D錯誤。同樣,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從1 000→100→10 kPa,隨著壓強的減小,Z的體積分數增大,即隨著壓強的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所以C正確。

答案: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1)合成氨工業(yè)中,合成塔中每生成2mol NH3,放出92.2kJ熱量.
①工業(yè)合成氨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N2(g)+3H2(g)=2NH3(g)△H=-92.2kJ/mol
N2(g)+3H2(g)=2NH3(g)△H=-92.2kJ/mol

②若起始時向容器內放入2mol N2 和6mol H2,達平衡后放出的熱量為Q,則Q
(填“>”、“<”或“=”)184.4kJ.
③已知:(如圖1所示)

1mol N-H鍵斷裂吸收的能量約等于
391
391
kJ.
(2)工業(yè)生產尿素的原理是以NH3 和CO2 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g)+CO2(g)?CO(NH22(l)+H20(l),該反應的平衡常數和溫度的關系如表所示:
T/℃ 165 175 185 195
K 111.9 74.1 50.6 34.8
①△H
(填“>”、“<”或“=”)0.
②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若原料氣中的NH3 和CO2 的物質的量之比(氨碳比)
n(NH3)
n(CO2)
=x
,碳比(x)與CO2 平衡轉化率(α)的關系如圖2所示.α 隨著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c(NH3)增大,平衡正向移動
c(NH3)增大,平衡正向移動

③圖2中的B點處,NH3的平衡轉化率為
32%
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鄭州二模)如圖為物質A?I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沒有列出).其中B為某金屑礦的主要成分,經過一系列反應可得到E和F.D、E常溫下為氣體,D、F為常見單質,
單質F可與H的濃溶液加熱時發(fā)生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G的化學式:
SO3
SO3
;
(2)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
2Na2O2+2H2O═4Na++4OH-+O2
2Na2O2+2H2O═4Na++4OH-+O2
;
(3)單質F與H的濃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2H2SO4(濃)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濃)
  △  
.
 
CuSO4+SO2↑+2H2O
;
(4)用Pt作電極電解I溶液,完全電解后的電解質溶液是
H2SO4
H2SO4
,其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4OH--4e-=2H2O+O2
4OH--4e-=2H2O+O2
;
(5)已知每16g E與D完全反應,放出24.75kJ熱量,則反應②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SO2(g)+O2(g)?2SO3(g)△H=-198kJ?mol-1
2SO2(g)+O2(g)?2SO3(g)△H=-198kJ?mol-1

(6)工業(yè)制備G時,混合氣體的組成中E占7%、D占11%,現有100體積混合氣體進入反應裝置,導出的氣體恢復到原溫度和壓強后變?yōu)?7.2體積,則E的轉化率為
80%
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宜春模擬)硫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氣體,受熱溫度不同,該氣體成分也不同.氣體成分可能含SO2、SO3和O2中的一種、二種或三種.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通過設計一探究性實驗,測定反應產生的SO2、SO3和O2的物質的量,并經計算確定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從而確定CuSO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實驗用到的儀器如圖所示:
[提出假設]
Ⅰ.所得氣體的成分可能只含
SO3
SO3
一種;
Ⅱ.所得氣體的成分可能含有
SO2、O2
SO2、O2
二種;
Ⅲ.所得氣體的成分可能含有SO2、SO3、O2三種.
[實驗探究]實驗操作過程(略).已知實驗結束時,硫酸銅完全分解.
(1)請你組裝探究實驗的裝置,按從左至右的方向,各儀器接口連接順序為
①③④⑧⑦②
①③④⑧⑦②
 (填序號、儀器不重復使用).
(2)實驗過程中,儀器C的作用是
吸收SO2、SO3氣體
吸收SO2、SO3氣體

[驗證假設,分析推理]
(3)有兩個實驗小組進行該實驗,由于加熱時的溫度不同,實驗結束后測得相關數據也不同.數據如下:
實驗
小組
稱取CuSO4
的質量/g
儀器C增
加的質量/g
量筒中水的體積折算標
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mL
6.4 2.56 224
6.4 2.56 448
請通過計算,推斷出第②小組CuSO4分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CuSO4
  △  
.
 
2CuO+2SO2↑+O2
2CuSO4
  △  
.
 
2CuO+2SO2↑+O2
;若將①小組CuSO4分解時所得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恢復到反應前的溫度和壓強時,測得密度是反應前的
10
9
,則最終所得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64.0
64.0
(保留一位小數);指導老師認為利用上述裝置測得的儀器C增重量偏小,他的理由可能是
C裝置前的裝置內殘余了部分SO2氣體.
C裝置前的裝置內殘余了部分SO2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工業(yè)上用CO生產燃料甲醇,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圖1表示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圖2表示一定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1”中,曲線
 
(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劑;該反應屬于
 
(填:吸熱、放熱)反應.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起始充入的CO為1mol
B.增加CO濃度,CO的轉化率增大
C.容器中壓強恒定時,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
D.保持溫度和密閉容器容積不變,再充入1mol CO和2mol H2,再次達到平衡時n(CH3OH)/n(CO)會減小
(3)從反應開始到建立平衡,v(H2)=
 
;該溫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學平衡常數為
 
.若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將反應體系升溫,則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請在“圖3”中畫出平衡時甲醇百分含量(縱坐標)隨溫度(橫坐標)變化的曲線,要求畫壓強不同的2條曲線(在曲線上標出P1、P2,且P1<P2).
(5)已知CH3OH(g)+
32
O2(g)=CO2(g)+2H2O(g)△H=-192.9kJ/mol又知H2O(l)=H2O(g)△H=+44kJ/mol,請寫出32g的CH3OH(g)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
 

(6)甲醇對水質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種電化學法可消除這種污染,其原理是:將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做氧化劑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凈化.寫出用Co3+除去甲醇的離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