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以甲烷為初始原料制取氫氣,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下面是制取氫氣的流程圖如圖1,根據(jù)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階段I發(fā)生的反應為CH4(g)+H2O(g)?CO(g)+3H2(g).
①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frac{c(CO)×{c}^{3}({H}_{2})}{c(C{H}_{4})×c({H}_{2}O)}$;
②已知在“水碳比”$\frac{c({H}_{2}O)}{c(C{H}_{4})}$=3時,測得溫度(T )和壓強(p)對上述反應的影響如圖2所示.則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據(jù)圖可知P1>P2.(填“>”、“<”或“=”)
(2)階段Ⅱ發(fā)生的反應為CO(g)+H2O(g)?CO2(g)+H2 (g),T1溫度時,向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反應過程中測得部分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表中t1<t2):
反應時間(min)n(CO)(mol)N(H2O)(mol)
01.200.60
t10.80
t20.20
①保持T1溫度不變,若向原容器中通入 0.60mol CO和1.20mol H2O(g),則達到平衡后n(CO2)=0.4mol.
②若達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是向原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
a、CO的轉化率將增大 b、H2O(g)的體積分數(shù)將增大
c、氣體的密度將不變 d、化學平衡常數(shù)將增大.

分析 (1)①平衡常數(shù)為生成物平衡濃度化學計量數(shù)冪乘積與反應物平衡濃度化學計量數(shù)冪乘積之比;
②由圖開始,升高溫度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增大;
正反應為氣體物質的量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2)①t1min時,反應的CO為1.2mol-0.8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的水為0.4mol,則此時水的物質的量為0.6mol-0.4mol=0.2mol,而t2min時水為0.2mol,故t1min、t2min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二氧化碳為0.4mol,
保持T1溫度不變,若向原容器中通入 0.60mol CO和1.20mol H2O(g),與原平衡相比反應物的量相互交換,二者按1:1反應,平衡常數(shù)K=$\frac{c(C{O}_{2})×c({H}_{2})}{c(CO)×c({H}_{2}O)}$不變,則平衡時對應生成物的量與原平衡相同;
②若達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是向原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g),
a.平衡正向移動,CO的轉化率將增大;
b.等效為開始通入1.6molCO、0.8mol水到達平衡后再移走0.4molCO,而開始通入1.6molCO、0.8mol水與原平衡為等效平衡,平衡時水的體積分數(shù)相同;
c.混合氣體總質量增大,容器的容積不變;
d.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影響.

解答 解:(1)①CH4(g)+H2O(g)?CO(g)+3H2(g)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CO)×{c}^{3}({H}_{2})}{c(C{H}_{4})×c({H}_{2}O)}$,
故答案為:$\frac{c(CO)×{c}^{3}({H}_{2})}{c(C{H}_{4})×c({H}_{2}O)}$;
②由圖開始,升高溫度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增大;
正反應為氣體物質的量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P1>P2,
故答案為:增大;>;
(2)①t1min時,反應的CO為1.2mol-0.8mol=0.4mol,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的水為0.4mol,則此時水的物質的量為0.6mol-0.4mol=0.2mol,而t2min時水為0.2mol,故t1min、t2min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二氧化碳為0.4mol,
保持T1溫度不變,若向原容器中通入 0.60mol CO和1.20mol H2O(g),與原平衡相比反應物的量相互交換,二者按1:1反應,平衡常數(shù)K=$\frac{c(C{O}_{2})×c({H}_{2})}{c(CO)×c({H}_{2}O)}$不變,則平衡時對應生成物的量與原平衡相同,故生成二氧化碳為0.4mol,
故答案為:0.4mol;
②若達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只是向原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g),
a.平衡正向移動,CO的轉化率將增大,故a正確;
b.再通入0.20mol H2O(g)等效為開始通入1.6molCO、0.8mol水到達平衡后再移走0.4molCO,移走0.4molCO后的平衡與開始通入1.6molCO、0.8mol水到達平衡相比,平衡逆向移動,水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而開始通入1.6molCO、0.8mol水與原平衡為等效平衡,平衡時水的體積分數(shù)相同,故向原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g)時,H2O(g)的體積分數(shù)將增大,故b正確;
c.混合氣體總質量增大,容器的容積不變,密度增大,故c錯誤;
d.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化學平衡影響因素等,(2)中①注意對規(guī)律歸納總結,(2)中②b選項注意利用等效思想構建平衡建立的途徑,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配制250mL 0.1mol•L-1鹽酸溶液時,下列實驗操作會使配制溶液濃度偏低的是( 。
A.容量瓶內有水,未經過干燥處理
B.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C.用量筒量取濃鹽酸時,用水洗滌量筒2~3次,洗液倒入燒杯中
D.定容后倒轉容量瓶幾次,發(fā)現(xiàn)液體最低點低于刻度線,再補加幾滴水到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硫酸銅是一種應用極其廣泛的化工原料.某同學利用車床加工的廢銅屑制備硫酸銅.實驗前先將廢銅屑置于Na2CO3溶液中煮沸5分鐘,然后汲去Na2CO3溶液,再用蒸餾水洗滌3次.由于銅不與稀硫酸直接反應,實驗中將濃硝酸分次加入到銅粉與稀硫酸中,加熱使之反應完全,通過蒸發(fā)、結晶得到硫酸銅晶體(裝置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NaOH溶液).

(1)實驗前先將廢銅屑于Na2CO3溶液中煮沸5分鐘的目的是除去油污.
(2)圓底燒瓶中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3Cu+8H++2NO3-$\frac{\underline{\;\;△\;\;}}{\;}$3Cu2++2NO↑+4H2O.
(3)圖2是圖1的改進裝置,改進后的好處是能防止倒吸.
(4)為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改用空氣氧化法:
方案1:將銅屑在空氣中反復灼燒,使銅與空氣充分反應生成氧化銅,再將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方案2:將空氣或氧氣直接通入到銅屑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發(fā)現(xiàn)在常溫下幾乎不反應.但是向反應液中加少量FeSO4或Fe2(SO43溶液,反應很快進行.反應完全后,繼續(xù)通入空氣并加物質甲調節(jié)pH值到3~4,產生Fe(OH)3沉淀.過濾,濾渣作催化劑循環(huán)使用.濾液經過蒸發(fā)濃縮、結晶、減壓抽濾后得到藍色晶體,再用少量95%的酒精洗滌晶體后晾干,得CuSO4•5H2O10.6g.己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時的pH值分別為3.7、6.4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方案2中甲物質可能是A(填字母).A.CaO  B.CuO  C.Na2CO3D.NaOH
②FeSO4或Fe2(SO43溶液的作用是催化劑,不能選用FeCl3、FeCl2代替
FeSO4、Fe2(SO43溶液的原因是防止制得的硫酸銅晶體中混有CuCl2(或制得的硫酸銅晶體不純).
③晶體采用95%的酒精淋洗的優(yōu)點是減少硫酸銅晶體在洗滌過程中由于溶解引起的損耗(或減少硫酸銅晶體的損失、減少硫酸銅晶體的溶解).
④圖3是抽濾裝置的一部分,其中正確的是A.(填A或B)
⑤采用方案1以64g銅為原料與一定質量的57.6%(填質量分數(shù))的硫酸反應在理論上不需要蒸發(fā)水剛好生成CuSO4•5H2O晶體.(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碳和氮是動植物體中的重要組成元素,向大氣中過度排放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氮氧化物會產生光化學煙霧,目前,這些有毒有害氣體的處理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1)用活性炭還原法處理氮氧化物.有關反應為:C(s)+2NO(g)?N2(g)+CO2(g).
某研究小組向一個容器容積為3L且容積不變的密閉真空容器(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在恒溫(T1℃)條件下反應,測得不同時間(t)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n)如表:
n/mol
t/min
NON2CO2
02.0000
101.160.420.42
200.800.600.60
300.800.600.60
①0min~10min以v(N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14mol/(L•min).
②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T1℃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0.56(保留兩位小數(shù)).若某一時刻,容器中有1.2molC、1.2molNO、0.75molN2和1.08molCO2,此時v(正)=v(逆)(填“>、<、=”)
③下列各項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C(填序號字母).
A.v(NO)(正)=2v(N2(逆)         B.容器內CO2和N2的體積比為1:1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D.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④一定溫度下,隨著NO的起始濃度增大,則NO的平衡轉化率不變(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碳即可產生水煤氣.已知:C(s)+H2O(g)?CO(g)+H2(g)△H=+131.3kJ•mol-1,C(s)+CO2(g)?2CO(g)△H=+172.5kJ•mol-1,則CO(g)+H2O(g)?CO2(g)+H2(g)的焓變△H=-41.2kJ•mol-1
(3)在3L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H2(g)+CO2(g)?H2O(g)+CO(g),恒溫下c(CO)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Ⅰ如圖所示.
①若在t0時改變一個條件,使曲線Ⅰ變成曲線Ⅱ,則改變的條件是加入催化劑;

②若在t0時刻將容器體積快速壓縮至2L(其他條件不變),請在圖中畫出c(CO)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往有機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劑,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擴大其應用范圍.例如,在某聚乙烯樹脂中加入等質量由特殊工藝制各的阻燃型Mg(OH)2,樹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該Mg(OH)2的生產工藝如下:
→合成→水熱處理→過濾→水洗→表面處理→過濾水洗→干燥
(1)精制鹵水中的MgCl2與適量石灰乳反應合成堿式氯化鎂[Mg(OH)2-xClx•m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gCl2+(2-x)Ca(OH)2+2mH2O=2[Mg(OH)2-xClx•mH2O]+(2-x)CaCl2
(2)合成反應后,繼續(xù)在393K~523K下水熱處理8h,發(fā)生反應;[Mg(OH)2-xClx•mH2O]═(1-$\frac{x}{2}$)Mg(OH)2+$\frac{x}{2}$MgCl2+mH2O水熱處理后,過濾、水洗.水洗的目的是除去附著在Mg(OH)2表面的可溶性物質MgCl2、CaCl2、Ca(OH)2
(3)阻燃型Mg(OH)2具有晶粒大,易分散、與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等特點.上述工藝流程中與此有關的步驟是水熱處理、表面處理
(4)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Mg(OH)2(s)═MgO(s)+H2O(g)△H1=+81.5kJ•mol-1
Al(OH)3(s)═XAl2O3(s)+$\frac{3}{2}$H2O(g)△H2=+87.7kJ•mol-1
①Mg(OH)2和Al(OH)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Mg(OH)2和Al(OH)3受熱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使環(huán)境溫度下降;同時生成的耐高溫、穩(wěn)定性好的MgO、Al2O3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
②等質量Mg(OH)2和Al(OH)3相比,阻燃效果較好的是Mg(OH)2.原因是Mg(OH)2的吸熱效率為:81.5kJ•mol-1/58g•mol-1=1.41 kJ•g-1,Al(OH)3的吸熱效率為:87.7kJ•mol-1/78g•mol-1=1.12 kJ•g-1等質量的Mg(OH)2比Al(OH)3吸熱多.
(5)常用阻燃荊主要有三類:A.鹵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無機類Mg(OH)2和Al(OH)3.從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應用時較理想的阻燃劑是C,理由是A會破壞臭氧層,B中的磷元素會造成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反應中,液體植物油不能發(fā)生的反應是( 。
A.加成反應B.氧化反應C.水解反應D.縮聚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回答下列問題
(1)在25℃條件下將pH=11的氨水稀釋100倍后溶液的pH為(填序號)D.
A.9     B.13   C.11~13之間     D.9~11之間
(2)25℃時,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銨固體,當固體溶解后,測得溶液pH減小,主要原因是(填序號)C.
A.氨水與氯化銨發(fā)生化學反應
B.氯化銨溶液水解顯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銨溶于水,電離出大量銨離子,抑制了氨水的電離,使c(OH-)減小
(3)室溫下,若將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設無損失),
①NH3•H2O和NH4+兩種粒子的物質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NH4+和H+兩種粒子的物質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種離子,某同學推測該溶液中各離子濃度大小順序可能有如下四種關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種溶質,該溶質的名稱是氯化銨,上述離子濃度大小順序關系中正確的是(選填序號)A.
②若該溶液中由體積相等的稀鹽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
則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
混合后溶液中c(NH4+)與c(Cl-)的關系c(NH4+)= 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工業(yè)上常用鐵質容器盛裝冷的濃硫酸.為研究鐵質材料與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甲同學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入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鐵表面被鈍化.
(2)甲同學另稱取鐵釘10.0g放入2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甲同學認為X中可能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此結論,應用ad(選填序號).
a.KSCN溶液    b.鐵粉和KSCN溶液     c.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學取448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褪色,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2.33g.由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為50%.
【探究二】
分析乙同學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除水蒸氣外還可能含有Z和W氣體.為此設計了如圖探究實驗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4)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檢驗SO2是否除盡.
(5)丙同學認為用如圖中的D、E、F裝置可證明氣體Y中還含有Z,則Z氣體為H2(化學式),證明Z氣體的實驗現(xiàn)象為黑色固體變紅,且無水硫酸銅變藍;F裝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水進入到E
(6)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W的理由是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確認W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c(選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甲醇對水質會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種電化學法可消除這種污染,其原理是通電后,將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作氧化劑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凈化.實驗室用如圖裝置模擬上述過程:
①完成除去甲醇的離子方程式:6Co3++CH3OH+H2O═CO2+6Co2++6H+
②若如圖裝置中的電源為甲醇-空氣-KOH溶液的燃料電池,則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式:CH3OH-6e-+8OH-═CO32-+6H2O;
③凈化含1mol甲醇的水,理論上燃料電池需消耗KOH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