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為原電池裝置示意圖。
(1)將鋁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一組插入濃硝酸中,一組插入燒堿溶液中,分別形成了原電池,在這兩個原電池中,作負極的分別是__(填字母)。
A 鋁片、銅片 B 銅片、鋁片
C 鋁片、鋁片 D 銅片、銅片
寫出插入燒堿溶液中形成的原電池的負極反應式:____。
(2)若A為Pb,B為PbO2,電解質(zhì)為H2SO4溶液,工作時的總反應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寫出B電極反應式:___;該電池在工作時,A電極的質(zhì)量將_(填“增加”“減小”或“不變”)。若該電池反應消耗了0.1 mol H2SO4,則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__。
(3)若A、B均為鉑片,電解質(zhì)為KOH溶液,分別從A、B兩極通入H2和O2,該電池即為氫氧燃料電池,寫出B電極反應式:_________;該電池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溶液的堿性將___(填“增強”“減弱”或“不變”)。
(4)若A、B均為鉑片,電解質(zhì)為H2SO4溶液,分別從A、B兩極通入CH4和O2,該電池即為甲烷燃料電池,寫出A電極反應式:________;若該電池反應消耗了6.4克CH4,則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__。
【答案】B Al-3e-+4OH-=AlO2-+2H2O PbO2+2 e-+4H++SO42-=PbSO4+2H2O 增加 6.021022 O2+4e-+2H2O=2H2O 減弱 CH4+8e-+2H2O=CO2+8H+ 3.26.021023
【解析】
根據(jù)原電池原理進行分析。
(1)將鋁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一組插入濃硝酸中,由于鋁遇濃硫酸發(fā)生鈍化,而銅可以被濃硝酸溶解,故銅為負極、鋁為正極;另一組插入燒堿溶液中,由于鋁可以被其溶解,而銅不能,故鋁為負極、銅為正極。綜上所述,在這兩個原電池中,作負極的分別是銅片、鋁片,故選B 。
插入燒堿溶液中形成的原電池,負極上鋁被氧化為偏鋁酸根離子,電極反應式為:Al-3e-+4OH-=AlO2-+2H2O。
(2)若A為Pb,B為PbO2,電解質(zhì)為H2SO4溶液,工作時的總反應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B電極為正極,其被還原為硫酸鉛,電極反應式為PbO2+2 e-+4H++SO42-=PbSO4+2H2O;該電池在工作時,A電極被氧化為硫酸鉛,故其質(zhì)量將增加;由總反應可知,該反應若轉(zhuǎn)移2mol電子可以消耗2mol H2SO4,若該電池反應消耗了0.1 mol H2SO4,則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6.021022。
(3)若A、B均為鉑片,電解質(zhì)為KOH溶液,分別從A、B兩極通入H2和O2,該電池即為氫氧燃料電池, B電極為正極,其電極反應式為:O2+4e-+2H2O=2H2O;該電池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雖然總反應中不消耗KOH,但是由于電池總反應的產(chǎn)物是水,故溶液的堿性將減弱。
(4)若A、B均為鉑片,電解質(zhì)為H2SO4溶液,分別從A、B兩極通入CH4和O2,該電池即為甲烷燃料電池, A電極為負極,甲烷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其電極反應式為:CH4+8e-+2H2O=CO2+8H+;由負極的電極反應可知,16g CH4參加反應時,可以轉(zhuǎn)移8mol e-,因此,若該電池反應消耗了6.4克CH4(其物質(zhì)的量為0.4mol),則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3.26.021023。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個NaCl分子
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層電子總數(shù)為8×6.02×1023
C. 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將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 電解58.5g熔融的NaCl,能產(chǎn)生22.4L氯氣(標準狀況)、23.0g金屬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A、B、C三種元素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和為32。D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四種元素形成的氣態(tài)氫化物中,C元素的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最強
B.元素D的某種同位素質(zhì)量數(shù)為14,則其中子數(shù)為6
C.B、C兩種元素可形成BC6型化合物,該化合物屬于離子化合物
D.A、B兩種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均能與它們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發(fā)生反應,且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可用異丙苯氧化法生產(chǎn)苯酚和丙酮,其反應和工藝流程示意圖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在反應器 A 中通入的 X 是 。
(2)反應①和②分別在裝置 和 中進行。(填裝置符號)
(3)在分解釜 C中加入的Y為少量濃硫酸,其作用是 ,優(yōu)點是用量少,缺點是 。
(4)反應②為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反應溫度應控制在 50~60℃,溫度過高的安全隱患是 。
(5)中和釜 D 中加入的 Z 最適宜的是 (填序號。已知苯酚是一種弱酸)。
A.NaOH B.CaCO3 C.NaHCO3 D.CaO
(6)蒸餾塔 F 中的餾出物 T 和 P 分別為 和 ,判斷的依據(jù)是 。
(7)用該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優(yōu)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能影響水的電離平衡,并使溶液中c(H+)>c(OH-)的措施是( )
A. 將水加熱煮沸,測得pH=6 B. 向水中加入FeCl3固體
C. 向純水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 D. 向水中加入Na2CO3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電石制備的乙炔氣體中;煊猩倭H2S氣體。請用圖中儀器和藥品組成一套制備、凈化乙炔的裝置,并可通過測定乙炔的量,從而計算電石純度。
(1)電石制備乙炔氣體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進行實驗時,所制氣體從左向右流,儀器的正確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3)為了使實驗中氣流平穩(wěn),甲中分液漏斗里的液體通常用_______________;
(4)若在標準狀況下溴水與乙炔完全反應生成C2H2Br4,已知稱取電石m g,測得量筒內(nèi)液體體積V mL,則電石純度可表示為____________;
(5)若沒有裝置戊,測定結(jié)果將會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理由是(方程式表示)____;
(6)干燥乙炔可用_____________(填選項);
A.
B.
C.
D.
(7)為了探究乙炔與HBr發(fā)生加成反應后的有關產(chǎn)物,進行以下實驗:純凈乙炔氣 混合液 有機混合物Ⅰ 混合液 有機混合物Ⅱ
①操作b的名稱是________;
②有機混合物Ⅰ可能含有的物質(zhì)是________(寫結(jié)構(gòu)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硫酸銅晶體結(jié)晶水含量測定的實驗中,會造成實驗結(jié)果偏低的是( )
A. 加熱時間過長,固體部分變黑B. 坩堝內(nèi)附有不揮發(fā)雜質(zhì)
C. 晶體不純,含有不揮發(fā)雜質(zhì)D. 加熱過程中有少量晶體濺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欲使1.6 g Fe2O3完全被還原,事先應準備的CO氣體的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
A. 672 mLB. 336 mLC. 大于672 mLD. 小于336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I.完成下列制備物質(zhì)的化學方程式:以電石、水、食鹽為原料制備PVC____________________
II.由丁炔二醇制取1,3-丁二烯,請根據(jù)下面的合成路線圖填空:
(1)寫出各反應的反應條件及試劑名稱: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寫出A、B的結(jié)構(gòu)簡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III.下列物質(zhì)在水中可能存在化合物甲、乙、丙有如下轉(zhuǎn)化關系:
甲(C4H10O)條件條件①→乙(C4H8)丙(C4H8Br2)回答:
(1)甲中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甲屬________類物質(zhì),甲可能結(jié)構(gòu)有________種,其中可催化氧化為醛的有________種。
(2)反應條件①為______________,條件②為______________。
(3)甲→乙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乙→丙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
(4)丙的結(jié)構(gòu)簡式不可能是________。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
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