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一種鋰電池,用金屬鋰和石墨做電極材料,電解質(zhì)溶液是由四氯鋁鋰(LiAlCl4)溶解在亞硫酰氯( )中而形成的,電池總反應(yīng)方程式為:8Li+3SOCl2═6LiCl+Li2SO3+2S,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電解質(zhì)溶液中混入水,對電池反應(yīng)無影響
B.金屬鋰作電池的正極,石墨作電池的負極
C.電池工作過程中,亞硫酰氯(SOCl2)被還原為Li2SO3
D.電池工作過程中,金屬鋰提供的電子與正極區(qū)析出硫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4:1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中含有Ba2+、Ag+、Cu2+三種離子,現(xiàn)用①NaOH溶液;②K2SO4溶液;③HCl將這三種離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離,則加入試劑順序正確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用鼻子對著盛有氯氣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氣的氣味
B. 用排水集氣法便可以收集到純凈的氯氣
C. 氯氣有漂白性
D. 自來水常用氯氣來殺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1molH2O的質(zhì)量為18g/mol B. CH4的摩爾質(zhì)量為16g
C. 3.01×1023個SO2分子的質(zhì)量為32g D. 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物質(zhì)體積均為22.4L/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也無氣體逸出,則這種溶液中( )
A. 可能含有SO42– 或Ag+ B. 一定含有Ag+
C. 可能含有SO42– 或Ag+ 或CO32– D. 一定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充有m mL NO和n mL NO2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m mL O2 , 若m<n,則充分反應(yīng)后,量筒內(nèi)氣體的體積為( )
A.3(m﹣n)mL
B. ?mL
C. ?mL
D.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需要0.5mol/L的硫酸溶液480mL,根據(jù)溶液的配制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下圖所示儀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號),除圖中已有儀器外,配制上述溶液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計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的體積為__mL,如果實驗室有15mL、20mL、50mL量筒,應(yīng)選用______ mL量筒最好。
(3)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檢驗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凈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滌
C、配制溶液時,如果試樣是固體,把稱好的固體用紙條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D、配制溶液時,若試樣是液體,用量筒取樣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緩慢加水至刻度線1~2cm處,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E、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復(fù)倒轉(zhuǎn)多次,搖勻。
(4)在實驗中其他操作均正確,若定容時仰視刻度線,則所得溶液濃度______0.5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該同學(xué)在定容后,加蓋倒轉(zhuǎn)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又滴加蒸餾水至刻度。對所配溶液濃度的影響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瑞典ASES公司設(shè)計的曾用于驅(qū)動潛艇的液氨﹣液氧燃料電池示意圖如圖,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池總反應(yīng)為:4NH3+3O2=2N2+6H2O
B.電池工作時,OH﹣向正極移動
C.電極2發(fā)生的電極反應(yīng)為:O2+4H++4e﹣=2H2O
D.電流由電極1經(jīng)外電路流向電極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