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571.6kJ/mol
2H2 ( g ) + O2 ( g ) = 2H2O ( g );  △H = -483.6kJ/mol
CH4 ( g ) + 2O2 ( g ) = 2H2O ( l ) + CO2 ( g );  △H = -890 kJ/mol
標準狀況下,取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 L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常溫,則放出的熱量為203.32kJ,試求混合氣體中甲烷和氫氣體積比。
V(CH4)︰V(H2)=1︰4

試題分析:設混合氣中甲烷和氫氣的物質的量分別是x和y,則根據(jù)熱化學方程式可知571.6kJ/mol÷2×y+890 kJ/mol×x=203.32kJ。又因為x+y=11.2L÷22.4L/mol,所以解得x=0.1mol,y=0.4mol,所以混合氣體中甲烷和氫氣體積比是1︰4。
點評:該題在計算時需要注意的是,-571.6kJ/mol是2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反應熱,而不是1mol氫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l) =H2O(g)   △H1=a kJ·
(2) =2H2O(g)  △H2=b kJ·
(3)=H2O(l)    △H3=c kJ·
(4) =2H2O(l)   △H4=d kJ·
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a(chǎn)<c <0B.b>d>0C.2a=b<0D.2c=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3分)下表列出了幾種鍵的鍵能:
化學鍵
H—H
Cl—Cl
H—Cl
鍵能/kJ·mol-1
436
243
431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寫出氫氣在氯氣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的熱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1分)以CO2為碳源制取低碳有機物成為國際研究焦點,下面為CO2加氫制取低碳醇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
反應I: CO2(g)+3H2(g)CH3OH(g)+H2O(g)           △H = —49.0  kJ·mol-1
反應II: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 =" —173.6" kJ·mol-1
(1)寫出由CH3CH2OH+_____2CH3OH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條件下,對于反應I:在體積恒定的密閉容器中,達到平衡的標志是__  (填字母)
a.CO2和CH3OH 濃度相等     b.H2O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
c.H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      d.v(CO2)=3v(H2) 
e.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改變   
f. 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發(fā)生改變 
如果平衡常數(shù)K值變大,該反應         (填字母)
a.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在平衡移動時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c.一定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在平衡移動時逆反應速率先減小后增大
其他條件恒定,如果想提高CO2的反應速率,可以采取的反應條件是     (填字母) ,
達到平衡后,想提高H2轉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溫度     b、補充H2      c、移去甲醇   d、加入催化劑
(3)在密閉容器中,對于反應II中,研究員以生產(chǎn)乙醇為研究對象,在5MPa、m= n(H2)/n(CO2)=3時,測得不同溫度下平衡體系中各種物質的體積分數(shù)(y%)如圖所示,則表示CH3CH2OH體積分數(shù)曲線的是      ;表示CO2的體積分數(shù)曲線的是       
  
(4)當質量一定時,增大固體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上圖是反應:2NO(g) + 2CO(g)2CO2(g)+ N2(g) 中NO的濃度隨溫度(T)、催化劑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1S2 ,在上圖中畫出NO的濃度在T1、S2 條件下達到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并注明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Q1
2H2(g)+O2(g)===2H2O(g) ΔH=-Q2②       H2O(g)===H2O(l) ΔH=-Q3
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CH4和H2的混合氣體112 L(折合成標準狀況下),經(jīng)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常溫,則放出的熱量為(  )
A.4Q1+0.5Q2B.4Q1Q2+10Q3C.4Q1+2Q2D.4Q1+0.5Q2+9Q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3分)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NFC)被認為是21世紀電動汽車最佳候選動力源。
(1)101 kPa時,1 mol CH3OH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放出熱量726.51 kJ/mol,則甲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汽轉化為氫氣的兩種反應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1="+49.0" kJ·mol-1
②CH3OH(g)+O2(g)= CO2(g)+2H2(g) △H2
已知H2(g)+O2(g)===H2O(g)  △H ="-241.8" kJ·mol-1
則反應②的△H2=                。
(3)甲醇燃料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如右。甲醇進入    極(填“正”或“負”),該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4)已知H—H鍵能為436 KJ/mol,H—N鍵能為391KJ/mol,根據(jù)化學方程式:
N2 g+ 3H2 g= 2NH3g ΔH=" —92.4" KJ/mol,則N≡N鍵的鍵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4分)丙烷在燃燒時能放出大量的熱,它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作為能源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  
已知:①2C3H8(g) +7O2(g) =" 6CO(g)" + 8H2O(l) △H1= -2741.8kJ/mol
②2CO(g) + O2(g) = 2CO2(g) △H2= -566kJ/mol
(1)寫出表示丙烷氣體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2)現(xiàn)有1mol C3H8在不足量的氧氣里燃燒,生成1mol CO和2mol CO2以及氣態(tài)水,將所有的產(chǎn)物通入一個固定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可逆反應:
CO(g) + H2O(g)  CO2(g) + H2(g) △H1=" +" 41.2kJ/mol
5min后體系達到平衡,經(jīng)測定,H2為0.8mol,則υ(H2)=           ,此過程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____。
(3)對于反應CO(g) + H2O(g)  CO2(g) + H2(g) △H1=" +" 41.2kJ/mol
在一個絕熱的固定容積的容器中,判斷此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
①體系的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                           ②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③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④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再改變
⑤體系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⑥υ(CO2)=υ(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3分)氨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請參與下列探究。
(1)生產(chǎn)氫氣: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炭即產(chǎn)生水煤氣。
C(s)+H2O(g)H2(g)+CO(g)表    ΔH=+131.3 kJ,ΔS=+133.7 J/K
該反應在低溫下能否自發(fā)反應__________(填“能”或“否”)。
(2)已知在400℃時,N2(g)+3H2(g)2NH3(g)的K′=0.5。
①2NH3(g)N2(g)+3H2(g)的K=__________(填數(shù)值)。
②400℃時,在0.5 L的反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 mol、1 mol、2 mol,則此時反應v(N2)__________v(N2)(填“>”、“<”、“=”或“不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吸熱反應一定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放熱反應不需要從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發(fā)生
B.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
C.由C(石墨) → C(金剛石);ΔH=+11.9 kJ/ mol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 mol,若將含0.5 mol H2SO4的濃硫酸與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大于57.3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