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已學知識對下列實驗進行分析并填空:
Ⅰ.(8分)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組實驗來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學根據(jù)元素非金屬性與對應最高價含氧酸之間的關系,設計了如圖1裝置完成
同主族元素非金屬性強弱比較的實驗研究;
乙同學設計了如圖2裝置實驗來驗證鹵族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規(guī)律(夾持裝置已略去)。A、B、C三個膠頭滴管分別是氯酸鉀溶液、NaBr溶液、淀粉KI溶液。已知常溫下濃鹽酸與氯酸鉀溶液能反應生成氯氣。
(1)甲同學設計實驗所涉及的離子方程式為 、
;
(2)乙同學具體操作如下:
①先擠壓膠體滴管A,使少量溶液滴入燒瓶內(nèi);
②擠壓體滴管B,使稍過量溶液滴入燒瓶內(nèi),充分反應。寫出該操作中主要離子方程式為 。
③再擠壓體滴管C,使少量溶液滴入燒瓶內(nèi),可觀察到 ;
(3)根據(jù)甲乙同學的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 。
II.(6分)
實驗目的 |
| ||
實驗 | |||
實驗結論 | 結論: FeCl3在實驗中的作用為: | ||
反應方程式 |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通常條件下,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性質(zhì)排列正確的是
A.熔點:CO2 >KCl >SiO2 B.水溶性:HCl >H2S > SO2
C.沸點:乙烷>戊烷>丁烷 D.熱穩(wěn)定性:HF >H2O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反應:aA(g)+bB(g)cC(g)(ΔH<0)在等容條件下進行。改變其他反應條件,在Ⅰ、Ⅱ、Ⅲ階段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回答問題:
(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為________;
(2)A的平均反應速率vⅠ(A)、vⅡ(A)、vⅢ(A)從大到小排列次序為________;
(3)B的平衡轉(zhuǎn)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___,其值是__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5)比較第Ⅱ階段反應溫度(T2)和第Ⅲ階段反應溫度(T3)的高低:T2______T3(填“>”“<”或“=”),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達到第三次平衡后,將容器的體積擴大一倍,假定10 min后達到新的平衡,請在下圖中用曲線表示第Ⅳ階段體系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上必須標出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溫度下,濃度都是1 mol/L的兩種氣體X2和Y2,在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Z,反應2min后,測得參加反應的X2為0.6mol/L,用Y2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v(Y2)= 0.1mol/(L⋅min),生成的c(Z)= 0.4 mol/L,則該反應方程式為
A.3X2+Y22X3Y B.2X2+Y22X2Y
C. X2+2 Y22XY2 D.X2+3Y22XY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反應既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吸熱反應的是( )
A.鋁片和稀硫酸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反應
C.灼熱的炭與CO2反應 D.甲烷在O2中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氧化還原也是吸熱反應的是( )
A、 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反應 B、 鐵和稀硫酸的反應
C、 氫氧化鋇晶體的粉末和氯化銨晶體混合 D、鋼鐵制品生銹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乙酸、乙烯和丙烯(C3H6)的混合物,其中氧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a,則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0.1mol有機化合物A與標準狀況下5.6L氧氣混合,一定條件下兩者完全反應,只有CO、CO2和H2O三種產(chǎn)物,將全部產(chǎn)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濃硫酸和堿石灰中,濃硫酸增重5.4克,堿石灰增重4.4克,還有標準狀況下2.24L氣體的剩余,求:
(1)有機化合物A的分子式(要求寫出推理過程);
(2)若有機化合物A能與鈉反應放出氫氣,請寫出A的結構簡式;
(3)寫出所有比A多一個—CH2—原子團的同系物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O和O中子數(shù)相同,質(zhì)子數(shù)不同,互為同位素
B.H2O比H2S穩(wěn)定,H—S鍵比H—O鍵更難斷裂
C.Na2O晶體中存在離子鍵,是離子化合物
D.Na2O2晶體中陽離子與陰離子個數(shù)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