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條件下,在一密閉容器中將1.0 mol·L1 N2與3.0 mol·L1 H2合成氨,反應到2 s時測得NH3的濃度為0.8 mol·L1,當用氨氣濃度的增加來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速率時,該反應的反應速率為(  )

A.0.2 mol·L1·s1   B.0.4 mol·L1·s1    C.0.6 mol·L1·s1     D.0.8 mol·L1·s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鐵片與10mL0.1mol·L-1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時,下列措施中不能使氫氣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熱                                 B.加入10mL0.1mol·L-1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液                  D.不用鐵片,改用鐵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處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態(tài)原子   B、3p2表示3p能級有兩個軌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電子的能量逐漸減小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級的軌道依次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guān)于范德華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范德華力的實質(zhì)也是一種電性作用,所以范德華力是一種特殊化學鍵

B.任何分子間在任意情況下都會產(chǎn)生范德華力

C.范德華力與化學鍵的區(qū)別是作用力的強弱問題

D.范德華力非常微弱,故破壞范德華力不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標出有機物中的手性碳原子

(2)寫出此有機物分別發(fā)生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與H2加成 _____        ______        _______                   __

②與乙酸反應_____        ______        _______                  __

③與Na反應_____        _______        _______                  __

(3)第_____        __反應后,生成的有機物分子不再含有手性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苯和乙烯相比較,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都易與溴發(fā)生取代反應

B.都易發(fā)生加成反應

C.乙烯易發(fā)生加成反應,苯不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D.乙烯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苯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利用NO2平衡氣體遇熱顏色加深、遇冷顏色變淺來指示放熱過程和吸熱過程。

①按圖所示將實驗裝置連接好。

②向甲燒杯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固體,此燒杯中的NO2平衡混合氣體的紅棕色變深;向乙燒杯中加入NH4NO3晶體,此時燒杯中NO2平衡混合氣體顏色變淺。

回答下列問題:

(1)CaO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為________(填“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2)NH4NO3晶體溶于水溫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NH4NO3溶于水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吸熱反應。

(3)查閱資料知NO2的平衡氣體中存在的可逆反應為2NO2(g) N2O4(g),已知NO2為紅棕色,N2O4為無色,結(jié)合實驗知,當溫度升高時,平衡________(填“未被破壞”或“發(fā)生移動”),此時反應速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化”);旌蠚怏w的顏色不變______(填“能”或“不能”)證明反應已達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不可能因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退色的是

A 乙烯                B 氫氧化鉀溶液        C 二氧化硫            D 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裝置中,小試管內(nèi)為紅墨水,具支試管內(nèi)盛有pH=4久置的雨水和生鐵片。實驗時觀察到:開始時導管內(nèi)液面下降,一段時間后導管內(nèi)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試管內(nèi)液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生鐵片中的碳是原電池的陽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B.雨水酸性較強,生鐵片僅發(fā)生析氫腐蝕

C.墨水回升時,碳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D.具支試管中溶液pH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