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guān)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速率是指一定時間內(nèi)任何一種反應物濃度的減少或任何一種生成物濃度的增加

B.化學反應速率為0.8 mol·L-1·s-1是1 s時某物質(zhì)的濃度為0.8 mol·L-1

C.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

D.對于任何化學反應來說,反應速率越大,反應現(xiàn)象就越明顯


選C。若有固體或純液體,不可用其表示化學反應速率,A項錯誤;0.8 mol·L-1·s-1是指1 s內(nèi)該物質(zhì)的濃度變化為0.8 mol·L-1,故B項錯誤;反應速率與反應現(xiàn)象無必然聯(lián)系,故D項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Li3N中氮以N3-存在,基態(tài)N3-的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

(2)O=O鍵的鍵能為497.3kJ·mol-1,O—O鍵的鍵能為142kJ·mol-1,說明O2中的________鍵更穩(wěn)定(填“σ”或“π”)。

(3)BF3與F-可形成BF4-離子。BF3與F-形成BF4-離子時,二者形成的化學鍵為________鍵。

(4)X+中所有電子正好充滿K、L、M三個電子層,則X的元素符號是________,基態(tài)X+的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與N2互為等電子體的一種分子為        (填化學式),該分子中σ鍵與π鍵的個數(shù)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中利用CaSO4、NH3、CO2制備(NH4)2SO4,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Ⅰ的名稱________,操作Ⅱ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帶鐵圈)、酒精燈、玻璃棒和________。

(2)所得母液顯酸性的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檢驗該溶液含有銨根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裝置能用于實驗室制氨氣的是________(填序號)。

選擇氨氣的制取裝置后,再選用下列裝置收集干燥的氨氣,并制取硫酸銨溶液,連接的順序(用接口序號字母表示)是: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小組還通過實驗研究氨氣的性質(zhì)。

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探究NH3能否被NO2氧化(K1、K2為止水夾,夾持固定裝置略去)。

E裝置中制取N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若NH3能被NO2氧化全部生成無毒物質(zhì),預期觀察到C裝置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若此反應轉(zhuǎn)移電子0.4 mol,則消耗標準狀況下的NO2________ L。

實驗過程中,未能觀察到C裝置中的預期現(xiàn)象。該小組同學從反應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認為可能是:

①NO2氧化性較弱,不能將NH3氧化;

②在此條件下,NH3的轉(zhuǎn)化率極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實驗裝置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通過對亞硫酸鈉組成元素的價態(tài)進行分析后認為Na2SO3溶液在存放過程中有可能變質(zhì),若已變質(zhì),則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學設(shè)計了如下兩種方案來檢驗Na2SO3溶液是否變質(zhì)。

方案Ⅰ:取樣,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認為Na2SO3溶液沒有變質(zhì)。

方案Ⅱ:取樣,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認為Na2SO3溶液完全變質(zhì)。

乙同學認為上述兩種方案均不合理,乙同學作出判斷的依據(jù)分別是方案Ⅰ:________;方案Ⅱ:________。

(2)乙同學設(shè)計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探究Na2SO3溶液是否變質(zhì),量取60 mL標簽上注明為1.0 mol·L-1的Na2SO3溶液放入A裝置中,通過測量生成的SO2質(zhì)量的方法來判斷其是否變質(zhì)。

①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該實驗裝置中還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應加入足量的________(填字母);

a.濃硝酸  b.65%硫酸

c.濃鹽酸  d.20%硫酸

②改進缺陷后再進行實驗,若實驗前后測得C裝置增重3.2 g,則Na2SO3變質(zhì)的百分率是__________。

(3)丙同學認為若只是確定Na2SO3是否變質(zhì),乙的方案太復雜了,他認為只需要試管、膠頭滴管、鹽酸及氯化鋇溶液就可以達到目的(不考慮對環(huán)境的影響),請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若不同意,請說明理由;若同意,請寫出主要操作、現(xiàn)象及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曲線圖(縱坐標為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橫坐標為加入物的體積)不正確的是

(  )

A.向1 L濃度均為0.1 mol·L-1的Ba(OH)2、NaAlO2混合液加入0.1 mol·L-1

稀硫酸

B.向1 L含有0.1 mol·L-1AlCl3和0.3 mol·L-1NH4Cl的混合液中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

C.向燒堿溶液滴加明礬溶液

D.向AlCl3溶液滴加過量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定條件下反應mA(g)+nB(g)pC(g)+qD(g)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測得平均反應速率v(C)=2v(B)。若反應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加大體系壓強時平衡不移動,則m、n、p、q的數(shù)值可以是(   )

A.2、6、3、5               B.3、1、2、1

C. 3、1、2、2              D.1、3、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各組物質(zhì)之間通過一步反應不可以實現(xiàn)如下圖所示轉(zhuǎn)化關(guān)系的是(  )

選項

X

Y

Z

箭頭上所標數(shù)字的反應條件

A

CaO

Ca(OH)2

CaCO3

①常溫加水

B

AlCl3

NaAlO2

Al(OH)3

②通入CO2

C

Fe

FeCl2

FeCl3

④加入鐵粉

D

Cl2

Ca(ClO)2

HClO

③加濃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且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操作

比較水和乙醇中羥基氫的活潑性強弱

用金屬鈉分別與水和乙醇反應

欲證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雙鍵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色是否褪去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濃溴水,充分反應后,過濾

證明SO2具有漂白性

將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比較銅和鎂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用石墨作電極電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比較碳和硅兩元素非金屬性強弱

測同溫同濃度Na2CO3和Na2SiO2水溶液的pH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銅制備CuSO4溶液有多種方案,某實驗小組給出了以下三種方案:

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甲方案:

①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為了節(jié)約原料,硫酸和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最佳為n(H2SO4)∶n(HNO3)=__________。

(2)乙方案:將6.4 g銅絲放到90 mL 1.5 mol·L-1的稀硫酸中,控溫在50 ℃。加入40 mL 10%的H2O2,反應0.5 h,升溫到60 ℃,持續(xù)反應1 h后,經(jīng)一系列操作,得CuSO4·5H2O 20.0 g[已知有關(guān)摩爾質(zhì)量:M(Cu)=64 g·mol-1,M(CuSO4·5H2O) =250 g·mol-1]。

①反應時溫度控制在50~60 ℃,不宜過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本實驗CuSO4·5H2O的產(chǎn)率為______________。

(3)丙方案:將空氣或氧氣直接通入到銅粉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發(fā)現(xiàn)在常溫下幾乎不反應。向反應液中加少量FeSO4,即發(fā)生反應,生成硫酸銅。反應完全后,加物質(zhì)A調(diào)節(jié)pH至4,然后過濾、濃縮、結(jié)晶。

①物質(zhì)A可選用以下的________(填序號);

A.CaO  B.NaOH  C.CuCO3

D.Cu2(OH)2CO3  E.Fe2(SO4)3

②反應中加入少量FeSO4可加速銅的氧化,F(xiàn)e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對比甲、乙、丙三種實驗方案,丙方案的優(yōu)點有(寫兩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