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與氫鹵酸反應是制備鹵代烴的重要方法。實驗室制備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應如下: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應有:醇在濃硫酸存在下脫水生成烯和醚,Br-被濃硫酸氧化為Br2等。有關數據列表如下:
乙醇 | 溴乙烷 | 正丁醇 | 1—溴丁烷 | |
密度/(g·cm-3) | 0.789 3 | 1.460 4 | 0.809 8 | 1.275 8 |
沸點/℃ | 78.5 | 38.4 | 117.2 | 101.6 |
(1)溴代烴的水溶性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應的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1—溴丁烷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物在_______(填“上層”“下層”或“不分層”)。
(3)制備操作中,加入的濃硫酸必須進行稀釋,其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減少副產物烯和醚的生成 B.減少Br2的生成
C.減少HBr的揮發(fā) D.水是反應的催化劑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雜質Br2,下列物質中最適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5)在制備溴乙烷時,采用邊反應邊蒸餾產物的方法,目的是:
但在制備1—溴丁烷時卻不能邊反應邊蒸餾,其原因: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A、B、C、D、E、F、G七種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的原子中沒有成對電子;B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相同;D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3倍;D與G處在同一族;F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B、C、D三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
(3)配合物Ni(BD)4常溫下為液態(tài),易溶于CCl4、苯等有機溶劑,因此固態(tài)Ni(BD)4屬于 (填晶體類型)。
(4)CA3分子的電子式為 。
(5)ED是優(yōu)良的耐高溫材料,其晶體結構與NaCl晶體相似。ED的熔點比NaCl高,其原因是 。
(6)由A、D、G中任兩種元素構成甲、乙兩種均含18個電子的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依次為3、4。則甲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 雜化;1 mol乙分子含有 molσ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元素周期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氫處于第一周期 B.第三周期元素全部是金屬元素
C.第二周期共有8種元素 D.氯處于VⅡ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熱化學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最準確的理解是
A.1 mol碳和1 mol水蒸氣反應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時吸收131.3 kJ熱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應生成1 molCO和 1 mol H2 ,同時放出131.3 kJ熱量
C.固體碳和水蒸汽反應吸收131.3 kJ熱量
D.1個碳原子和1個水分子反應,吸熱131.1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泰興市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段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定條件下,萘可以被濃硝酸、濃硫酸的混酸硝化生成二硝基物,它是1,5?二硝基萘、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后者可溶于質量分數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將這兩種同分異構體分離,將上述硝化產物加入適量的98%硫酸,充分攪拌,用耐酸漏斗過濾,欲從濾液中得到固體1,8?二硝基萘,應采用的方法是
A.蒸發(fā)濃縮結晶 B.向濾液中加水后過濾
C.用Na2CO3溶液處理濾液 D.將濾液緩緩加入水中并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原子序數所表示的兩種元素,能形成AB2型離子化合物的是
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陜西省南校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于A2+3B2=2C+2D反應,以下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中,速率最快的是 ( )
A.v(B2)=0.8 mol/ (L·s) B.v(A2)=0.4 mol/ (L·s)
C.v(C)=0.6 mol/ (L·s) D.v(D)= 0.7 mol/ (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