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實驗室用50mL 0.50mol•L-1鹽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和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測定中和熱的實驗,得到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次數(shù)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
鹽酸NaOH溶液
120.220.323.7
220.320.523.8
321.521.624.9
(1)實驗時不能用銅絲攪拌棒代替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的理由是Cu傳熱快,熱量損失大.
(2)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熱測定準確性的關鍵是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3)根據(jù)上表中所測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則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6.8kJ/mol[鹽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計算,反應后混合溶液的比熱容(c)按4.18J•(g•℃)-1計算].如用0.5mol/L的鹽酸與NaOH固體進行實驗,則實驗中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偏大(填“偏大”、“偏小”、“不變”).其理由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4)若某同學利用上述裝置做實驗,有些操作不規(guī)范,造成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低,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BDF.
A.測量鹽酸的溫度后,溫度計沒有用水沖洗干凈
B.把量筒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小燒杯時動作遲緩
C.做本實驗的當天室溫較高
D.將50mL0.55mol/L氫氧化鈉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鹽酸時仰視計數(shù)
F.大燒杯的蓋板中間小孔太大.

分析 (1)金屬導熱快,熱量損失多;
(2)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
(3)先求出三次反應的溫度差,根據(jù)公式Q=cm△T來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熱量,最后根據(jù)中和熱的概念求出反應熱;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4)根據(jù)實驗的關鍵是保溫,如果裝置有能量散失,則會導致結果偏低,根據(jù)實驗中用到的試劑以及實驗操作知識來判斷.

解答 解:(1)不能將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改為銅絲攪拌棒,因為銅絲攪拌棒是熱的良導體;
故答案為:Cu傳熱快,熱量損失大;
(2)中和熱測定實驗主要目的是測量反應放出的熱量多少,所以提高中和熱測定準確性的關鍵是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故答案為: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3)第1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25℃,反應前后溫度差為:3.45℃;
第2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40℃,反應前后溫度差為:3.40℃;
第3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1.55℃,反應前后溫度差為:3.35℃;
三組數(shù)據(jù)均有效,其平均值為3.40℃;
50mL 0.50mol•L-1鹽酸、50mL 0.55mol•L-1 NaOH溶液的質量和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J/(g•℃)×100g×3.40℃;=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熱量為$\frac{1.4212KJ×1mol}{0.025mol}$=56.8kJ,即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6.8kJ/mol;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所以實驗中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偏大;
故答案為:-56.8 kJ/mol;偏大;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4)A.測量鹽酸的溫度后,溫度計沒有用水沖洗干凈,在測堿的溫度時,會發(fā)生酸和堿的中和,溫度偏高,則溫度差減小,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A正確;
B、把量筒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小燒杯時動作遲緩,會導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B正確;
C、做本實驗的室溫和反應熱的數(shù)據(jù)之間無關,故C錯誤;
D、將50mL0.55mol/L氫氧化鈉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堿,電離是吸熱過程,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D正確;
E、在量取鹽酸時仰視計數(shù),會使得實際量取體積高于所要量的體積,算過量,可以保證堿全反應,會使得中和和熱的測定數(shù)據(jù)偏高,故E錯誤;
F、大燒杯的蓋板中間小孔太大,會導致一部分能量散失,所以測的數(shù)值降低,故F正確.
故答案為:ABDF.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熱中和熱概念、測定原理及反應熱的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以及測定反應熱的誤差等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Fe2(SO43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I-、CO${\;}_{3}^{2-}$、ClO-B.Fe2+、H+、K+、NO${\;}_{3}^{-}$
C.Ba2+、Na+、SCN-、Cl-D.Cu2+、Fe2+、Cl-、NO${\;}_{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某興趣小組做了“以銅為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實驗探究電解原理,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接通電源30s內,陽極附近出現(xiàn)白色渾濁,之后變成橙黃色渾濁,此時測定溶液的pH約為10,一段時間后,試管底部聚集大量紅色沉淀,溶液仍為無色.
物質氯化銅氧化亞銅氫氧化亞銅
(不穩(wěn)定)
氯化亞銅
顏色固體呈棕色,濃溶液呈綠色,稀溶液呈藍色紅色橙黃色白色
查閱資料(已知:相同溫度下CuCl的溶解度大于CuO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電解過程中氯離子向陽極移動B.電解開始時陽極Cu 放電生成Cu2+
C.陰極反應為2H2O+2e-=H2↑+2OH-D.隨溶液pH升高CuCl逐漸轉化為Cu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各對物質中,互為同系物的是( 。
A.CH3-CH═CH2與  B.
C.HCOOC2H5與CH3COOCH3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物質混合時能發(fā)生反應,但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 。
A.甲苯與溴水B.乙酸鈉溶液與硫酸
C.甲苯與KMnO4酸性溶液D.甲酸溶液與銀氨溶液水浴共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肼(N2H4)的性質類似于氨氣,易溶于水,是塑料、橡膠發(fā)泡劑的原料.將肼蒸汽通入CuO膠體中,可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轉化
(1)圖示的轉化中,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是②(填序號).
(2)轉化①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則X的化學式為N2
(3)轉化②中,反應一段時間后,溶液中m(OH-)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加入NaClO時發(fā)生的反應為Cu(NH342++2ClO-+2OH-═Cu(OH)2↓+2N2H3↑+2Cl-+2H2O.該反應需在80℃以上進行,其目的除加快反應速率外,還有使氫氧化銅分解、降低肼的溶解度,促使其從溶液中逸出.
(5)若①中參加反應的CuO物質的量為0.4mol,按圖示轉化過程進行后,④中生成的CuO物質的量也等于0.4mol,則③中參加反應的O2的物質的量與④中參加反應的NaCl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實驗探究是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的基本途徑.如表是某同學完成的探究實驗報告的一部分:
實驗名稱:鹵素單質的氧化性強弱比較
實驗步驟實驗結論
氧化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氯、溴、碘
①氯水+1mL CCl4,振蕩,靜置,觀察四氯化碳層顏色
②NaBr溶液+氯水+1mL CCl4,振蕩,靜置,觀察四氯化碳層顏色
③KI溶液+氯水+1mL CCl4,振蕩,靜置,觀察四氯化碳層顏色
實驗藥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鉀試紙
實驗設計如下,請回答:
(1)完成該實驗需用到的實驗儀器是試管、膠頭滴管.
(2)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Br+Cl2═2NaCl+Br2
③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I-═2Cl-+I2
(3)CCl4在實驗中所起的作用是萃取劑.
(4)該同學的實驗設計不足之處是沒有比較Br2和I2的氧化性強弱,改進的辦法是將溴水滴在KI淀粉試紙上,觀察試紙是否變藍色(或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蕩,靜置,觀察四氯化碳層顏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某化學小組利用以下裝置制備氨氣、氯氣以及LiH固體.

(1)為制備干燥的氨氣,可將裝置C與D(填裝置編號)連接;裝置C中的燒瓶內加入的固體宜選用a;(填選項字母)
a.生石灰  b.氯化鈣  c.五氧化二磷
(2)連接裝置A、E、E可制取純凈、干燥的氯氣,則兩個E裝置內的藥品依次飽和食鹽水、濃硫酸;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MnO2+4H+$\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該小組準備利用上述部分裝置制備LiH固體.可選用的藥品有:金屬鋰、鋅粒、稀鹽酸、濃硫酸、堿石灰.已知:氫化鋰(LiH)在干燥的空氣中能穩(wěn)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引起燃燒.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①儀器裝置連接順序為B→D→F→E,加入藥品前首先要進行的實驗操作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不必寫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加入藥品后,其中裝置D的作用是除去H2中的H2O和HCl.
②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氫氣冷卻,然后取出LiH,裝入氮封的瓶里,保存于暗處.采取上述操作的目的是為了避免LiH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而發(fā)生危險.完成LiH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LiH+H2O=LiOH+H2↑;
③準確稱量制得的產品0.11g,在一定條件下與足量水反應后,共收集到氣體291.2mL(已換算成標準狀況),則產品中LiH與Li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關于二氧化硫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只具有氧化性B.只具有還原性
C.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D.既無氧化性又無還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