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與銅質水龍頭連接處的鋼質水管易發(fā)生腐蝕
B.明礬常作為凈水劑,雙氧水通常可用于作殺菌消毒
C.食物中可加入適量的食品添加劑,如香腸中可以加少量的亞硝酸鈉以保持肉質新鮮
D.金屬鈉、鎂等活潑金屬著火時,可以使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通常用燃燒的方法測定有機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燒室內將有機物樣品與純氧在電爐加熱下充分燃燒,根據(jù)產品的的質量確定有機物的組成。下圖所示的是用燃燒法確定有機物分子式的常用裝置。
現(xiàn)準確稱取0.44 g樣品(只含C、H、O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經燃燒后A管增重0.88 g,B管增重0.36g。請回答:
(1)按上述所給的測量信息,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D ;
(2)C管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確定該有機物的分子式,還必須知道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
①C裝置增加的質量 ②樣品的摩爾質量 ③ CuO固體減少的質量
(4)相同條件下,若該有機物蒸氣對氫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且它的核磁共振氫譜上有兩個峰,其強度比為3:1,試通過計算確定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定條件下氨氣和氧化銅可以發(fā)生如下反應:2NH3+3CuO △ 3Cu+N2+3H2O,對此反應的分析合理的是
A.該反應屬置換反應 B.NH3被氧化為N2
C.反應體現(xiàn)了金屬銅的還原性 D.每生成1mol H2O 就伴隨著1mol電子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根據(jù)已有實驗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說法錯誤的 。
A.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B.將Cl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C.配制1L0.5mol·L-1的NaCl溶液,需用托盤天秤稱量29.25gNaCl固體
D.常溫下,可以用鐵質容器儲運濃硝酸
E.實驗室保存硫酸亞鐵溶液,需在試劑瓶內加入鐵粉或鐵釘,防止硫酸亞鐵被氧化
F.實驗室可以用加熱氯化銨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氣
(2)已知某純堿試樣中含有NaCl雜質,為測定試樣中純堿的質量分數(shù),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需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一定量的空氣。
①裝置E的名稱 ,試劑b為 。
②實驗過程中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除樣品質量外有: (填序號)。
A.反應前后裝置C的質量 B.反應前后裝置D的質量 C.反應前后裝置E的質量
③若去掉裝置A,則測定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元素e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均為強酸
B.a、b、d、e四種元素的離子半徑:
C.b、f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
D.a、c、e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能夠相互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可用于鑒別以下三種化合物的一組試劑是
乙酰水楊酸 丁香酚 肉桂酸
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②銀氨溶液 ③ 氯化鐵溶液 ④ 氫氧化鈉溶液
A.②與④ B.①與③ C.③與④ D.①與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活性炭還原法可以處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組向某密閉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C(s)+2NO(g) ====N2(g)+CO2(g)+Q kJ·mol-1。
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的濃度如下:
時間(Min) 濃度(mol·L-1)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O | 1.00 | 0.58 | 0.40 | 0.40 | 0.48 | 0.48 |
N2 | 0 | 0.21 | 0.30 | 0.30 | 0.36 | 0.36 |
CO2 | 0 | 0.21 | 0.30 | 0.30 | 0.36 | 0.36 |
①T1℃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 ;
②30min后,只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判斷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填字母編號)。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人一定量的NO
c.適當縮小容器的體積 d.加入合適的催化劑
③若30min后升高溫度至T2℃,達到平衡時,容器中NO、N2、CO2的濃度之比為5:3:3,則Q 0(填 “>”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可用于鑒別以下三種化合物的一組試劑是
乙酰水楊酸 丁香酚 肉桂酸
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②銀氨溶液 ③ 氯化鐵溶液 ④ 氫氧化鈉溶液
A.②與④ B.①與③ C.③與④ D.①與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