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現(xiàn)有Al、C12、Al2O3、HCl(aq)、Al(OH)3、NaOH(aq)六種物質,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圖中每條線兩端的物質之間都可以發(fā)生反應,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N一定是HCl(aq) B.X可能為Al或C12

C.Y一定為NaOH(aq) D.Q、Z中的一種必定為Al2O3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圖框中Y能與其它5種物質反應,N能與其它4種物質反應,分析所給物質可知六種物質中只有NaOH和其它五種物質都反應,則Y一定為NaOH,HCl(aq)和Cl2不反應,可其它物質都反應,則N為HCl(aq),X為Cl2,Al、Al2O3、Al(OH)3都既能與鹽酸反應也能與NaOH反應,且只有Al能與Cl2反應,則M為Al,Q、Z為Al2O3、Al(OH)3的物質,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SO2FeCl3溶液反應的相關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

(1) 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后,裝置C中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

(2) 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該小組同學認為SO2FeCl3溶液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寫出SO2FeCl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向裝置C中通入足量SO2發(fā)生反應后,檢驗生成的Fe2+的方法是__________

該小組同學向反應后的裝置C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現(xiàn)白色沉淀,則證明反應生成了SO42-。該做法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將裝置CFeCl3溶液更換為Fe(NO3)3BaCl2的混合液,可觀察到裝置C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該小組對裝置C中產(chǎn)生沉淀的原因提出下列假設(不考慮各因素的疊加)

假設1:裝置A中白霧進裝置C中參與反應。

假設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3:在酸性條件下NO3-能氧化SO2。

(4)請你設計實驗驗證上述假設3,寫出實驗步驟、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實驗步驟(簡述操作過程)

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碘化鈉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分析試劑,工業(yè)上用鐵屑還原法制備NaI的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反應中碘是否反應完全的方法是 。

2操作的名稱是

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反應NaIO3Fe單質還原為NaI,同時生成FeOH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用雙線橋法表示此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及數(shù)目

5在反應中若有99 g NaIO3被還原,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中互為同系物的是

A.葡萄糖和蔗糖 B.蔗糖和麥芽糖

C.乙酸和丙酸CH3CH2COOH D.乙醇和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種烴,它們含碳質量分數(shù)相同,下列關于A B的敘述正確的是

AA B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BA B不可能是同系物

CA B最簡式一定相同 DA B的化學性質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mL0.1mol/LBaCl2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 , Ba2+的物質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乙烯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乙烯可以催熟植物的果實

B.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應是乙烯分子互相加成反應

C.聚乙烯由乙烯聚合而成,故分子中含有很多碳碳雙鍵

D.聚乙烯的單體是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22.4 L O2的質量約為32g

B. 17g NH3所含原子數(shù)為4NA,所含電子數(shù)為10NA

C. 標準狀況下,22.4LH2O所含水分子為NA

D. 0.5 mol/L Fe2(SO4)3 溶液中,SO42的數(shù)目為1.5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11.2L SO3所含分子數(shù)為0.5 NA

B1L 1mol/L的氯化鈉溶液中,所含離子數(shù)為NA

C常溫下,4.4g CO2和N2O(不反應)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0.3 NA

D一定量濃硫酸反應,放出2.24L氣體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