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012?徐州模擬]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以下實驗步驟與操作來定性檢驗茶葉中含有的少量鈣、鐵、鋁三種元素.(已知草酸鈣是一種白色沉淀).

已知Ca2+、Al2+、Fe3+完全形成相應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Ca(OH)2Al(OH)3Fe(OH)3
pH≥13≥5.2≥4.1
(1)步驟①中加入鹽酸的作用是
 

(2)步驟②中調節(jié)pH至6~7的目的是
 

(3)沉淀X所含主要物質的化學式為
 

(4)寫出步驟③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5)試劑A為
 
考點: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常見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綜合應用
專題:幾種重要的金屬及其化合物
分析:依據流程圖分析可知茶葉中含有的少量鈣、鐵、鋁三種元素,灼燒后加入鹽酸過濾得到濾液中主要是Ca2+、Al3+、Fe3+,加入濃氨水調節(jié)溶液pH為6--7,依據圖表分析可知Al3+、Fe3+ 會生成沉淀,沉淀中加入鹽酸溶解后分為兩份,一份加入硫氰酸鉀溶液變紅色證明鐵離子的存在,另一份加入鋁試劑呈玫瑰紅色證明含有鋁離子;濾液中主要是鈣離子,加入草酸銨溶液得到草酸鈣沉淀,證明含有鈣離子;
(1)依據流程圖分析可知,向茶葉灰分中加鹽酸的作用是將其中的Ca2+、Al3+、Fe3+溶解;
(2)步驟②在pH為6-7時,可使Al3+、Fe3+轉化成Al(OH)3和Fe(OH)3沉淀;
(3)步驟②加入濃氨水在pH為6-7時,可使Al3+、Fe3+轉化成Al(OH)3和Fe(OH)3沉淀,鈣離子不沉淀;
(4)分析流程可知步驟③中發(fā)生反應是草酸銨和鈣離子形成草酸鈣沉淀的反應;
(5)溶液1是加入硫氰酸鉀溶液檢驗鐵離子的存在;溶液2是加入鋁試劑檢驗鋁離子的存在.
解答: 解:(1)流程圖中加入鹽酸的作用是溶解物質使鈣、鐵、鋁元素進入溶液有利于進行離子分離,
故答案為:使茶葉中的鈣、鐵、鋁元素轉化為離子;
(2)步驟②在pH為6-7時,可使Al3+、Fe3+轉化成Al(OH)3和Fe(OH)3沉淀,使Fe3+、Al3+轉化為沉淀,
故答案為:使Fe3+、Al3+轉化為沉淀;
(3)步驟②加入濃氨水在pH為6-7時,依據圖表分析可知,可使Al3+、Fe3+轉化成Al(OH)3和Fe(OH)3沉淀,鈣離子不沉淀,
故答案為:Al(OH)3、Fe(OH)3 ;
(4)過濾后所得濾液中含Ca2+,步驟③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檢驗Ca2+的存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C2O42-=CaC2O4↓,
故答案為:Ca2++C2O42-=CaC2O4↓;
(5)依據流程圖可知,溶液1中加入的A試劑,所用A試劑是為了檢驗鐵離子的存在,加入的是硫氰酸鉀溶液和鐵離子形成血紅色溶液,故答案為:硫氰化鉀溶液.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性質和組成的實驗探究實驗分析判斷,流程中的試劑特征和反應現象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學了鹽的性質以后,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了測定Na2CO3和NaCl的固體混合物中Na2CO3質量分數的探究實驗.他們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氣體分析法.
(1)如圖1所示,把混合物與足量稀鹽酸反應后,測定產生的CO2氣體的體積.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時,某同學將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離,松開活塞,活塞回到原位.則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
 
,幾次試驗發(fā)現結果都偏高你認為主要原因
 

(2)有同學以圖2的收集裝置,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空氣對實驗結果
 
(填“有”或“沒有”)影響.讀數時發(fā)現量筒液面高于集氣瓶中液面應如何操作
 

(3)也有人用圖3裝置測定CO2的質量 (堿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可吸收CO2氣體).該裝置導致實驗結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是
 

A、裝置內殘留的CO2氣體不能全部排出.
B、產生的CO2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同時被堿石灰吸收.
C、產生的CO2氣體中混有水蒸氣,同時被堿石灰吸收.
D、球形干燥管與空氣相通,也會吸收空氣中的CO2和H2O.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如圖所示).

則:(1)確定CaCl2溶液是否過量的方法是
 
;
(2)寫出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
(3)若沉淀A沒有洗滌烘干,導致Na2CO3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向某2L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固體A和氣體B,發(fā)生反應A(s)+2B(g)?D(g)+E(g)△H=QkJ?mol-1.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如下表:

時間(min)
01020
30
4050
B2.001.361.001.001.201.20
D00.320.500.500.600.60
E00.320.500.500.600.60
(1)T1℃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
 
;
(2)30min后,只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改變的條件可能是
 
(填字母編號).
a.通入一定量的B       
b.加入一定量的固體A
c.適當縮小容器的體積     
d.升高反應體系溫度
e.同時加入0.2molB、0.1molD、0.1molE
(3)對于該反應,用各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示意曲線為如圖中的
 
(填序號)

(4)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T1不變,當向該容器中加入1.60molB、0.20molD、0.20molE和nmolA,達到平衡后,與表格中20分鐘時各物質的濃度完全相同時,則投入固體A的物質的量n取值范圍
 
mol.
(5)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T1不變,各物質的起始物質的量為:n(A)=1.0mol,n(B)=3.0mol,n(D)=amol,n(E)=0mol,達到平衡后,n(E)=0.50mol,則a=
 

(6)若該密閉容器絕熱,實驗測得B的轉化率B%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由圖可知,Q
 
0(填“大于”或“小于”),c點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所示裝置來制取氯酸鈉、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
①為氯氣發(fā)生裝置;
②的試管里盛有15mL 30% NaOH溶液來制取氯酸鈉,并置于熱水浴中; 
③的試管里盛有15mL 8% NaOH溶液來制取次氯酸鈉,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的試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試液;    
⑤為尾氣吸收裝置.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
(1)制取氯氣時,在燒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錳,通過
 
(填寫儀器名稱)向燒瓶中加入適量的濃鹽酸.實驗室制Cl2的化學方程式
 
;
實驗時為了除去氯氣中的HCl氣體,可在①與②之間安裝盛有
 
(填寫下列編號字母)的凈化裝置.
A.堿石灰   B.氫氧化鈉溶液 C.飽和食鹽水  D.濃硫酸
(2)如果將過量二氧化錳與20mL 12mol?L-1的濃鹽酸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后生成的氯氣
 
 0.06mol.(填“大于”“小于”“等于”),若有17.4g的MnO2被還原,則被氧化的HCl質量為
 

(3)比較制取氯酸鈉和次氯酸鈉的條件,二者的差異是
 
;②
 

(4)實驗中可觀察到④的試管里溶液的顏色發(fā)生了如下變化,請?zhí)顚懴卤碇械目瞻祝?br />
實驗現象原因
溶液最初從紫色逐漸變?yōu)榧t色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使石蕊變色
隨后溶液逐漸變?yōu)闊o色
 
然后溶液從無色逐漸變?yōu)?div id="gpw0m5y"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密度為1.19g/mL,質量分數為36.5% 濃鹽酸配制250mL0.1mol/L的鹽酸溶液,填空并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配制250mL0.1mol/L的鹽酸溶液
應量取鹽酸體積/mL應選用容量瓶的規(guī)格/mL除容量瓶外還需要的其它儀器
(2)配制時,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字母表示,每個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滌燒杯2-3次,洗滌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蕩
B.用量筒量準確量取所需的濃鹽酸的體積,沿玻璃棒倒入燒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約30mL),用玻璃棒慢慢攪動,使其混合均勻
C.將已冷卻的鹽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蓋緊,振蕩,搖勻
E.改用膠頭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與刻度相切
F.繼續(xù)往容量瓶內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處
(3)操作A中,將洗滌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4)若出現如下情況,對所配溶液濃度將有何影響(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沒有進行A操作
 
;加蒸餾水時不慎超過了刻度
 
;定容時俯視
 
;未將溶液冷卻就轉入了容量瓶
 

(5)若實驗過程中出現如下情況如何處理?加蒸餾水時不慎超過了刻度線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
A、分解高錳酸鉀制氧氣后,殘留在試管內壁上的黑色物質可用稀鹽酸洗滌
B、失去標簽的硝酸銀溶液、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鋁溶液,可以用碳酸銨溶液鑒別
C、將CuCl2溶液在蒸發(fā)皿中加熱蒸干,得到無水CuCl2固體
D、檢驗從火星上帶回來的紅色物體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驟為:樣品→粉碎→加水溶解→過濾→向濾液中滴加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試劑中,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用其他試劑就可以鑒別的是( �。�
A、稀鹽酸和Na2CO3溶液
B、稀鹽酸和AgNO3溶液
C、AlCl3溶液和NH3?H2O溶液
D、Ba(OH)2溶液和NaH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們的性質如表,據此,將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離的方法是(  )
物質分子式熔點/℃沸點/℃密度/g?cm-3溶解性
乙二醇C2H6O2-11.51981.11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C3H8O317.92901.26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A、萃取法B、過濾法
C、分液法D、蒸餾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T℃時,在一個體積為2L的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
 

(2)計算該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
 

(3)若升溫A的量增加,則該反應是
 
熱反應.
(4)0~4分鐘時,C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5)到達平衡時A的轉化率為:
 

(6)恒容條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
n(A)
n(C)
減小的有
 

A.充入氦氣   B.使用催化劑    C.再充入2.4molA和1.6molB    D.降低溫度
(7)t1后的某一時刻后,加壓,平衡左移,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