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質(zhì)的相關數(shù)據(jù):
          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zhì)
原子半徑(10-10m)0.741.601.521.100.991.860.751.43
最高或最低化合價+2+1+5+7+1+5+3
-2-3-1-3
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上表中各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是(填酸的化學式)
 
,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同時有些元素和它在周期表中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也相似,如Li與Mg,這稱為對角線規(guī)則.上表中與鈹?shù)幕瘜W性質(zhì)相似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稱)
 
.鈹?shù)淖罡邇r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屬兩性化合物,該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能夠說明其具有兩性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元素⑥的金屬性比元素②要
 
(填“強”或“弱”),試從物質(zhì)結(jié)構(gòu)方面解釋其原因:
 

(4)實驗室現(xiàn)有元素②的單質(zhì)和某未知金屬單質(zhì)M,請設計實驗方案比較兩者的金屬性強弱,在下表中填寫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和結(jié)論.(可供選擇的試劑有:蒸餾水、0.01mol/LHCl、0.01mol/LNaOH、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實驗室常用儀器可任意選擇)
步驟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1
2
考點:位置結(jié)構(gòu)性質(zhì)的相互關系應用
專題: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專題
分析:短周期元素中,①只有最低價-2,則①為O;
⑤有+7、-1價,處于ⅦA族,則⑤為Cl;
④⑦都有+5、-3價,處于ⅤA族,且④的原子半徑較大,故④為P、⑦為N;
⑧有最高價+3,處于ⅢA族,原子半徑大于P,則⑧為Al;
②有+2價,處于ⅡA族,原子半徑大于Al,則②為Mg;
③⑥都有最高價+1,處于ⅠA族,且③的原子半徑較小,在所有元素中又不是原子半徑最小,故③為Li、⑥為Na,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中,①只有最低價-2,則①為O;
⑤有+7、-1價,處于ⅦA族,則⑤為Cl;
④⑦都有+5、-3價,處于ⅤA族,且④的原子半徑較大,故④為P、⑦為N;
⑧有最高價+3,處于ⅢA族,原子半徑大于P,則⑧為Al;
②有+2價,處于ⅡA族,原子半徑大于Al,則②為Mg;
③⑥都有最高價+1,處于ⅠA族,且③的原子半徑較小,在所有元素中又不是原子半徑最小,故③為Li、⑥為Na,
綜上所述:①為氧,②為鎂,③為鋰,④為磷,⑤為氯,⑥為鈉,⑦為氮,⑧為鋁,
(1)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由于O無酸,故酸性最強的是:高氯酸,化學式為:HClO4,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故答案為:HClO4;第三周期第ⅦA族;
(2)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鎂與鈹化學性質(zhì)相似,因為處于同一主族;鋁與鈹位于對角線位置,由對角線規(guī)則可知,化學性質(zhì)相似,鈹?shù)淖罡邇r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Be(OH)2,該物質(zhì)既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又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為兩性化合物,發(fā)生的離子反應為Be(OH)2+2H+═Be2++2H2O、Be(OH)2+2OH-═BeO22-+2H2O,
故答案為:鎂、鋁;Be(OH)2;Be(OH)2+2H+═Be2++2H2O、Be(OH)2+2OH-═BeO22-+2H2O;
(3)元素Na的金屬性比元素Mg要強,因為鈉的原子半徑大于鎂,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比鎂弱,比鎂原子更容易失去電子,所以鈉元素的金屬性比鎂要強,
故答案為:強;鈉的原子半徑大于鎂,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比鎂弱,比鎂原子更容易失去電子;
(4)利用不同金屬與水或與酸反應,反應劇烈的金屬性強,則在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適量蒸餾水(或等濃度的鹽酸),然后投入形狀大小相同的金屬片,若M反應比鎂劇烈,則M的金屬性比Mg強,故答案為:
步驟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與結(jié)論
1在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量蒸餾水,分別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形狀大小相同的金屬片,觀察現(xiàn)象如果投入金屬M的燒杯中溶液變紅,投入金屬鎂的燒杯無明顯變化,則M的金屬性比鎂強;如果兩個燒杯中均無明顯現(xiàn)象,進行步驟2.
2在兩個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0.1mol/LHCl,各投入形狀大小相同的金屬片,觀察現(xiàn)象.如果投入金屬M的燒杯中沒有氣泡冒出或者氣泡冒出速率較慢,則M的金屬性比鎂弱;如果投入金屬M的燒杯氣泡冒出速率較快,則M的金屬性比鎂強.
點評:本題考查元素周期律及單質(zhì)、化合物的性質(zhì),抓住“短周期”這一信息,明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及化合價的變化規(guī)律來推斷元素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鉬(Mo)是人體及動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也可以增強合金的某些機械性能和耐腐蝕性,圖1是模擬化工生產(chǎn)中制備金屬鉬的實驗流程圖(已知鉬酸為難溶于水和酸的黃色晶體):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和③反應完成后都要進行的操作是
 
;步驟④用于盛放鉬酸的儀器名稱為
 

(2)在灼燒輝鉬礦時發(fā)生化學反應:2MoS2+7O2
 灼燒 
.
 
2MoO3+4SO2,當有1mol MoS2反應時,還原劑失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步驟②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若實驗需要480mL 2mol/L的稀硝酸,則配制時需要用量筒取
 
mL63%的濃硝酸(密度ρ=1.4g/cm3),所有儀器除量筒外還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
 

(4)步驟⑥吸收尾氣生成銨鹽的化學方程式為
 
,檢驗該銨鹽中陰離子所需要的試劑為
 

(5)若選用如圖2裝置完成步驟⑤的反應,同時檢驗該反應的氧化產(chǎn)物.
①實驗步驟如下:連接好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請按正確的先后順序填入下列步驟的代號).
a.收集氣體并檢驗其純度     b.停止加熱,充分冷卻
c.加熱反應一段時間        d.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停止通氫氣
②裝置C中所盛的試劑是
 
(填試劑名稱);證明裝置B中已經(jīng)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短周期主族元素W、R、X、Y、Z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分別占三個不同的周期.W與X同主族,R與Z同主族,R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內(nèi)層電子數(shù)的3倍,Y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W、X是金屬元素
B、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Z>R
C、原子半徑:R<Y<Z
D、X、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能相互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氫化物的水溶液顯堿性;Y在元素周期表中所處的周期序數(shù)與族序數(shù)相等;Z單質(zhì)是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常用材料;W是重要的“成鹽元素”,主要以鈉鹽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請回答:
(1)X氫化物的電子式是
 

(2)X氫化物的水溶液與W氫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恰好反應時,溶液呈
 
(填“酸”、“堿”或“中”)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
 

(3)Z和W比較,非金屬性較弱的是
 
 (填元素符號),下列不能驗證這一結(jié)論的是
 
 (填序號).
a.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
c.斷開氫化物中1mol H-Z或H-W鍵所需的能量
d.Z與W以共價鍵形成化合物時,Z或W顯示的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某元素A能與ⅦA族某一元素B生成A本身的最高價化合物,在此化合物中B的含量為92.2%,而在與此相應的氧化物中,氧的含量為72.7%.A與B生成的化合物為一無色透明液體,沸點77℃,對空氣的相對密度為5.3.回答下列問題:
(1)A元素名稱,并指出屬于第幾周期第幾族;
(2)A元素與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A元素相應的氧化物教分子式;
(3)列舉A與B形成的化合物的兩種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危險化學品要在包裝標簽上印有警示性標志.氫氧化鈉溶液應選用的標志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六種短周期元素A、B、C、D、E、F,其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其中B與C、D與F分別位于同一周期,A與D、C與F分別位于同一主族,且A、D兩元素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之和是C、F兩元素原子質(zhì)子之和的一半,又知六種元素所形成的常見單質(zhì)在常溫常壓下三種是氣體,三種是固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1)B元素的名稱為
 
,F(xiàn)元素的元素符號是
 

(2)由A、C兩元素可組成X、Y兩化合物,X在MnO2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Y,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若E是非金屬元素,其單質(zhì)能表現(xiàn)出某些金屬單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寫出E與D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B、C、F的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體系中氣體的密度發(fā)生變化,說明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體系中各組分的體積分數(shù)發(fā)生變化,說明平衡發(fā)生了移動
C、△S>0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
D、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均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甲、乙兩種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進行分離,已知甲、乙的某些性質(zhì)如表:則應采取的分離方法是( 。
物質(zhì)密度/(g?mL-1沸點水溶性溶解性
0.89378.5℃溶于乙
1.220100.7℃溶于甲
A、蒸餾B、干餾C、分液D、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