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一定質量 Cu與某濃度足量的HNO3反應,將放出的氣體與1.12L O2(標準狀況下)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全部吸收,則Cu的質量為( �。�
A、3.2gB、4.8gC、6.4gD、10.8g
分析:銅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與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與氧氣、水反應生成硝酸,縱觀整個過程,銅提供的電子等于氧氣獲得的電子,據此計算銅的物質的量,再根據m=nM計算銅的質量.
解答:解:因發(fā)生:HNO3
Cu
NO(NO2
O2
HNO3,可知整個過程,銅提供的電子等于氧氣獲得的電子,
n(O2)=
1.12L
22.4L/mol
=0.05mol,得電子0.05mol×4=0.2mol,
則銅失去0.2mol,
n(Cu)=
0.2ml
2
=0.1mol,
m(Cu)=0.1mol×64g/mol=6.4g,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計算,難度中等,根據反應過程判斷銅通過的電子等于氧氣獲得的電子是關鍵,轉移氧化還原反應中守恒思想的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同學在學習“硫酸及其鹽的某些性質與用途“中,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一】探究濃硫酸的氧化性
將實驗室常用的藥品放入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后,加熱裝置甲.(夾持和加熱裝置省略)
(1)該裝置設計上存在明顯缺陷,請指出:
裝置乙不應有瓶塞
裝置乙不應有瓶塞

(2)寫出裝置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u+2H2SO4(濃)
  △  
.
 
CuSO4+SO2↑+2H2O(或C+2H2SO4(濃)CO2↑+2SO2↑+2H2O)
Cu+2H2SO4(濃)
  △  
.
 
CuSO4+SO2↑+2H2O(或C+2H2SO4(濃)CO2↑+2SO2↑+2H2O)

(3)裝置乙中的試劑是
氫氧化鈉溶液(或氫氧化鉀溶液等)
氫氧化鈉溶液(或氫氧化鉀溶液等)

【實驗二】探究某硫酸亞鐵鹽固體是否變質
(4)請你幫助該同學完成如下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和結論
【實驗三】用KHSO4制取H2O2并測其質量分數
查閱資料得知:工業(yè)上用電解KHSO4飽和溶液制取H2O2,示意圖如圖:

該同學用此法制取一定濃度的H2O2,并進行下列實驗測定H2O2的質量分數.
①取5.00mL H2O2溶液(密度為1.00g/mL)置于錐形瓶中加水稀釋,再加稀硫酸酸化;
②用0.1000mol/L KMnO4溶液滴定;
③用同樣方法滴定,三次消耗KMnO4溶液的體積分別為20.00mL、19.98mL、20.02mL.
回答下列問題:
(5)電解飽和KHSO4溶液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2HSO4--2e-=S2O82-+2H+(或2SO42--2e-=S2O82-
2HSO4--2e-=S2O82-+2H+(或2SO42--2e-=S2O82-

(6)操作②中,滴入第一滴KMnO4溶液,溶液紫紅色消失很慢,隨著滴定過程中Mn2+的增多,溶液紫紅色消失速率加快.Mn2+的作用是
催化劑(或加快反應速率)
催化劑(或加快反應速率)

(7)寫出該滴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8)原H2O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3.4%
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祁陽縣一模)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探究銅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進行了如下科學探究:
[實驗一]:研究性學習小組甲以銅為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探究過程如下:
實驗過程:按如圖裝置,接通電源后,陰極產生大量氣泡;陽極銅絲由粗變細,不久出現磚紅色渾濁,最后在試管底部聚集磚紅色沉淀,溶液始終未出現藍色.
查閱資料:某些銅的化合物有關性質如表所示:
物質 性質 物質 性質
氯化銅 濃溶液呈綠色,稀溶液呈藍色 氯化亞銅 白色
氧化亞銅 磚紅色,在酸性條件下易反應:
Cu2O+2H+=Cu+Cu2++H2O.
Cu2O在空氣中灼燒生成CuO
氫氧化亞銅 橙黃色,不穩(wěn)定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管底部磚紅色沉淀的化學式為
Cu2O
Cu2O

(2)寫出電解總反應方程式
2Cu+H2O
 通電 
.
 
Cu2O+H2
2Cu+H2O
 通電 
.
 
Cu2O+H2

[實驗二]研究性學習小組乙為檢測[實驗一]生成的磚紅色沉淀中是否含有Cu,設計了以下兩種方案進行探究.
方案1:取少量磚紅色沉淀溶于足量的濃硝酸中,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方案2:取一定質量磚紅色沉淀在空氣中充分灼燒,根據灼燒前后質量變化進行判斷.
(3)請你評價方案1和方案2是否合理,并簡述其原因.
方案1
不合理,因為銅和氧化亞銅都能與硝酸生成Cu2+
不合理,因為銅和氧化亞銅都能與硝酸生成Cu2+

方案2
合理,因為等質量的Cu2O與Cu2O、Cu的混合物在空氣中灼燒前后質量變化不同
合理,因為等質量的Cu2O與Cu2O、Cu的混合物在空氣中灼燒前后質量變化不同

思考與交流:實驗結束后,同學們關于[實驗二]中“方案一”溶液呈綠色,而不呈藍色展開了討論.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量分數較高所致;丁同學則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
(4)同學們分別設計了以下4個實驗來判斷兩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選填序號字母)
B
B

A、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B、加水稀釋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C、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氧氣,觀察顏色變化
D、向飽和的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室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制取少量  NaHSO3,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
(1)實驗中取一定量Cu片和一定量濃H2SO4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至反應結束后,發(fā)現燒瓶中還有少量Cu剩余,則H2SO4 是否剩余
剩余
剩余
,原因是
稀H2SO4與Cu不反應,隨著反應進行,H2SO4越來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稀H2SO4與Cu不反應,隨著反應進行,H2SO4越來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2)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過濾后將濾液加熱濃縮,冷卻結晶制得硫酸銅晶體(CuSO4?xH2O)某小組同學采用加熱法測定該晶體里結晶水 x 的值;
①在他們的每次實驗操作中至少稱量
4
4
次.
③加熱法測定該晶體里結晶水 x 的值,結晶水完全失去的判斷方法是
兩次稱量不超過0.1g
兩次稱量不超過0.1g
;
④下面是三次實驗數據的平均值
坩堝質量 坩堝與晶體總質量 加熱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
11.7g 22.7g 18.6g
根據上表數據計算出x 的實測值為
5.28
5.28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
bd
(填序號).
a.甲裝置使用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玻璃管、長頸漏斗、圓底燒瓶;
b.KMnO4溶液用于尾氣處理;
c.當把品紅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若品紅不褪色,說明無NaHSO3產生;
d.當把品紅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若品紅褪色,說明NaOH已完全轉化為NaHSO3;
e.若把品紅溶液換成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并滴入到錐形瓶中,不顯紫紅色,說明NaOH已完全轉化為Na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室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制取少量NaHSO3,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請回答:
(1)實驗中取一定量Cu片和一定量濃H2SO4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至反應結束后,發(fā)現燒瓶中還有少量Cu剩余,有人認為還有一定量的H2SO4剩余,原因是
稀H2SO4與Cu不反應
稀H2SO4與Cu不反應
、
隨著反應進行,H2SO4越來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隨著反應進行,H2SO4越來越稀,所以H2SO4一定有剩余
,在不增加濃H2SO4的前提下,若使剩余銅片溶解可再加入
NaNO3、Fe2O3
NaNO3、Fe2O3
(填寫兩種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
(2)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使剩余的H2SO4全部轉化為CuSO4,過濾后將濾液加熱濃縮,冷卻結晶制得硫酸銅晶體(CuSO4?XH2O)某小組同學采用加熱法測定該晶體里結晶水X的值;
①在他們的實驗操作中至少稱量
4
4
次.
②下面是其中一次實驗的數據
坩堝質量 坩堝與晶體總質量 加熱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
11.7g 22.7g 18.6g
根據上表數據計算判斷x的實測值比理論值(x=5)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3)裝置乙的作用是:
防止丙中液體倒吸入甲中
防止丙中液體倒吸入甲中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f
bdf
(填序號).
a.甲裝置使用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玻璃管、長頸漏斗、圓底燒瓶
b.KMnO4溶液用于尾氣處理
c.當把品紅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若品紅不褪色,說明無NaHSO3產生
d.當把品紅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若品紅褪色,說明NaOH已完全轉化為NaHSO3
e.若把品紅溶液換成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并滴入到錐形瓶中,不顯紫紅色,說明NaOH已完全轉化為NaHSO3
f.此裝置換上其它藥品后,不能制取和收集少量純凈的氯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臨沂一模)工業(yè)上用某礦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銅的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Cu2O+2H+═Cu+Cu2++H2O
(1)實驗操作I的名稱為
過濾
過濾
;在空氣中灼燒固體混合物D時,用到多種硅酸鹽質的儀器,除玻璃棒、酒精燈、泥三角外,還有
坩堝
坩堝
(填儀器名稱).
(2)濾液A中鐵元素的存在形式為
Fe2+
Fe2+
 (填離子符號),生成該離子的離子方程式為
2Fe3++Cu═2Fe2++Cu2+
2Fe3++Cu═2Fe2++Cu2+
,檢驗濾液A中存在該離子的試劑為
KSCN溶液
KSCN溶液
(填試劑名稱).
(3)金屬E與固體F發(fā)生的某一反應可用于焊接鋼軌,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 Al+Fe2O3
 高溫 
.
 
Al2O3+2Fe
2 Al+Fe2O3
 高溫 
.
 
Al2O3+2Fe

(4)常溫下,等pH的NaAlO2和NaOH兩份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前者為后者的108倍,則兩種溶液的pH=
11
11

(5)①利用電解法進行粗銅精煉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c
b.c
(填代號).
a.電能全部轉化為化學能
b.粗銅接電源正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c.精銅作陰極,電解后電解液中Cu2+濃度減小
d.粗銅精煉時通過的電量與陰極析出銅的量無確定關系
②從濃硫酸、濃硝酸、蒸餾水中選用合適的試劑,測定粗銅樣品中金屬銅的質量分數,涉及的主要步驟為: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
將濃硫酸用蒸餾水稀釋,將樣品與稀硫酸充分反應后
將濃硫酸用蒸餾水稀釋,將樣品與稀硫酸充分反應后
→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剩余固體銅的質量.(填缺少的操作步驟,不必描述操作過程的細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