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H2═CH2和CH3CH2C1都屬于烴 B.乙烯和乙烷都能發(fā)生加聚反應

C.米酒變酸的過程涉及氧化反應 D.未成熟的蘋果遇碘水不會變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大連市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利用下列實驗探究金屬鋁與銅鹽溶液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實驗1 可以得出結(jié)論:金屬鋁的活潑性弱于金屬銅

B.實驗2 中生成紅色物質(zhì)的離子方程式:Al+Cu2+═Al3++Cu

C.溶液中陰離子種類不同是導致實驗1、2 出現(xiàn)不同現(xiàn)象的原因

D.由上述實驗可推知:用砂紙打磨后的鋁片分別與濃度均為0.2mol•L﹣1的鹽酸和硫酸反應,后者更劇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滄州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shè)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常溫常壓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數(shù)為8NA

B.0.1molFe與0.1molCl2充分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2NA

C.標準狀況下,44.8LNO與22.4LO2混合后氣體的分子總數(shù)為2NA

D.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陰、陽離子總數(shù)是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南長沙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開學考試)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0.5mol某羧酸與足量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酯的質(zhì)量比原羧酸的質(zhì)量增加了28g,則原羧酸可能是

A.甲酸 B.乙二酸 C.丙酸 D.丁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省高二下學期期末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在標準狀況下,將224 L HCl氣體溶于635 mL水中,所得鹽酸的密度為1.18g·cm-3。試計算:

(1)所得鹽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和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2)取出這種鹽酸100 mL,稀釋至1.18 L,所得稀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________。

(3)在40.0 mL 0.065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漸加入(2)所稀釋的稀鹽酸,邊加邊振蕩。若使反應不產(chǎn)生CO2氣體,加入稀鹽酸的體積最多不超過________mL。

(4)將不純的NaOH樣品1 g(樣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 mL 2 mol·L-1的鹽酸中,充分反應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蒸發(fā)中和后的溶液,最終得到________克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省高二下學期期末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人設(shè)想合成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的四種烴分子,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1 mol甲分子內(nèi)含有10 mol共價鍵

B. 由乙分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不能發(fā)生氧化反應

C. 丙分子的二氯取代產(chǎn)物只有三種

D. 分子丁顯然是不可能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省高二下學期期末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儀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膠頭滴管,⑧蒸餾燒瓶。常用于物質(zhì)分離的是(   )

A. ①③⑦ B. ②⑥⑦ C. ①④⑧ D. 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甘肅天水一中學高二下期末(高三開學)考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陽離子數(shù)為0.1NA

B.2mol SO2和1mol O2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所得混合氣體的分子數(shù)大于2NA

C.常溫下,5.6g Fe片投入到足量的濃硝酸中,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0.3NA

D.常溫常壓下,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勤行校區(qū)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產(chǎn)物有(不考慮立體異構(gòu))( )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