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如圖所示裝置中觀察到電流計指針偏轉,M棒變粗,N棒變細,指針指向M,由此判斷下表中所列M、N、P物質,其中可以成立的組合是( 。
MNP
A稀硫酸溶液
B稀鹽酸溶液
C硝酸銀溶液
D硝酸鐵溶液
A.AB.BC.CD.D

分析 該裝置沒有外接電源,是原電池;M棒變粗,N棒變細,說明N極失電子作負極,M極得電子作正極;M棒變粗,所以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析出生成金屬單質,電解質溶液中的陽離子為金屬陽離子且活潑性小于N,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1、根據電極材料的活潑性判斷
負極:活潑性相對強的一極
正極:活潑性相對弱的一極
2、根據電子流向或電流的流向判斷
負極:電子流出或電流流入的一極
正極:電子流入或電流流出的一極
3、根據溶液中離子移動的方向判斷
負極:陰離子移向的一極
正極:陽離子移向的一極
4、根據兩極的反應類型判斷
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的一極
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的一極
5、根據電極反應的現象判斷
負極:溶解或減輕的一極
正極:增重或放出氣泡的一極

解答 解:該裝置沒有外接電源,所以是原電池.原電池中,負極材料比正極材料活潑,且負極材料是隨著反應的進行質量減少,正極質量增加或放出氣泡.根據題意知,N極是負極,M是正極,且N極材料比M極活潑.
A、M極材料比N極活潑,故A錯誤;
B、M極上質量不增加,故B錯誤;
C、N極材料比M極活潑,且M極上有銀析出,所以質量增加,符合題意,故C正確;
D、M極材料比N極活潑,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難度不大,能根據電極材料的變化判斷正負極是解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已知aXn+bYm-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a=b+m+nB.a=b-m+nC.a=b+m-nD.a=b-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氧化碳、烯烴和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烯烴的醛化反應,如由乙烯可制丙醛:
CH2═CH2+CO+H2$\stackrel{催化劑}{→}$CH3CH2CHO
由丙烯進行醛化反應也可得到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得到一種醛B.能得到二種醛
C.能得到三種醛D.該反應為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Ⅰ.麻黃素又稱黃堿,是我國特定的中藥材麻黃中含有的一種生成堿.經我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其結構如圖:

(1)麻黃素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羥基,屬于醇類(填“醇”或“酚”).
(2)下列各物質:

與麻黃素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DE(填字母,下同),互為同系物的是C.
Ⅱ.某烴類化合物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4,分子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其分子中只有一種類型的氫原子.
(1)A的結構簡式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處于同一平面?是(填“是”或者“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已知有五種元素的原子序數的大小順序為C>A>B>D>E;A和C同周期,B和C同主族;A和B形成離子化合物A2B 中,所有離子的電子數相同,其電子總數為30;D和E可形成4核10電子的分子.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以下元素的名稱:A鈉B氧E氫
(2)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A2B 的形成過程:
(3)寫出D元素形成單質的結構式:N≡N
(4)寫出下列物質的電子式:E與B形成的化合物:
A、B、E形成的化合物:
(5)A和B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2B2 中存在的化學鍵的類型是離子鍵,非極性共價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綠色能源是指使用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能源.下列屬于綠色能源的是(  )
①太陽能   ②風能   ③潮汐能   ④煤   ⑤天然氣   ⑥石油.
A.①②③B.③④C.D.①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各組物質中,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Na2O2和H2O2B.KOH和H2SO4C.CCl4和KClD.MgCl2和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化合物中同分異構體數目(其中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要仍未芳香族化合物)最多的是(  )
A.丁烯B.乙苯C.苯甲醇D.丙酸甲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
B.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C.吸熱反應需要加熱后才能發(fā)生
D.反應物總能量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決定了反應是放出還是吸收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