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氣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業(yè)中,也可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溶劑等.其制備方法如圖1
已知:
顏色、狀態(tài)沸點(℃)密度(g•cm-3
苯甲酸*無色、片狀晶體2491.2659
苯甲酸乙酯無色澄清液體212.61.05
乙醇無色澄清液體78.30.7893
環(huán)己烷無色澄清液體80.80.7318
*苯甲酸在100℃會迅速升華.
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100mL圓底燒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過量)、20mL環(huán)己烷,以及4mL濃硫酸,混合均勻并加入沸石,按圖2所示連接好儀器,并在分水器中預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溫度在65~70℃加熱回流2h.反應時環(huán)己烷-乙醇-水會形成“共沸物”(沸點62.6℃)蒸餾出來.在反應過程中,通過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層液面原來的高度,使油層盡量回到圓底燒瓶中.
②反應結束,打開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體后,關閉旋塞.繼續(xù)
加 熱,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體不再明顯增加,停止加熱.
③將燒瓶內反應液倒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機層,水層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機層.加入氯化鈣,對粗產物進行蒸餾,低溫蒸出乙醚后,繼續(xù)升溫,接收210~213℃的餾分.
⑤檢驗合格,測得產品體積為12.86mL.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斷分離除去水的目的是分離產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提高轉化率.
(2)反應結束的標志是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視為反應的終點.
(3)步驟②中應控制餾分的溫度在C.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驟④蒸餾時,蒸餾燒瓶中可見到白煙生成,產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凈的苯甲酸,在受熱至100℃時發(fā)生升華.
(5)關于步驟④中的分液操作敘述正確的是AD.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轉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將分液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搖
B.振搖幾次后需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氣
C.經幾次振搖并放氣后,手持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
D.放出液體時,需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6)蒸餾時所用的玻璃儀器除了酒精燈、冷凝管、接收器、錐形瓶外還有蒸餾燒瓶,溫度計.
(7)該實驗的產率為90%.

分析 (1)減少生成物能促進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2)根據(jù)分水器中水位判斷;
(3)溫度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點時,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餾出,要使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餾出,則溫度應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點,所以溫度應低于212.6℃,但要使乙醇和環(huán)己烷蒸餾出,所以溫度應高于乙醇和環(huán)己烷的沸點;
(4)白煙是固體小顆粒,因為苯甲酸在100℃會迅速升華,所以可能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凈的苯甲酸;
(5)分流漏斗的使用方法,必須將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轉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將分液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搖,而且放出液體時,需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只有這樣液體才能順利流下;
(6)蒸餾時所用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冷凝管、接收器、錐形瓶、蒸餾燒瓶、溫度計,由此分析解答;
(7)實驗的產率=$\frac{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解答 解:(1)分離器分離出生成的水,減少生成物從而使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提高轉化率;故答案為:分離產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提高轉化率;(2)當該反應完成后,就不再生成水,則加熱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故答案為: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視為反應的終點;
(3)溫度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點時,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餾出,要使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餾出,則溫度應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點,所以溫度應低于212.6℃,但要使乙醇和環(huán)己烷蒸餾出,所以溫度應高于乙醇和環(huán)己烷的沸點80.8,故答案為:C;
(4)白煙是固體小顆粒,因為苯甲酸在100℃會迅速升華,所以可能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凈的苯甲酸,加熱升華產生白煙,故答案為: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凈的苯甲酸,在受熱至100℃時發(fā)生升華;
(5)分流漏斗的使用方法,必須將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轉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將分液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搖,而且放出液體時,需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只有這樣液體才能順利流下,故選:A D;
(6)蒸餾時所用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冷凝管、接收器、錐形瓶、蒸餾燒瓶、溫度計,故答案為:蒸餾燒瓶,溫度計;    
(7)12.20g苯甲酸的物質的量為:$\frac{12.20g}{122g/mol}$=0.1mol,而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質量為:12.86mL×1.05g•ml-1=13.503g,物質的量為:$\frac{13.503g}{122g/mol}$=0.11mol,所以實驗的產率=$\frac{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frac{0.1}{0.11}$×100%=90%,故答案為:90%.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制備方案的設計,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制備原理為解答關鍵,試題涉及酯化反應原理、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產率的計算、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等知識,注意掌握物質制備方案的設計及評價原則,試題充分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靈活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操作和現(xiàn)象結論
A向用鹽酸酸化的FeCl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NaNO2溶液,在管口觀察到紅棕色氣體主要原因是:H++NO2-═HNO2,
2HNO2═NO↑+NO2↑+H2O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熱幾分鐘,冷卻后再加入新制Cu(OH)2濁液,加熱,沒有紅色沉淀生成.淀粉沒有水解成葡萄糖
C向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中加足量飽和NaHCO3溶液,有大量氣泡產生.阿司匹林徹底水解
D向1mL1.0mol•L-1AlCl3溶液中滴加2mL10% NH4F溶液,再滴加1mL 3.0mol•L-1NH3•H2O溶液,無沉淀生成.Al3+更易與F-結合成AlF6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廢催化劑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學用15.0g該廢催化劑為原料,回收其中的鋅和銅.采用的實驗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下列裝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須用D,第二次浸出應選用A.(填標號)

(2)第二次浸出時,向盛有濾液1的反應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過氧化氫溶液.若順序相反,會造成H2O2與固體顆粒接觸分解.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
(3)濃縮硫酸鋅、硫酸銅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稱是蒸發(fā)皿.
(4)某同學在實驗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4•5H2O,則銅的回收率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K3[Fe(C2O43]•3H2O可用于攝影和藍色印刷.可用如下流程來制備.

根據(jù)題意完成下列各題:
(1)若用鐵和稀硫酸制備FeSO4•7H2O,鐵(填物質名稱)往往要過量.
(2)要從溶液中得到綠礬,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bcae.(按前后順序填)
a.過濾洗滌     b.蒸發(fā)濃縮       c.冷卻結晶       d.灼燒       e.干燥
某課外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三草酸合鐵酸鉀晶體(K3[Fe(C2O43]•3H2O)中鐵元素含量,做了如下實驗:
步驟一:稱量5.000g三草酸合鐵酸鉀晶體,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驟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錐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時,MnO4-.被還原成Mn2+.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加熱至黃色剛好消失,過濾,洗滌,將過濾及洗滌所得溶液收集到錐形瓶中,此時,溶液仍里酸性.
步驟三: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驟二所得溶液至終點,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還原成Mn2+
重復步驟二、步驟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KMnO4溶液19.98ml;
(3)配制三草酸合鐵酸鉀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以外還有250ml容量瓶;主要操作步驟依次是:稱量、溶解、轉移、洗滌、定容、搖勻.
(4)加入鋅粉的目的是將Fe3+還原成Fe2+,為進一步測定鐵元素的含量做準備.
(5)實驗測得該晶體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為11.12%.在步驟二中,若加入的KMnO4的溶液的量不夠,則測得的鐵含量偏高.(選填“偏低”“偏高”“不變”)
(6)某同學將8.74g無水三草酸合鐵酸鉀(K3[Fe(C2O43])在一定條件下加熱分解,所得固體的質量為5.42g,同時得到密度為1.647g/L(已折合成標準狀況下)氣體.研究固體產物得知,鐵元素不可能以三價形式存在,而鹽只有K2CO3.寫出該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3[Fe(C2O43]═3K2CO3+Fe+FeO+4CO↑+5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物質結構與性質包括原子、分子和晶體結構與性質三大內容.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基態(tài)Fe原子的電子排布圖;第ⅦA族元素原子外圍電子排布通式為ns2np5
(2)在Al、N、O三種元素中,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排序是N>O>Al;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和離子半徑最大的元素所組成的物質是AlN(填化學式).
(3)已知幾種元素的電負性如下表:
HBCNOF
2.182.042.553.043.443.98
SiPSCl
1.902.192.583.16
①在上表所列的元素中,在氫化物中H元素化合價顯負價的是SiH4、B2H6(填簡單氫化物的分子式).
②B3N3H6與苯互為等電子體,其結構式為,能發(fā)生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填有機反應類型).
③NF3在微電子工業(yè)中可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等離子蝕刻氣體,其結構與NH3相似,但熔沸點比NH3低很多,其原因是氨分子間能形成氫鍵,且極性比NF3強,而NF3分子間不能形成氫鍵.
三氟化氮

VSEPR模  型
熔點/℃-77.7-206.8
沸點/℃-33.5-129.0
④金剛砂(SiC)硬度僅次于金剛石,可用作砂紙、砂輪的磨料,其晶胞(立方體)如圖:則硅原子的雜化類型為sp3,其密度為$\frac{160}{{N}_{A}•{a}^{3}}$g/cm3(以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研究CO2的利用對促進低碳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1)將CO2與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煉鐵等.
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則CO還原Fe2O3(s)的熱化學方程式為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
(2)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減排的新方向,將CO2轉化為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O2(g)+3H2(g)?CH3OH(g)+H2O(g)△H
①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②取一定體積CO2和H2的混合氣體(物質的量之比為1:3),加入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反應過程中測得甲醇的體積分數(shù)φ(CH3OH)與反應溫度T的關系如圖1所示,則該反應的△H<0(填“>”、“<”或“=”).
③在兩種不同條件下發(fā)生反應,測得CH3OH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2所示,曲線Ⅰ、Ⅱ對應的平衡常數(shù)大小關系為K>K(填“>”、“<”或“=”).判斷的理由由于溫度高,CH3OH含量低,說明化學平衡常數(shù)K>K
(3)以CO2為原料還可以合成多種物質.
①工業(yè)上尿素[CO(NH22]由CO2和NH3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其反應方程式為2NH3+CO2CO(NH22+H2O.時氨碳比=3進行反應,達平衡時CO2的轉化率為60%,則NH3的平衡轉化率為40%.
②將足量CO2通入飽和氨水中可得氮肥NH4HCO3,已知常溫下一水合氨Kb=1.8×10-5,碳酸一級電離常數(shù)Kb=4.3×10-7,則NH4HCO3溶液呈堿性(填“酸性”、“中性”、“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2L密閉容器內,800℃時反應:2NO(g)+O2(g)═2NO2(g)體系中,n(NO)隨時間的變化如表:
時間(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是$\frac{{c}^{2}(N{O}_{2})}{{c}^{2}(NO)•c({O}_{2})}$;800℃反應達到平衡時,NO的物質的量濃度
是0.0035mol/L;升高溫度,NO的濃度增大,則該反應是放 (填“放熱”或“吸
熱”)反應.
(2)如圖中表示NO2變化的曲線是b.用O2表示從0~2s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0.0015mol/(L•s)或1.5×10-3mol/(L•s).
(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c.
a.v(NO2)=2v(O2)              b.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c.v逆(NO)=2v正(O2)         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
(4)能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c.
a.及時分離出NO2氣體          b.適當升高溫度
c.增大O2的濃度               d.選擇高效催化劑
(5)已知:25℃、101kPa時,①Mn(s)+O2(g)═MnO2(s)△H1=-520kJ/mol
②S(s)+O2(g)═SO2(g)△H2=-297kJ/mol
③Mn(s)+S(s)+2O2(g)═MnSO4(s)△H3=-1065kJ/mol
SO2與MnO2反應生成無水MnSO4的熱化學方程式是MnO2(s)+SO2(g)=MnSO4(s)△H=-248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請回答下列涉及物質結構和性質的問題:
(1)第二周期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處于B與N之間的元素有3種.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態(tài)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與基態(tài)碳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相同,則其基態(tài)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84s2
(3)乙烯酮(CH2=C=O)是一種重要的有機中間體,可用CH3COOH在(C2H5O)3P=O存在下加熱脫H2O得到.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雜化軌道類型是sp2和sp,1mol(C2H5O)3P=O分子中含有的σ鍵的數(shù)目為25NA
(4)已知固態(tài)NH3、H2O、HF的氫鍵鍵能和結構如圖1:
 物質氫鍵X-H…Y 鍵能kJ.mol-1
。℉F)n D-H…F 28.1
 冰 O-H…O 18.8
。∟H3n N-H…N 5.4

解釋H2O、HF、NH3沸點依次降低的原因單個氫鍵的鍵能是(HF)n>冰>(NH3n,而平均每個分子含氫鍵數(shù):冰中2個,(HF)n和(NH3n只有1個,氣化要克服的氫鍵的總鍵能是冰>(HF)n>(NH3n
(5)碳化硅的結構與金剛石類似,其硬度僅次于金剛石,具有較強的耐磨性能.碳化硅晶胞結構中每個碳原子周圍與其距離最近的硅原子有4個,與碳原子等距離最近的碳原子有12個.已知碳化硅晶胞邊長為apm,則晶胞圖2中1號硅原子和2號碳原子之間的距離為$\frac{\sqrt{11}a}{4}$pm,碳化硅的密度為$\frac{1.6×1{0}^{32}}{{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四川含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釩礦、硫鐵礦、銅礦等七種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列.回答下列問題:
(1)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四周期ⅤB族,V3+的價電子排布圖為
(2)釩的某種氧化物的晶胞結構如圖1所示,其晶體的化學式為VO2
(3)V2O5常用作SO2 轉化為SO3的催化劑.SO2 分子中鍵角<120°(填“>”、“<”或“=”); SO3的三聚體環(huán)狀結構如圖2所示,該結構中S-O鍵長有兩類,一類鍵長約140pm,另一類鍵長約為160pm,較短的鍵為a(填圖2中字母),該分子中含有12個σ鍵.

(4)V2O5 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釩酸鈉(Na3VO4),該鹽陰離子的立體構型為正四面體形,例舉與VO43-空間構型相同的一種陽離子和一種陰離子NH4+、SO42-(填化學式);也可以得到偏釩酸鈉,其陰離子呈如圖3所示的無限鏈狀結構,則偏釩酸鈉的化學式為NaVO3
(5)硫能形成很多種含氧酸,如H2SO3、H2SO4.硫的某種含氧酸分子式為H2S2O7,屬于二元酸,已知其結構中所有原子都達到穩(wěn)定結構,且不存在非極性鍵,試寫出其結構式(配位鍵須注明).
(6)利用銅萃取劑M,通過如下反應實現(xiàn)銅離子的富集:

M與W(分子結構如圖)相比,M的水溶性小,更利于Cu2+的萃。甅水溶性小的主要原因是M能形成分子內氫鍵,使溶解度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