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將金屬鈉放置于空氣中,最終變?yōu)?/span>

A.NaOH B.Na 2O2 C. Na2O D.Na2CO3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Na的性質活潑,易與空氣中氧氣反應生成Na2O,4Na+O2=2Na2O,Na2O易與水反應生成NaOH,Na2O+H2O=2NaOH,NaOH吸收空氣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風化脫水生成Na2CO3,最終得到的物質是Na2CO3,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抗癇靈(G)具有抗癲癇、抗驚厥、抗抑郁等功效,其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某些反應條件和副產物已略):

(1)A中含氧官能團名稱是______;簡述證明A含有該官能團的實驗方法:_________。

(2)若以醛基為母體,則B的系統(tǒng)命名法的名稱為_______;①~⑥的反應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是____ (填序號)。

(3)芳香化合物H是C的同分異構體,H的相關信息如下:

a.可發(fā)生銀鏡反應; b.可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氣體;c.苯環(huán)上的一溴代物有2種,則H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

(4)寫出反應⑥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

(5)()的單體是薰衣草的調和香料,以苯甲醛()為起始原料(其余有機、無機原料任選),參照G的合成,設計并補充完成下列合成路線圖:__________(空格內有幾步,寫幾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具有下列外圍電子排布式的基態(tài)原子中,能形成AB2型離子化合物的是(

A. 2s22p22s22p4B. 3s23p42s22p4

C. 3s23s23p1D. 3s22s22p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按純凈物、膠體、電解質、氧化物的順序組合的一組為( )

A. 稀鹽酸、氨水、硫酸、干冰

B. 蒸餾水、淀粉溶液、碳酸氫鈉、二氧化硫

C. 膽礬、霧、鐵、石膏

D. 生石灰、泥水、氯化銅、碳酸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異構體,其鑒別可采用化學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鑒別方法中不能對二者進行鑒別的是

A. 利用金屬鈉或者金屬鉀 B. 利用紅外光譜法

C. 利用質譜法 D. 利用核磁共振氫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由Mg、P、S、Cl、Ni等元素組成的新型材料有著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列問題。

(1)基態(tài)Mg原子L層電子排布式為_____,P、S、Cl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順序為_______。

(2)PH4Cl的電子式為_________,Ni與CO能形成配合物Ni(CO)4,該分子中σ鍵與π鍵個數(shù)比為__________。

(3)SCl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雜化軌道類型是_______,該分子構型為_________

(4)已知MgO與NiO的晶體結構(如圖1)相同,其中Mg2+和Ni2+的離子半徑分別為66pm和69 pm。則熔點:MgO_____NiO(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

(5)如圖1所示,NiO晶胞中離子坐標參數(shù)A為(0,0,0),B為(1,0,1),則C離子坐標參數(shù)為___________。

(6)一定溫度下,NiO晶體可以自發(fā)地分散并形成“單分子層”,可以認為O2-作密置單層排列,Ni2+填充其中(如圖2),已知O2-的半徑為a m,每平方米面積上分散的該晶體的質量為______g。(用a、N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紅外光譜儀、核磁共振儀、質譜儀都可用于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分析

B. 用金屬鈉無法區(qū)分乙醇和乙醚

C. 鹵代烴與堿的水溶液共熱發(fā)生消去反應

D. 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發(fā)生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中有許多的“守恒相等”,下列不符合的是(
A.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總能量與生成物總能量
B.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
C.溶液中,稀釋前溶質質量與稀釋后溶質質量
D.在化合物中,正化合價總數(shù)與負化合價總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與苯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a.硝酸 b.溴水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酸性 KMnO4 溶液 e.氧氣

A. a,eB. b,dC. b,c,eD. 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