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時,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 mol/L,若a>7時,該溶液pH一定為14-a

B.0.1mol/L的KHA溶液,其pH=10,c(K+)>c(A2-)>c(HA-) >c(OH-)

C.將0.2 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 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則反應后的混合液: c(HA)>C(Na)>c(A

D.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

3c(Na)=2c(CO32)+2c(HCO3)+2c(H2CO3

 

【答案】

C

【解析】

試題分析:A.常溫時,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 mol/L,若a>7時,說明水的電離受到抑制,可能為酸溶液,也可能為堿溶液,如為酸溶液,則pH=a,如為堿溶液,則pH=14-a,故A錯誤;B.0.1mol/L的KHA溶液,其pH=10,說明HA 的水解大于電離,c(OH-)>c(A2-),HA 的水解程度小,所以,c(HA-) >c(A2-),應為c(K+)>c(HA-) >c(OH-)>c(A2-),B不正確;C、將0.2 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 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質為等濃度的HA和NaA,現(xiàn)溶液pH大于7,說明A 的水解大于HA的電離,則反應后的混合液: c(HA)>C(Na)>c(A)正確;D、兩溶液中均存在電荷守恒:c(OH-)+2c(CO32-)+c(HCO3-)=c(Na+)+c(H+);同時①Na2CO3溶液,②NaHCO3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中存在碳元素守恒,①Na2CO3溶液中C(Na)=2C(CO32)+2C(HCO3)+2C(H2CO3);②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混合后存在2c(Na)=3c(HCO3)+3c(CO32)+3c(H2CO3),D不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了鹽類水解的應用,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溶液中水的電離影響因素,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的應用,綜合性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遼寧二模)A、B、C、D、E五種單質均由短周期元素組成,在化學反應中均能形成簡單的陽離子或陰離子,且B、D、E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離子半徑CBDEA.常溫時,A、B為氣態(tài),A和B兩元素可形成2:1或1:1的共價化合物M或N.它們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下:其中F、P和E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都具有相同的摩爾質量.

請回答下列問題:
(1)E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F(xiàn)的電子式是
;
(2)以鉑作電極,Q為電解質溶液,通入A、B單質形成原電池,通入氣體A的電極是
極,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2H2O+O2+4e-═4OH-
2H2O+O2+4e-═4OH-

(3)N與P的化學性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最典型的共性是
強氧化性
強氧化性

(4)寫出E與Q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指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5)已知:4D(s)+B(g)=2G(s)△H=-akJ?mol--12D(s)+B(g)=P(s)△H=-bkJ?mol-1用化學式表示B與G反應生成P的熱化學方程式
2Na2O(s)+O2(g)2=Na2O2(s)△H=(a-2b)kJ/mol
2Na2O(s)+O2(g)2=Na2O2(s)△H=(a-2b)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陳述的正確性及前后間因果關系的判斷,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08浙江省開化中學模擬)下列事實中,能證明NH3?H2O是弱電解質的是( )   

A.常溫時,稀氨水的導電性比稀NaOH溶液的導電性弱

B.常溫時,等濃度等體積的氨水和鹽酸混合,混合液pH小于7

C.1mol?L1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D.液氨不導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08年溫州市適應性測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時,NaHCO3 溶液的pH 值比同濃度的CH3COONa 溶液小

B.常溫時,pH=3的硫酸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把FeCl 和FeCl2溶液分別蒸干并灼燒最后都得到Fe203 固體

      

       D.以酚酞作指示劑,用相同濃度的鹽酸滴定等體積等濃度的NaOH溶液和氨水,消耗鹽酸的體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