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課外研究小組,用含有較多雜質(zhì)的銅粉,通過不同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制取膽礬。其設(shè)計的實驗過程為:
(1)雜銅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可采用灼燒的方法除去有機物,灼燒時將瓷坩堝置于________上(用以下所給儀器的編號填入,下同),取用坩堝應(yīng)使用________,灼燒后的坩堝應(yīng)放在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實驗所用儀器:
a.蒸發(fā)皿 b.石棉網(wǎng)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堝鉗 f.試管夾
(2)雜銅經(jīng)灼燒后得到的產(chǎn)物是氧化銅及少量銅的混合物,灼燒后含有少量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灼燒過程中部分氧化銅被還原
b.灼燒不充分銅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銅在加熱過程中分解生成銅
d.該條件下銅無法被氧氣氧化
(3)通過途徑Ⅱ?qū)崿F(xiàn)用粗制氧化銅制取膽礬,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步驟:酸溶、加熱通氧氣、過濾、________、冷卻結(jié)晶、________、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銅通過兩種途徑制取膽礬,與途徑Ⅰ相比,途徑Ⅱ有明顯的兩個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測定所得膽礬(CuSO4·xH2O)中結(jié)晶水x值的實驗過程中:稱量操作至少進行________次。
(6)若測定結(jié)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a.加熱溫度過高 b.膽礬晶體的顆粒較大
c.加熱后放在空氣中冷卻 d.膽礬晶體部分風化
解析 (1)因加熱坩堝時溫度較高,應(yīng)放在泥三角上進行加熱,且取用坩堝時要用坩堝鉗,并且為防止坩堝炸裂和燒壞桌面,燒后的坩堝要在石棉網(wǎng)上冷卻,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2)灼燒后含有少量銅,其原因可能是灼燒不充分,銅未被完全氧化,也可能是灼燒過程中部分氧化銅被還原。(3)利用途徑Ⅱ制取膽礬時,必須先加酸將氧化銅溶解,加熱通氧氣將Cu氧化,過濾除去粗制氧化銅中的不溶物雜質(zhì)后,然后再蒸發(fā)溶劑,冷卻結(jié)晶,再過濾得晶體,最后將其干燥,由此可寫出答案。(4)根據(jù)途徑Ⅰ的反應(yīng)化學(xué)方程式Cu+2H2SO4(濃)CuSO4+SO2↑+2H2O和途徑Ⅱ的反應(yīng)化學(xué)方程式2Cu+O2+2H2SO4(稀)2CuSO4+2H2O,可以看出途徑Ⅱ的優(yōu)點是:①產(chǎn)生等量的膽礬比途徑Ⅰ耗硫酸少;②途徑Ⅱ不產(chǎn)生污染大氣的氣體(SO2)。(5)稱量操作至少進行4次,分別是:①稱量坩堝;②稱量加入晶體后的坩堝;③稱量加熱冷卻后的坩堝;④稱量再加熱、再冷卻后的坩堝至兩次稱量的值相差不超過0.1 g。(6)若測定結(jié)果x值偏高,可能是加熱溫度過高使CuSO4晶體中的CuSO4分解了,其他三項均使x值偏低。
答案 (1)c e b (2)a、b (3)蒸發(fā) 過濾 (4)產(chǎn)生等量膽礬途徑Ⅱ消耗硫酸少 途徑Ⅱ不會產(chǎn)生污染大氣的氣體 (5)4 (6)a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A.I2在反應(yīng)①中是還原產(chǎn)物,在反應(yīng)②中是氧化產(chǎn)物
B.兩個反應(yīng)中生成等量的I2時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相等
C.NaI和NaIO3在一定條件下能反應(yīng)生成I2
D.NaIO3在化學(xué)反應(yīng)中只能作氧化劑不能作還原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水熱法制備納米顆粒Y(化合物)的反應(yīng)為:3Fe2++2S2O32-+O2+aOH-===Y+S4O62-+2H2O。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S2O32-是還原劑
B.Y的化學(xué)式為Fe2O3
C.a=4
D.每有1 mol O2參加反應(yīng),轉(zhuǎn)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無機化合物可根據(jù)其組成和性質(zhì)進行分類。
(1)右圖所示的物質(zhì)分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合適的物質(zhì),分別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
物質(zhì)類別 | 酸 | 堿 | 鹽 | 氧化物 |
化學(xué)式 | ①HCl ②____ | ③________ ④Ba(OH)2 | ⑤Na2CO3 ⑥______ | ⑦CO2 ⑧Na2O2 |
(4)呼吸面具中用⑧作為O2來源的反應(yīng)原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實驗室制備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應(yīng),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用黃色的FeCl3溶液分別進行下列實驗,解釋或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 )。
選項 | 實驗 | 現(xiàn)象 | 解釋或結(jié)論 |
A | 加入FeCl3固體 | 溶液變成紅褐色 | FeCl3的水解程度變大 |
B | 加入等體積水 | 溶液顏色變淺 | c(Fe3+)變小 |
C | 加入足量Fe粉 | 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 | 2Fe3++Fe===3Fe2+ |
D | 將FeCl3溶液微熱 | 溶液變成紅褐色 | 水解反應(yīng)ΔH>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除去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的方法正確的是
①乙烷(乙烯) 光照條件下通入Cl2,氣液分離、谝宜嵋阴(乙酸) 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郾(苯酚) 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分液、芤掖(水) 加足量生石灰、蒸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CH4O和C2H6O的物質(zhì)一定互為同系物
B.甲烷、乙烯和苯在工業(yè)上都可通過石油分餾得到
C.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鈉
D.1mol有機物與足量的Na和NaOH完全反應(yīng),消耗的Na和NaOH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一定溫度下,有下列難溶電解質(zhì)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物質(zhì) | Fe(OH)2 | Cu(OH)2 | Fe(OH)3 |
KSP/250C | 8.0×10-16 | 2.2×10-20 | 4.0×10-38 |
完全沉淀時的pH范圍 | ≥9.6 | ≥6.4 | 3~4 |
對含等物質(zhì)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向該混合溶液中加過量鐵粉,能觀察到紅色固體析出
B.向該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紅褐色沉淀
C.該混合溶液中c(SO42-):[c(Cu2+)+ c(Fe2+)+ c(Fe3+)]>5∶4
D.向該混合溶液中加入適量氯水,并調(diào)pH至3~4后過濾,能得到純凈的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硝酸被稱為“國防工業(yè)之母”是因為它是制取炸藥的重要原料。下列實驗事實與硝酸性質(zhì)不相對應(yīng)的一組是 ( )
A.濃硝酸使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酸性和強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與鋅反應(yīng)制氫氣——強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裝濃硝酸——不穩(wěn)定性
D.稀硝酸能使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紅色褪去——強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