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A、B、C、D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電子構(gòu)型;C、D為同周期元索,C核外電子總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D元素最外層有一個未成對電子.回答下列問題:
(1)四種元素中電負性最小的是Na(填元素符號),其中C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s23p3
(2)A和B的氫化物所屬的晶體類型分別為分子晶體和離子晶體.
(3)B、C均可以與D形成化合物,其中熔點較高的是NaCl(用化學式表示)
(4)A和B可形成1:1型的化合物E,E的電子式為
(5)化合物D2A的立體構(gòu)型為V形,中心原子的孤電子對數(shù)為2,單質(zhì)D與濕潤的Na2CO3反應可制備D2A,其化學方程式為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
(6)A和B能夠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晶胞邊長為0.566nm,F(xiàn) 的化學式為Na2O;晶胞中A 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8;晶體F的密度=$\frac{4×62g/mol}{(0.566×1{0}^{-7}cm)^{3}×6.02×1{0}^{23}/mol}$g•cm-3(只列式,不計算)

分析 C核外電子總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應為P元素,C、D為同周期元素,則應為第三周期元素,D元素最外層有一個未成對電子,應為Cl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電子構(gòu)型,結(jié)合原子序數(shù)關系可知A為O元素,B為Na元素.
(1)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電負性減小,同周期自左而右電負性增大,四種元素電負性最小的為Na元素;C為P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15,根據(jù)能量最低原理原理書寫核外電子排布圖;
(2)A、B的氫化物分別為H2O、NaH,前者為分子晶體、后者為離子晶體;
(3)B、C均可以與D形成化合物,分別為NaCl、PCl3或PCl5;
(4)A和B可形成1:1型的化合物E為Na2O2
(5)化合物D2A為Cl2O,具有水的結(jié)構(gòu)特點,單質(zhì)氯氣與濕潤的Na2CO3反應可制備Cl2O,可同時生成碳酸氫鈉、氯化鈉;
(6)A和B能夠形成化合物F為離子化合物,陰離子位于晶胞的定點和面心,陽離子位于晶胞的體心,則Na的個數(shù)為8,O的個數(shù)為8×$\frac{1}{8}$+6×$\frac{1}{2}$=4,N(Na):N(O)=2:1,則形成的化合物為Na2O,由晶胞結(jié)構(gòu)可知B原子配位數(shù)為4,結(jié)合化學式可以計算A原子配位數(shù),計算質(zhì)量和體積,可計算密度.

解答 解:(1)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電負性減小,同周期自左而右電負性增大,四種元素電負性最小的為Na元素Na,C為P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15,根據(jù)能量最低原理原理,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s23p3,故答案為:Na;3s23p3
(2)A的氫化物為H2O,屬于分子晶體,B的氫化物為NaH,屬于離子晶體,
故答案為:分子晶體; 離子晶體;
(3)B、C均可以與D形成化合物,分別為NaCl、PCl3或PCl5,NaCl為離子化合物,熔點較高,PCl3或PCl5為分子晶體,熔點較低,故答案為:NaCl;
(4)A和B可形成1:1型的化合物E為Na2O2,電子式為,故答案為:
(5)化合物D2A為Cl2O,具有水的結(jié)構(gòu)特點,O形成2個δ鍵,含有2個孤電子對,為V形,單質(zhì)氯氣與濕潤的Na2CO3反應可制備Cl2O,可同時生成碳酸氫鈉、氯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
故答案為:V形;2;2Cl2+2Na2CO3+H2O=Cl2O+2NaHCO3+2NaCl;
(6)A和B能夠形成化合物F為離子化合物,陰離子位于晶胞的定點和面心,陽離子位于晶胞的體心,則Na的個數(shù)為8,O的個數(shù)為8×$\frac{1}{8}$+6×$\frac{1}{2}$=4,N(Na):N(O)=2:1,則形成的化合物為Na2O,晶胞中O位于頂點,Na位于體心,每個晶胞中有1個Na與O的距離最近,每個定點為8個晶胞共有,則晶胞中O原子的配位數(shù)為8,
晶胞的質(zhì)量為$\frac{4×62g/mol}{6.02×1{0}^{23}/mol}$,
晶胞的體積為(0.566×10-7)cm3
則晶體F的密度為$\frac{4×62g/mol}{(0.566×1{0}^{-7}cm)^{3}×6.02×1{0}^{23}/mol}$.
故答案為:Na2O;8;$\frac{4×62g/mol}{(0.566×1{0}^{-7}cm)^{3}×6.02×1{0}^{23}/mol}$.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考查,為高考常見題型,涉及涉及核外電子排布、沸點比較、雜化方式與空間構(gòu)型判斷、化學方程式書寫、晶胞計算等,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已知:
CH3CH2CH2CH3(g)+$\frac{13}{2}$O2(g)═4CO2(g)+5H2O(l)△H=-2 878kJ/mol
(CH32CHCH3(g)+$\frac{13}{2}$O2(g)═4CO2(g)+5H2O(l)△H=-2 869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正丁烷與異丁烷的能量大小關系如圖
B.正丁烷的穩(wěn)定性大于異丁烷
C.異丁烷轉(zhuǎn)化為正丁烷的過程是一個放熱過程
D.異丁烷分子中的碳氫鍵比正丁烷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實驗室制備溴苯可用下圖所示裝置
(1)關閉F夾,打開C夾,向裝有少量苯的三口燒瓶的A口加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鐵屑,塞住A口,則三口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D、E試管內(nèi)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為有白霧產(chǎn)生,試液變紅,生成淺黃色沉淀.
(3)待三口燒瓶中的反應進行到仍有氣泡冒出時松開F夾,關閉C夾,可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液體倒吸,三口燒瓶中液體分層
(4)本實驗若要證明苯與溴發(fā)生了取代反應,你認為此方案是否合理,發(fā)生反應時可能會有苯、溴等揮發(fā)出來,液溴溶于水后產(chǎn)生的Br-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淺黃色沉淀,所以不能證明反應是取代反應(填是或否),若不合理請說明改進方法可在裝置A、C之間連接一個除雜的洗氣瓶,內(nèi)盛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5)欲將三口燒瓶中的溴苯分離提純,用如下的操作精制 ①蒸餾、谒础、塾酶稍飫└稍铩、10% NaOH溶液洗、菟矗_的操作順序是B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恒溫,容積為1L恒容條件下,硫可以發(fā)生如下轉(zhuǎn)化,其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能表示硫的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S(s)+O2(g)═SO2(g)△H=-297 KJ•mol-1.
②在相同條件下,充入1mol SO3和0.5mol 的O2,則達到平衡時SO3的轉(zhuǎn)化率為20%;此時該反應吸收(填“放出”或“吸收”)19.66KJ的能量.
(2)①CO2可轉(zhuǎn)化成有機物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條件下反應: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測得CO2和CH3OH(g)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從3min到9min,v(H2)=0.125mol•L-1•min-1

②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D(填編號).
A.反應中CO2與CH3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1:1(即圖中交叉點)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3mol H2,同時生成1mol H2O
D.CO2的體積分數(shù)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
(3)工業(yè)上,CH3OH也可由CO和H2合成.參考合成反應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
溫度/℃0100200300400
平衡常數(shù)667131.9×10-22.4×10-41×10-5
A.該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B.該反應在低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高溫下可自發(fā)進行,說明該反應△S<0
C.在T℃時,1L密閉容器中,投入0.1mol CO和0.2mol H2,達到平衡時,CO轉(zhuǎn)化率為50%,則此時的平衡常數(shù)為100
D.工業(yè)上采用稍高的壓強(5MPa)和250℃,是因為此條件下,原料氣轉(zhuǎn)化率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實驗組為研究“不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情況,進行了如下實驗:一定條件下,向一個1L密閉容器中加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X、Y和一定量的Z三種氣體,甲圖表示發(fā)生反應后各物質(zhì)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其中t0~t1階段c(Y)、c(Z)未畫出〕.乙圖表示化學反應速率(v)隨時間(t)的變化,四個階段都只改變一種條件(催化劑、溫度、濃度、壓強,每次改變條件均不同),已知t3~t4階段為使用催化劑.
回答下列問題:

(1)若t1=5min,則t0~t1階段以Y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Y)=0.016mol•L-1•min-1
(2)在t2~t3階段Y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則此階段開始時v>v(填“>”、“=”或“<”).
(3)t4~t5階段改變的條件為減小壓強,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frac{{c}^{3}(Z)}{c(X)•{c}^{2}(Y)}$.
(4)t5~t6階段容器內(nèi)Z的物質(zhì)的量共增加0.30mol,在反應中熱量變化總量為a kJ,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X(g)+2Y(g)?3Z(g)△H=+10a kJ/mol.在乙圖Ⅰ~Ⅴ處平衡中,平衡常數(shù)最大的是V.
(5)在相同條件下,若向該容器中只加入X、Y,反應也可以達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狀態(tài),則n(x)=0.16mol,n(Y)=0.17mol達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3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汽車尾氣凈化反應:2NO(g)+2CO(g)?N2(g)+2CO2(g),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氣相反應,用某組分B平衡時的分壓p(B)代替物質(zhì)的量濃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數(shù),記作KP,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P表達式為$\frac{p({N}_{2})•{p}^{2}(C{O}_{2})}{{p}^{2}(NO)•{p}^{2}(CO)}$.若恒溫恒壓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后,將體系中N2移走,則平衡常數(shù)KP不變(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2C(s)+O2(g)═2CO(g)△H=-221kJ•mol-1
則2NO(g)+2CO(g)?N2(g)+2CO2(g)的△H=-746.5kJ•mol-1
(3)在一定溫度下,向體積為 V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1時刻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n(NO)=2a mol,n(CO)=a mol,n(N2)=b mol.
①若保持體積不變,再向容器中充入n(NO)=a mol,n(CO2)=b mol,則此時v=v(填“>”、“=”或“<”);
②在t2時刻,將容器迅速壓縮到原容積的$\frac{1}{2}$,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t3時刻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請在圖1中補充畫出t2-t3-t4時段N2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曲線.

(4)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以Ag-ZSM-5為催化劑,測得NO轉(zhuǎn)化為N2的轉(zhuǎn)化率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若不使用CO,溫度超過775K,發(fā)現(xiàn)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為NO分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不利于反應進行;在$\frac{n(NO)}{n(CO)}$=1的條件下,應控制的最佳溫度在870K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已知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A<B<C<D<E.B原子的p軌道半充滿,形成的氫化物的沸點是同主族元素的氫化物中最低的.D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后3p軌道全充滿.A+比D原子形成的離子少一個電子層.C與A形成A2C型離子化合物.E的原子序數(shù)為26,E原子或離子外圍有較多能量相近的空軌道而能與一些分子或離子形成配合物.請根據(jù)以上情況,回答下列問題:(答題時,A、B、C、D、E用所對應的元素符號表示)
(1)A、B、C、D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Na<S<P<Cl.
(2)C的氫化物分子是極性(填“極性”或“非極性”)分子.
(3)化合物BD3的分子空間構(gòu)型是三角錐形.中心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3
(4)金屬E單質(zhì)的晶體在不同溫度下有兩種堆積方式,晶胞如圖(1、2)所示.體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實際含有的E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條件下,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2(g)+3H2(g)?CH3OH(g)+H2O(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高效催化劑,可使CO2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B.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CO2和H2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1:3時,反應達到平衡
C.及時分離出CH3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轉(zhuǎn)化率
D.升高溫度可使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1)某氣態(tài)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2,在標準狀況下,1.28g該氧化物的體積為448mL,則該氧化物的摩爾質(zhì)量為64g/mol,R 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32.
(2)已知CO、CO2的混合氣體質(zhì)量共15g,標準狀況下體積為8.8L,則可推知該混合氣體中含CO4.2g.
(3)同溫同壓下,SO2與氫氣的密度之比為32:1;若體積相同時,兩種氣體的質(zhì)量比為3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