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驗室可以用KMnO4固體和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反應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
(1)請用“雙線橋”標出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2)在該反應中,氧化劑是KMnO4
(3)當有0.2mol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時,生成氯氣的體積為2.24L(標準狀況),發(fā)生反應的KMnO4的質(zhì)量為6.32g.

分析 (1)反應中KMnO4為氧化劑,Mn元素的化合價由+7價降低到+2價,得到5個電子,Cl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2)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zhì)為氧化劑;
(3)由反應可知,0.2mol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時,生成0.1molCl2,消耗KMnO4為0.1mol×$\frac{2}{5}$.

解答 解:(1)反應中KMnO4為氧化劑,Mn元素的化合價由+7價降低到+2價,得到5個電子,Cl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當有2molKMnO4參加反應,轉(zhuǎn)移電子10mol,則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可表示為,
故答案為:;
(2)M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則KMnO4為氧化劑,故答案為:KMnO4;
(3)由反應可知,0.2mol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時,生成0.1molCl2,其標況下體積為0.1mol×22.4L/mol=2.24L;消耗KMnO4為0.1mol×$\frac{2}{5}$=0.04mol,其質(zhì)量為0.04mol×158g/mol=6.32g,故答案為:2.24L;6.32g.

點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為高頻考點,把握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及反應中物質(zhì)的量關系為解答的關鍵,側(cè)重分析與計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將MgCl2•xH2O的晶體4.06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此溶液100mL 0.4mol•L-1的AgNO3溶液完全反應.
(1)4.06g的MgCl2•xH2O物質(zhì)的量是多少摩爾?
(2)x的數(shù)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8.96L的CO和CO2的混合氣體質(zhì)量共為14.4g.則CO的分子數(shù)為1.204×1023或0.2NA;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為:36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18.4gNaHC03和NaCl固體混合物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250℃.經(jīng)充分反應后排出氣體冷卻,稱得剩余固體質(zhì)量為12.2g.試計算:
(1)混合物中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混合物中加人200mL某濃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計算稀硫酸中H2SO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將-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濃度的苛性鉀溶液中,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已知反應過程放熱),ClO-和ClO${\;}_{3}^{-}$的物質(zhì)的量(n)與反應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t2時刻,n(還原產(chǎn)物):n(氧化產(chǎn)物)為(  )
A.3:7B.7:3C.3:2D.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有甲、乙兩位同學根據(jù)所學化學知識,設計了由銅和硫酸為原料制取硫酸銅的兩種方案:①銅與濃硫酸加熱直接反應,即Cu→CuS04
②將銅加到熱的稀硫酸中并通入空氣來制備硫酸銅,即由Cu→CuO→CuSO4,
試回答:
(1)、寫出方案①的化學反應方程式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這兩種方案,你認為哪一種方案比較合理?②.(答編號),理由是無污染物產(chǎn)生,節(jié)約原料
(2)、實驗室采用方案①取6.4g銅片和10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試管中共熱時發(fā)現(xiàn),銅與熱的濃硫酸反應后并沒有得到預期的藍色溶液,而是在試管底部看到灰白色沉淀.甲、乙兩位同學為了驗證其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設計下列實驗:
實驗步驟:傾倒掉上層液體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體中加入適量蒸餾水,邊加邊攪拌
實驗現(xiàn)象:沉淀中白色物質(zhì)溶解,溶液為藍色
實驗結論:所得灰白色固體的化學式為_CuSO4
直到最后反應完畢,發(fā)現(xiàn)試管中還有銅片剩余.可兩位同學仍然認為試管中還有硫酸剩余,他們這樣認為的理由是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的濃度逐漸變小,由濃變稀,稀硫酸不能與銅發(fā)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正丁醛是一種化工原料.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合成正丁醛.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CH3CH2CH2CH2OH $→_{H_{2}SO_{4}加熱}^{Na_{2}Cr_{2}O_{7}}$CH3CH2CH2CHO
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相關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
沸點/0C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實驗步驟如下:
將6.0gNa2Cr2O7放入100mL燒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緩慢加入5mL濃硫酸,將所得溶液小心轉(zhuǎn)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幾粒沸石,加熱.當有蒸汽出現(xiàn)時,開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過程中保持反應溫度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餾分.將餾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層,有機層干燥后蒸餾,收集75-77℃餾分,產(chǎn)量2.0g.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能否將Na2Cr2O7溶液加到濃硫酸中,說明理由不能,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熱,容易發(fā)生迸濺傷人.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上述裝置圖中,B儀器的名稱是分液漏斗,D儀器的名稱是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c(填正確答案標號).
a.潤濕    b.干燥       c.檢漏        d.標定
(5)將正丁醛粗產(chǎn)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時,水在下層(填“上”或“下”)
(6)反應溫度應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證正丁醛及時蒸出,促使反應正向進行,又可盡量避免其被進一步氧化
(7)本實驗中,正丁醛的產(chǎn)率為51%
(8)已知正丁醛在堿性條件下可以被新制氫氧化銅氧化,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3CH2CH2CHO+NaOH+2Cu(OH)2$\stackrel{△}{→}$CH3CH2CH2COONa+Cu2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廢銅制取CuSO4
(1)甲學生進行了下列實驗:取含6.4g銅的廢銅和10ml 18m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起到反應完畢,最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他根據(jù)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認為燒瓶中還有較多的硫酸剩余.你認為他的判斷是否正確是,其理由是: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濃度變小,稀硫酸不與銅反應.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乙同學認為甲設計的實驗方案不好,他自己設計的思路是:2Cu+O2═2CuO;CuO+H2SO4
═CuSO4+H2O.對比甲的方案,乙同學的優(yōu)點是:硫酸用量少,且沒有污染物SO2產(chǎn)生.
(3)丙同學采用向含有廢銅屑的熱的稀H2SO4中,不斷通入空氣也能制備CuSO4,請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苯甲酸甲酯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擬用下列裝置(圖A中的加熱裝置沒有繪出)制取高純度的苯甲酸甲酯,實驗前他們從有關化學手冊中查得有關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如表所示
苯甲酸甲醇苯甲酸甲酯
熔點/℃122.4-97-12.3
沸點/℃24964.3199.6
密度/g.cm-31.26590.7921.0888
水溶性微溶互溶不溶
實驗一:制取苯甲酸甲酯
(1)在燒瓶中混合有機物及濃硫酸的方法是先將一定量的苯甲酸放入燒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邊振蕩邊緩慢加入一定量的濃硫酸,試管中盛放的液體可能是Na2CO3溶液,燒瓶中反應的方程式,要想提高苯甲酸的轉(zhuǎn)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入過量的甲醇、移去苯甲酸甲酯

實驗二:提純苯甲酸甲酯
(2)停止加熱,待燒瓶內(nèi)的混合物冷卻后,將試管及燒瓶中的液體轉(zhuǎn)移到分液漏斗中,然后塞上分液漏斗的塞子再振蕩后靜置后,取下塞子、打開活塞,使(填主要成分的名稱)苯甲酸甲酯進入錐形瓶,此時目標產(chǎn)物中所含雜質(zhì)最多的物質(zhì)是甲醇.
(3)用圖C裝置進行蒸餾提純時,當溫度計顯示199.6 0C 時,可用錐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
實驗三:探究濃硫酸在合成苯甲酸甲酯中的作用
(4)為確定濃硫酸對此反應存在催化作用,可另取等量反應物在不加濃硫酸情況下進行相同程度的加熱,然后測量兩個實驗中的某種數(shù)據(jù),該數(shù)據(jù)是相同時間內(nèi)兩個試管里生成有機層的厚度或兩個試管中生成相同厚度的有機層所需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