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近年來各大型運動會所用火炬的燃料多采用丙烷,其燃燒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3H8+5O23CO2+4H2O。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火炬燃燒時化學能只轉(zhuǎn)化為熱能
B.所有的燃燒反應都會釋放熱量
C.1 mol C3H8和5 mol O2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3 mol CO2和4 mol H2O所具有的總能量
D.丙烷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故丙烷為環(huán)保型燃料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是因為發(fā)生加成反應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將苯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
C.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一段時間后黃綠色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接觸法制硫酸,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用硫和硫鐵礦均可做為原料
B.SO2轉(zhuǎn)化為SO3,需在催化劑和加熱條件下進行
C.SO3可用水直接吸收
D.熱交換器可對生成氣體冷卻,對原料氣體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于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表述正確的是
A.放熱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B.斷開化學鍵的過程會放出能量
C.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D.氧化反應均為吸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燃料電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氣(或空氣)起反應將化學能轉(zhuǎn)變?yōu)殡娔艿难b置,若電 解質(zhì)溶液是強堿溶液,下面關于甲烷燃料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負極反應式:O2+2H2O+4e-===4OH-
B.負極反應式:CH4+8OH--8e-===CO2+6H2O
C.隨著放電的進行,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濃度不變
D.放電時溶液中的陰離子向負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中微粒能大量共存,且當加入試劑后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
選項 | 微粒組 | 加入試劑 | 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A | Na+、Fe3+、Cl-、I- | NaOH溶液 | Fe3++3OH-=Fe(OH)3↓ |
B | K+、NH3·H2O、CO32- | 通入少量CO2 | 2OH-+CO2=CO32-+H2O |
C | H+、Fe2+、SO42-、Cl- | Ba(NO3)2溶液 | SO42-+Ba2+=BaSO4↓ |
D | Na+、Al3+、Cl-、NO3- | 少量澄清石灰水 | Al3++3OH-=Al(O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方案 | 實驗目的或結論 |
A | 將鹽酸酸化的雙氧水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變黃色 | H2O2的氧化性比Fe3+強 |
B | 將一小塊鈉分別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燒杯中,鈉與乙醇反應要平緩得多 | 乙醇羥基中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 |
C | 將某氣體通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 | 氣體中一定有SO2 |
D | 將鐵棒和銅棒用導線連接后放入濃硝酸中,銅棒變細 | 銅的金屬性強于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種粒子,分別屬于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則該反應中還原劑與氧化劑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其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表中信息判斷,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
序號 | 反應物 | 產(chǎn)物 |
① | KMnO4、H2O2、H2SO4 | K2SO4、MnSO4、…… |
② | Cl2、FeBr2 | FeCl3 、FeBr3 |
③ | MnO4-、…… | Cl2 、Mn2+、…… |
A.第①組反應的其余產(chǎn)物為H2O和 O2
B.第②組反應中Cl2 與 FeBr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C.第③組反應中生成1mol Cl2,轉(zhuǎn)移電子2mol
D.氧化性由強到弱順序為MnO4- > Cl2 > Br2 > 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