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下列各組物質混合后,再加熱蒸干并在300℃時充分灼燒至質量不變,最終一定能得到純凈物的是(  )
A.向FeSO4溶液中通入過量Cl2
B.向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Na2O2粉末
C.向Na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過量Cl2
D.向NaOH溶液中加入過量AlCl3(SO43

分析 A.根據硫酸難揮發(fā),鹽酸易揮發(fā),FeSO4溶液和過量Cl2反應生成Fe2(SO43和FeCl3,Fe2(SO43再加熱蒸干得到硫酸鐵;FeCl3再加熱蒸干,得到后氫氧化鐵來解答;
B.1mol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2mol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按1:1恰好反應生成碳酸鈉;
C.根據NaI、NaBr在高溫下不會分解,氯氣會把碘和溴氧化出來,最終碘和溴和水揮發(fā),只剩KCl、NaCl來解答; 
D.NaOH溶液中加入過量AlCl3可以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灼燒會分解.

解答 解:A.FeSO4溶液和過量Cl2反應生成Fe2(SO43和FeCl3,Fe2(SO43加熱水解生成氫氧化鐵和硫酸,硫酸難揮發(fā),再加熱蒸干并在300℃時充分灼燒至質量不變得到硫酸鐵;FeCl3加熱水解生成氫氧化鐵和氯化氫,灼燒后氫氧化鐵分解產生氧化鐵和水,所以得到的是Fe2(SO43和Fe2O3混合物,故A錯誤;
B.1mol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2mol氫氧化鈉,2mol氫氧化鈉與2mol碳酸氫鈉按恰好反應生成碳酸鈉,加熱蒸干、灼燒,殘留固體為碳酸鈉,但是如果借入的過氧化鈉偏多是,會出現氫氧化鈉產物,不合題意,故B錯誤;
C.因NaI、NaBr在高溫下不會分解,氯氣會把碘和溴氧化出來,加熱蒸干、灼燒至質量不變,碘升華,溴和水揮發(fā),加熱蒸干、灼燒,殘留固體為NaCl,故C正確;
D.向NaOH溶液中加入過量AlCl3會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鋁,還有剩余的氯化鋁存在,加熱蒸干并在300℃時充分灼燒至質量不變,最終能得到氯化鈉和氧化鋁,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性質的應用,物質反應量不同產物不同,水解的鹽蒸干溶液得到水解產物還是原溶質取決于水解生成物的揮發(fā)性,鹽的性質,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除去鐵粉中少量鋁粉,可選用的試劑是(  )
A.稀HClB.稀H2SO4C.NaOH溶液D.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MnO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用粗MnO2(含有較多的MnO和MnCO3)樣品轉化為較純凈MnO2的流程如圖所示:

(1)第①步反應中的硫酸能否用濃鹽酸代替?否(填“能”或“否”),理由是濃鹽酸能被MnO2氧化生成Cl2
(2)第②步操作中,氧化性強弱順序:ClO3->MnO2(填“>”或“<”),寫出操作②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5Mn2++2ClO3-+4H2O=5MnO2+Cl2↑+8H+;當反應中轉移2mol電子時,生成的氧化產物的物質的量為1mol.
(3)工業(yè)上用MnO2為原料制取KMnO4,第一步將MnO2和KOH粉碎,混勻,在空氣中加熱至熔化,并連續(xù)攪拌,制取K2MnO4;第二步將K2MnO4擋板濃溶液用惰性電極進行電解,在陽極上得到KMnO4,在陰極上得到KOH.
①制取K2MnO4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MnO2+4KOH+O2=2K2MnO4+2H2O,工業(yè)上不斷攪拌的目的是使反應物與O2充分接觸.
②電解K2MnO4的濃溶液時,電解的總反應方程式為2K2MnO4+2H2O═KMnO4+2KOH+H2↑.
(4)二氧化錳含量可用碘量法測定,其原理為在鹽酸介質中,二氧化錳能定量地將碘離子氧化成碘,以淀粉為指示劑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碘而確定二氧化錳含量:
MnO2+4HCl+2KI═MnCl2+I2+2KCl+2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取較為純凈的二氧化錳樣品ag加入到適量的鹽酸和KI溶液中,反應完畢用Na2S2O3滴定反應后的溶液,消耗VmLNa2S2O3溶液,則該樣品中MnO2含量為$\frac{0.435V}{a}$%(雜質不參與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一定質量的燒瓶中盛10g11.6%的某醛溶液,然后與足量的銀氨溶液充分混合放在熱水浴中加熱,安全反應后,倒去瓶中液體,仔細洗凈、烘干后,燒瓶質量增加4.32g,通過計算,寫出這種醛的結構簡式和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工業(yè)上常利用含硫廢水生產Na2S2O3•5H2O,實驗室可用如下裝置(略去部分加持儀器)模擬生成過程.

燒瓶C中發(fā)生反應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儀器組裝完成后,關閉兩端活塞,向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內注入液體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變,則整個裝置氣密性良好.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裝置E中為NaOH溶液.
(2)為提高產品純度,應使燒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應,則燒瓶C中Na2S和Na2SO3物質的量之比為2:1.
(3)裝置B的作用之一是觀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體最好選擇c.
a.蒸餾水                      b.飽和Na2SO3溶液
c.飽和NaHSO3溶液             d.飽和NaHCO3溶液
實驗中,為使SO2緩慢進入燒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已知反應(Ⅲ)相對較慢,則燒瓶C中反應達到終點的現象是溶液變澄清(或混濁消失).反應后期可用酒精燈適當加熱燒瓶A,實驗室用酒精燈加熱時必須使用石棉網的儀器有ad.
a.燒杯          b.蒸發(fā)皿         c.試管         d.錐形瓶
(4)反應終止后,燒瓶C中的溶液經蒸發(fā)濃縮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雜質.利用常見試劑設計實驗,檢測產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簡要說明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取少量產品溶于足量稀鹽酸、靜置、取上層清液(或過濾,取濾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現沉淀則說明含有Na2SO4雜質.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物質種類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單質    化合物B.電解質  化合物C.濁液    膠體D.混合物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有關NA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1 mol 任何氣體所含的分子數均為NA
B.14 g氮氣所含的氮原子數為NA
C.標準狀況下,22.4 L水所含的水分子數為NA
D.在鈉與氯氣的反應中,1 mol鈉失去電子的數目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22.4L NO2和CO2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NA.× (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少量乙酸乙酯.
①寫出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
②試管Ⅱ中盛的試劑是飽和Na2CO3溶液.
③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離出來,應采用的實驗操作是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