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橡膠分解產物為碳氫化合物,對這種碳氫化合物作如下實驗:①若取一定量完全燃燒,使燃燒后的氣體通過干燥管,干燥管增重0.72g,再通過石灰水,石灰水增重2.2g。②經測定,該碳氫化合物(氣體)的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34倍。③該碳氫化合物0.1mol能和32g溴起加成反應.④經分析,在③的生成物中,溴原子分布在不同的碳原子上,且溴代物中有一個碳原子在支鏈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碳氫化合物為2-甲基-1,3-戊二烯
B、該碳氫化合物與溴單質1:1加成時可以生成3種不同的產物
C、該碳氫化合物與溴單質1:1加成時可以生成2種不同的產物
D、該碳氫化合物與足量氫氣加成時可以生成正戊烷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2L密閉容器內,800℃時反應2NO(g)+O2(g)2NO2(g)體系中,n(NO)隨時間變化如下表: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____。已知:K(300℃)>K(350 ℃),則該反應正反應是___熱反應。
(2)右圖中表示NO2的變化的曲線是______。用O2表示
從0~2 s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O2)=__________。
(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c.v逆(NO)=2v正(O2) 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
(4)能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______。
a.及時分離出NO2氣體 b.適當升高溫度
c.增大O2的濃度 d.選擇高效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分子中C、H、O個數(shù)之比為1∶2∶3
B.分子中C、H個數(shù)之比為1∶4
C.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原子
D.此有機物的最簡式為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866年凱庫勒提出了苯的單、雙鍵交替的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解釋了苯的部分性質,但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它不能解釋下列哪些事實 ( )
A.間二溴苯只有1種 B.溴苯沒有同分異構體
C.1mol苯能與3molH2加成 D.苯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某有機物燃燒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質的量相等,則此有機物組成為CnH2n
B.一種烴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并通過堿石灰,減少的體積就是生成水蒸氣的體積
C.相同質量的烴,完全燃燒,消耗O2越多,烴中含C%越高
D. 某氣態(tài)烴CxHy與足量O2恰好完全反應,如果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溫度150℃),則y=4,若體積增加,則y>4,否則y<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人認為CH2=CH2與Br2的加成反應,實質是Br2先斷裂為Br+和Br -,然后Br+ 首先與CH2=CH2一端碳原子結合,第二步才是Br -與另一端碳原子結合。根據(jù)該觀點如果讓CH2=CH2與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應,則得到的有機物不可能是 ( )
A.BrCH2CH2Br B.ClCH2CH2Cl C.BrCH2CH2I D.BrCH2CH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該溶液100mL,加入過量NaOH溶液,加熱,得到0.02mol氣體,同時產生紅褐色沉淀;過濾,洗滌,灼燒,得到1.6g固體;向上述濾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鹽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 至少存在5種離子
B. Cl- 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 SO42-、NH4+ 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 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中的實驗一定不會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的是
A.CO2氣體通入Na2SiO3溶液中 B.SO2氣體通入BaCl2溶液中
C.CO2氣體通入飽和Na2CO3溶液中 D.SO2氣體通入Ba(OH)2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