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Mn的原子序數(shù)為25,根據(jù)能量最低原理可寫出Mn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進而可確定Mn2+基態(tài)的電子排布式;
②利用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判斷;
(2)①根據(jù)N2與CO為等電子體,結合等電子體結構相似判斷;
②根據(jù)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確定中心原子雜化方式,根據(jù)空間構型可判斷鍵角的大��;
③HCHO分子中含有2個C-H鍵、1個C=O雙鍵,分子中含有3個σ鍵;
(3)②距離中心Si最近的第一層的4個C原子,每一個又連接著另外3個Si原子,這12個Si原子平均分布在一個球面上,根據(jù)直角三角形計算正四面體的邊長;
(4)[Cu(OH)4]2-中與Cu2+與4個OH-形成配位鍵;
(5)利用均攤法計算該晶胞中含有的銅原子和氫原子個數(shù),再根據(jù)質量、密度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式 mV計算.
解答 解:(1)①Mn的原子序數(shù)為25,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2,則Mn2+基態(tài)的電子排布式可表示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②NO3-中N原子形成3個δ鍵,沒有孤電子對,則應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為:平面三角形;
(2)①N2與CO為等電子體,二者結構相似,N2的結構為N≡N,則CO的結構為C≡O,故答案為:C≡O;
②甲醛中C原子形成3個σ鍵,沒有孤電子對,碳原子的雜化為sp2雜化,是平面三角形結構,鍵角為120°,甲醇分子內碳原子形成4個σ鍵,無孤電子對,雜化方式為sp3雜化,是四面體結構,O-C-H鍵角約為109°28′,鍵角小于120°,所以甲醇分子內O-C-H鍵角比甲醛分子內O-C-H鍵角小,
故答案為:sp3;小于;
③HCHO分子中含有2個C-H鍵、1個C=O雙鍵,分子中含有3個σ鍵,1mol甲醛(HCHO)分子中含有的σ鍵數(shù)目為3×6.02×1023,
故答案為:3×6.02×1023;
(3)距離中心Si最近的第一層的4個C原子,每一個又連接著另外3個Si原子,這12個Si原子平均分布在一個球面上,F(xiàn)是C原子,A、B、C、D分別代表一個Si原子,AB、AC、AD、BC、BD、CD的邊長相等,AF、BF的長相等為d,F(xiàn)位于體心上,O位于正三角形BCD的重心上,在正三角形BCD中,BE為三角形BCD的高,則CE為BC的一半,如圖,設正四面體的邊長為x,CE的長為0.5x,BE=√x2−(0.5x)2=√32x,BO與OE的長之比為2:1,則BO的長為√32x×23=√33x,在三角形ABO中,AO的長=√x2−(√33x)2=√63x,在三角形BFO中,OF的長=√63x-d=√d2−(√33x)2,x=2√63d,
故答案為:12; 2√63d;
(4)[Cu(OH)4]2-中與Cu2+與4個OH-形成配位鍵,可表示為,
故答案為:;
(5)該晶胞中含有4個H原子,銅原子個數(shù)=8×18+6×12=4,所以該晶胞中含有4個銅原子4個氫原子,設該晶胞的邊長為a,則d=4×(64+1)NAa3,所以a=\root{3}{\frac{260}{dN{\;}_{A}}}cm,
故答案為:\root{3}{\frac{260}{dN{\;}_{A}}}.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知識,側重于電子排布式、等電子體、雜化類型與配位鍵等知識,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把握雜化類型的判斷方法,晶胞計算 為本題的難點.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滴定次數(shù) | 待測溶液的體積/mL | 標準溶液的體積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① | ② | ③ | ④ | |
Ⅰ | 濕潤的紅紙條 | 干燥的紅紙條 | 干燥的紅紙條 | 濕潤的紅紙條 |
Ⅱ | 堿石灰 | 濃硫酸 | 硅膠 | 氯化鈉 |
Ⅲ | 濕潤的紅紙條 | 干燥的紅紙條 | 干燥的白紙條 | 干燥的紅紙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混合溶液中c(K+)>c(NO3-)>c(Ag+)>c(Cl-)>c(I-) | |
B. | 混合溶液中c(K+)>c(NO3-)>c(Cl-)>c(Ag+)>c(I-) | |
C. | 加入AgNO3溶液時首先生成AgCl沉淀 | |
D. | 混合溶液中c(Cl−)c(I−)約為1.03×10-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