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二氧化硫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 | |
B. | 苯、溴水、鐵粉混合可制成溴苯 | |
C. | 苯在一定條件下既能發(fā)生取代反應,又能發(fā)生加成反應,但不能發(fā)生氧化反應 | |
D. | FeCl3溶液可以腐蝕線路板上的Cu,不能說明Cu的金屬活動性大于Fe |
分析 A.二氧化硫與濃硫酸不反應;
B.苯與溴水不反應;
C.苯易取代、難加成、能氧化;
D.Cu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銅.
解答 解:A.二氧化硫與濃硫酸不反應,則二氧化硫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能用濃硫酸干燥,故A錯誤;
B.苯與溴水不反應,利用苯、液溴、鐵粉混合可制成溴苯,故B錯誤;
C.苯易取代、難加成、能氧化,則苯的燃燒反應為氧化反應,故C錯誤;
D.Cu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銅,不發(fā)生金屬單質的置換反應,不能說明Cu的金屬活動性大于Fe,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制備實驗、發(fā)生的反應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苯分子中有3個C-C鍵和3個![]() | |
B. | 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一種介于C-C鍵和![]() | |
C. | 苯分子中的6個碳碳鍵不是完全相同的 | |
D. | 苯分子具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Z>Y>X>W | |
B. | Z單質在過量的X單質中燃燒生成ZX3 | |
C. | 元素Y和W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 |
D. | 元素W、X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和分別為0、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 序號 | 金屬質量/g | 金屬 狀態(tài) | c(H2SO4) /mol/L | V(H2SO4)/mL | 溶液溫度/℃ | 金屬消失 的時間/s | |
反應前 | 反應后 | ||||||
1 | 0.24 | 絲 | 0.5 | 100 | 20 | 34 | 500 |
2 | 0.24 | 粉末 | 0.5 | 100 | 20 | 35 | 50 |
3 | 0.24 | 絲 | 0.7 | 100 | 20 | 36 | 250 |
4 | 0.24 | 絲 | 0.8 | 100 | 20 | 35 | 200 |
5 | 0.24 | 粉末 | 0.8 | 100 | 20 | 36 | 25 |
6 | 0.24 | 絲 | 1.0 | 100 | 20 | 35 | 125 |
7 | 0.24 | 絲 | 1.0 | 100 | 35 | 50 | 50 |
8 | 0.24 | 絲 | 1.1 | 100 | 20 | 34 | 100 |
9 | 0.24 | 絲 | 1.1 | 100 | 30 | 44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化學鍵 | C-Cl | C-Br |
鍵能9kJ•mol-1) | 330 | 276 |
化合物 | AgCl | AgBr |
Ksp | 1.8×10-10 | 5×1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