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五種主族元素,其中A是組成有機物的必要元素,元素B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3倍,元素D與A為同族元素,元素C與E形成的化合物CE是廚房常用調味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C>D>B>A
B.C與B形成的兩種化合物均屬于離子化合物,且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
C.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B>A
D.A、D、E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逐漸增強

分析 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5種主族元素,其中A是組成有機物的必要元素,則A為C;元素D與A為同族元素,則D為Si;元素B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3倍,則電子層數為2,最外層電子數為6,所以B為O;元素C與E形成的化合物CE是廚房常用調味品,CE為NaCl,結合原子序數可知C為Na,E為Cl,然后結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來解答.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為A為C、B為O、C為Na、D為Si、E為Cl元素.
A.同周期從左向右原子半徑在減小,電子層越多半徑越大,所以原子半徑為Na>Si>Cl>C>O,即C>D>E>A>B,故A錯誤;
B.C與B形成的兩種化合物為Na2O、Na2O2,Na2O中只有離子鍵,而Na2O2中有離子鍵和非極性共價鍵,故B錯誤;
C.非金屬性O>C,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氫化物越穩(wěn)定,故C正確;
D.A、D、E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分別為H2CO3、H2SiO3、HClO4,非金屬性Cl>C>Si,故酸性H2SiO3<H2CO3<HClO4,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位置、結構與性質的應用,為高頻考點,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化合物知識推斷元素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推斷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硝酸與銅反應得到NO2、N2O4共23g,則銅失去的電子數為0.5NA
B.1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氫原子數目為0.6NA
C.標準狀況下8.96L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3.5的H2與D2含有中子數0.3NA
D.1molCu與足量的S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布洛芬片常用來減輕感冒癥狀,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布洛芬的分子式為C13H18O2
B.布洛芬與苯乙酸是同系物
C.1mol 布洛芬最多能與3mol 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D.布洛芬在苯環(huán)上發(fā)生取代反應,其一氯代物有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由U形管、鐵棒、石墨棒、1L 0.lmol/LC uCl2溶液等組成如圖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同時打開K1、K2,鐵棒上有紫紅色物質析出
B.只閉合K1,石墨棒上有紫紅色物質析出
C.只閉合K2,當電路中通過0.3mol電子時,兩極共產生4.48L(標準狀況)氣體
D.只閉合K2,一段時間后,將電解質溶液攪拌均勻,溶液的pH變大(不考慮Cl2的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6 g O2和O3 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分子數為0.5 NA
B.25℃時,Ksp(BaSO4)=1×10-10,則BaSO4飽和溶液中Ba2+數日為1×10-5 NA
C.標準狀況下,2.24 L Cl2 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轉移的電子數均為0.1 NA
D.常溫下,1 mol的NaHCO3固體中含HCO3-的數目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利用廢舊鋅鐵皮制備磁性Fe3O4膠體粒子及副產物ZnO的一種制備流程圖如下:

已知:Ksp[Zn(OH)2]=1.2×10-17;Zn(OH)2既能溶于強酸,又能溶于強堿.還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
(1)溶液A中加稀H2SO4生成Zn(OH)2的離子方程式為ZnO22-+2H+=Zn(OH)2↓.
(2)常溫下,Zn(OH)2飽和溶液中c(Zn2+)=3×10-6mol/L,若溶液A中加入稀H2SO4過量,會溶解產生的Zn(OH)2,Zn(OH)2開始溶解的pH為8.3,為防止Zn(OH)2溶解,可將稀H2SO4改為CO2.(lg2=0.3)
(3)“部分氧化”階段,NaClO3被還原為Cl-,還原劑與氧化劑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是6:1.
(4)①由溶液B制得Fe3O4膠體粒子的過程中通入N2的原因是防止Fe2+[或Fe(OH)2]被空氣(或氧氣)氧化.
②Fe3O4膠體粒子的直徑的范圍是1~100nm.
③確定濾液B中含有Fe2+的試劑是K3[Fe(CN)6]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5)試解釋在實驗室不適宜用可溶性鋅鹽與氨水反應制備氫氧化鋅的原因可溶性鋅鹽與氨水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鋅要溶于過量的氨水中,生成[Zn(NH34]2+,氨水的量不易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無色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有Na+、NH4+、HCO3-、Cl-、SO32-、SO42-.現取該溶液進行有關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氣體2一定是SO2B.白色沉淀2一定是BaSO4
C.白色沉淀1的成分只有2種可能D.溶液中只有HCO3-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有CO、SO2、氮氧化物等,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嘗試以二氧化鈦(TiO2)催化分解汽車尾氣的研究.
(1)已知:2NO(g)+O2(g)═2NO2(g)△H1=-113.0KJ/mol
2SO2(g)+O2(g)═2SO3(1)△H2=-288.4KJ/mol
請判斷反應NO2(g)+SO2(g)═NO(g)+SO3(1)△H3,在低溫下能否自發(fā)進行,并說明理由經計算△H3=(113.0-288.4)×0.5=-87.7KJ/mol<0,且可判斷反應的△S<0,故在低溫下可自發(fā)進行.
(2)已知TiO2催化尾氣降解原理為:
2CO(g)+O2(g)?2CO2(g);
2H2O(g)+4NO(g)+O2(g)?4HNO3(g).
Ⅰ.在O2濃度幾乎不變的條件下,模擬CO、NO的降解,得到降解率隨時間變化如圖1所示(A的降解率=cAcAcA),反應40秒后檢測氣體濃度有所降低,請用化學方程式結合化學反應原理知識解釋出現該現象可能的原因40秒后發(fā)生反應2NO=N2+O2生成氮氣,并且NO濃度降低,則2H2O+4NO+O2?4HNO3平衡逆向移動,造成HNO3濃度降低.

Ⅱ.圖2為在不同顆粒間隙的瀝青混凝土(α、β型)和不同溫度下,實驗進行相同一段時間(t秒)后測得的CO降解率變化,回答謝列問題:
①已知50℃、t秒時容器中O2濃度為0.01mol/L,求此溫度下CO降解反應的平衡常數100x21x2
②下列關于圖2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根據降解率由b點到c點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應的平衡常數Kb<Kc
B.相同溫度下β型瀝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
C.a點的數據反映出CO與O2之間所發(fā)生的有效碰撞頻率是整個實驗過程中最高的
D.d點降解率出現突變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后催化劑失效
③科研團隊以β型瀝青混凝土顆粒為載體,將TiO2改為催化效果更好的TiO2納米管,在10-60℃范圍內進行實驗,請在圖2中用線段與陰影仿照“示例”描繪出CO降解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可能出現的最大區(qū)域范圍(示例: ).
(3)TiO2納米管的制備是在弱酸性水溶液中以金屬鈦為陽極進行電解,寫出陽極的電極反應式Ti-4e-+2H2O=TiO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變化中,需要吸收熱量用于克服分子間作用力的是( �。�
A.干冰置于空氣中升華B.加熱使石英熔化
C.將食鹽溶解于水D.加熱使硫化氫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