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物質(zhì)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 。
A.CH3CH=CH2B.C.D.

分析 既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機物應(yīng)具有還原性,可為不飽和烴、醛、酚等物質(zhì),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A.CH3CH=CH2含有碳碳雙鍵,可與酸性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yīng),故A正確;
B.苯性質(zhì)穩(wěn)定,與溴水、高錳酸鉀都不反應(yīng),故B錯誤;
C.乙苯與溴水不反應(yīng),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故C錯誤;
D.性質(zhì)穩(wěn)定,與溴水、高錳酸鉀都不反應(yīng),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為高考常見題型,側(cè)重于學(xué)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化學(xué)知識的能力的考查,難度不大,注意把握官能團的性質(zhì).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燒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huán)境,最近某企業(yè)利用“煤粉加壓氣化制備合成氣新技術(shù)”,讓煤變成合成氣(一氧化碳及氫氣總含量≥90%),把煤“吃干榨盡”.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①煤粉加壓氣化制備合成氣過程涉及化學(xué)變化和物理變化
②煤粉加壓氣化制備合成氣過程涉及化學(xué)變化但沒有物理變化
③該技術(shù)實現(xiàn)了煤的清潔,高效利用
④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量均來源于太陽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2A(?)═B(g)+C(s),達(dá)到化學(xué)平衡后,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時,容器內(nèi)氣體的密度增大,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正反應(yīng)是吸熱反應(yīng),則A為氣態(tài)
B.若正反應(yīng)是放熱反應(yīng),則A為氣態(tài)
C.改變壓強對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D.在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C,則平衡向逆反應(yīng)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一定條件下2CO(g)+O2(g)=2CO2(g)△H=-56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則1molCO和3molCH4組成的混合氣體在上述條件下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  )
A.2912 kJB.2953 kJC.3236 kJD.3836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目的分離方法
A除去銅器表面的銅綠[Cu2(OH)2CO3]用鹽酸浸泡,再用清水沖洗
B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加生石灰,再蒸餾
C除去氯化鐵中含有少量氯化亞鐵雜質(zhì)加入溴水
D除去NaCl固體中的NH4Cl加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同溫同壓下,A容器中的氧氣(O2)和B容器中的氨氣(NH3)所含的原子個數(shù)相同,則A、B兩容器中氣體的體積之比是( 。
A.1:2B.2:1C.1:1D.無法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同一組反應(yīng)的反應(yīng)類型不相同的是( 。
A.1-丁烯使溴水褪色,乙炔制取氯乙烯
B.苯乙烯制取聚苯乙烯,四氟乙烯制取聚四氟乙烯
C.1-己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由氯代環(huán)己烷制環(huán)己烯;由丙烯制1,2-二溴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請你寫出(NH42SO4的電離方程式:(NH42SO4=2NH4++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少量鐵粉與100mL 0.01mol/L的稀鹽酸反應(yīng),反應(yīng)速率太慢.為了加快此反應(yīng)速率而不改變H2的產(chǎn)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滴入幾滴濃鹽酸 
②加NaCl溶液 
③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 
④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fā)) 
⑤改用 19.6mol/L的硫酸溶液.
A.①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