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裝置Ⅱ中發(fā)生的反應可知,裝置Ⅰ中產(chǎn)生的氣體為SO2,亞硫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與水;
(2)裝置Ⅱ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分離固體與液態(tài),應采取過濾操作;
(3)裝置Ⅲ用于處理尾氣,吸收為反應的二氧化硫,應防止倒吸,且不能處于完全密閉環(huán)境中;
(4)NaHSO3溶液中HSO3-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故檢驗溶液呈酸性即可;
(5)Na2S2O5晶體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a2SO4,用鹽酸、氯化鋇溶液檢驗樣品中是否含有硫酸根即可;
(6)①由消耗碘的量,結(jié)合SO2+I2+2H2O═H2SO4+2HI計算二氧化硫的質(zhì)量,進而計算濃度;
②若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則消耗碘的量偏小,故測定二氧化硫的量偏。
解答 解:(1)由裝置Ⅱ中發(fā)生的反應可知,裝置Ⅰ中產(chǎn)生的氣體為SO2,亞硫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與水,反應方程式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故答案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裝置Ⅱ中獲得已析出的晶體,分離固體與液態(tài),應采取過濾進行分離,
故答案為:過濾;
(3)a.裝置應將導管深入氨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但為密閉環(huán)境,裝置內(nèi)壓強增大易產(chǎn)生安全事故,故錯誤;
b.該裝置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較差,且為密閉環(huán)境,裝置內(nèi)壓強增大易產(chǎn)生安全事故,故錯誤;
c.該裝置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無法實現(xiàn)實驗目的,故錯誤;
d.該裝置中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可以吸收,且防止倒吸,故正確;
故答案為:d;
(4)NaHSO3溶液中HSO3-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測定溶液的pH,可以確定溶液酸堿性,酸性溶液可以使?jié)駶櫵{色石蕊試紙變紅,所以能用測定溶液pH值、濕潤的藍色石蕊試液檢驗,而加入Ba(OH)2溶液、HCl溶液、品紅溶液都不能說明溶液呈酸性,故選ae;
故答案為:ae;
(5)Na2S2O5中S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因此會被氧化為為+6價,即晶體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Na2SO4,用鹽酸、氯化鋇溶液檢驗樣品中是否含有硫酸根即可,實驗方案為:取少量Na2S2O5晶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溶解,滴加鹽酸,振蕩,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為:取少量Na2S2O5晶體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溶解,滴加鹽酸,振蕩,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①令100mL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質(zhì)量為mg,則:
SO2+2H2O+I2═H2SO4+2HI
64g 1mol
mg 0.025L×0.01mol/L
所以,64g:mg=1mol:0.025L×0.01mol/L,
解得m=0.016
故該次實驗測得樣品中抗氧化劑的殘留量(以游離SO2計算)為$\frac{0.016g}{0.1L}$=0.16 g/L
故答案為:0.16;
②若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則消耗碘的量偏小,故測定二氧化硫的量偏小,則測定結(jié)果偏低,
故答案為:偏低.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制備實驗、實驗方案設計、物質(zhì)含量的測定、氧化還原反應滴定等,難度中等,明確實驗原理是解本題關鍵,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分析解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積累和靈活運用.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溫時不能發(fā)生的過程都是非自發(fā)過程 | |
B. | 體系的無序性越高,即混亂度越高,熵值就越大 | |
C. | 所有自發(fā)進行的化學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 |
D. | 同一物質(zhì)的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的熵值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④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盛濃鹽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長頸漏斗代替 | |
B. | 可在集氣瓶口放一張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觀察氯氣是否收集滿 | |
C. | 用飽和食鹽水吸收尾氣 | |
D. | 為了便于學生觀察氯氣的制備實驗,可在講臺上直接做氯氣的制備實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體積(mL) | 16.10mL | 16.60mL | 15.9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氨氣 | B. | 氮氣 | C. | 二氧化碳 | D. | 氧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