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氯化鈣溶液中通入CO2氣體:Ca2++CO2+H2O═CaCO3↓+2H+
B、CuCl2溶液與NaHS溶液反應,當n(CuCl2):n(NaHS)=1:2時Cu2++HS-=CuS↓+H+
C、Ca(ClO)2溶液中通入過量的SO2氣體:ClO-+SO2+H2O═HClO+HSO
 
-
3
D、Fe與稀硝酸反應,當n(Fe):n(HNO3)=1:1時,3Fe+2NO3-+8H+=3 Fe2++2NO↑+4H2O
考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專題:離子反應專題
分析:A.碳酸的酸性弱于鹽酸的酸性,反應不能發(fā)生;
B.CuCl2溶液與NaHS溶液反應,當n(CuCl2):n(NaHS)=1:2時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HS=CuS↓+2NaCl+H2S;
C.次氯酸根具有強的氧化性能夠氧化二氧化硫;
D.Fe與稀硝酸反應,當n(Fe):n(HNO3)=1:1時,硝酸不足反應生成硝酸亞鐵.
解答: 解:A.氯化鈣溶液中通入CO2氣體,不會發(fā)生反應,故A錯誤;
B.CuCl2溶液與NaHS溶液反應,當n(CuCl2):n(NaHS)=1:2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2HS-=CuS↓H2S,故B錯誤;
C.Ca(ClO)2溶液中通入過量的SO2氣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SO2 +2ClO-+Ca2++2H2O=CaSO4↓+SO42-+2Cl-+4H+,故C錯誤;
D.Fe與稀硝酸反應,當n(Fe):n(HNO3)=1:1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Fe+2NO3-+8H+=3 Fe2++2NO↑+4H2O,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書寫,D選項為易錯選項,明確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應用是解題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12.5克硫酸銅晶體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該溶液中硫酸銅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稀釋至500mL后,其物質的量濃度
 

若從稀釋后的溶液中取出10mL,其中不變的物理量是
 

A CuSO4物質的量濃度        B.含CuSO4的質量        C.溶液的密度
D.CuSO4的質量分數(shù)         E.CuSO4的物質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容量瓶上未必有固定的(  )
A、溶液濃度B、容量
C、定容刻度D、配制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四氟乙烯(CF2=CF2)可以看作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氫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它和乙烯性質相似.聚四氟乙烯可做家用不粘鍋的內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四氟乙烯不能使溴水褪色
B、四氟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
C、聚四氟乙烯的性質活潑,易燃易爆
D、聚四氟乙烯可由乙烯和氟氣(F2)加成制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化學鍵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離子化合物一定含有離子鍵
B、共價鍵只存在于共價化合物中
C、化學鍵的形成與成鍵原子結構有關,主要通過原子之間價電子的得失或共用來實現(xiàn)
D、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斷裂,新鍵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如圖所示實驗裝置的K閉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鹽橋中的Cl-向乙燒杯方向移動
B、鹽橋中有電子通過
C、乙中的銅棒逐漸變細
D、片刻后可觀察到濾紙a點變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35gC1O2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2NA
B、標準狀況時,22.4L水中含氧原子數(shù)為NA
C、1mol氦氣所含原子個數(shù)為2NA
D、在25℃,101KPa下,2gH2所含質子個數(shù)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5 mol Al與足量鹽酸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1.5NA
B、標準狀況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數(shù)為0.5NA
C、0.5 mol CH4所含的電子數(shù)為2.5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xiàn)
B、可用蘸濃鹽酸的玻璃棒檢驗輸送氨氣的管道是否漏氣
C、碘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煤經(jīng)過氣化和液化等物理變化可以轉化為清潔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