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反應體系中有物質(zhì):Bi2(SO4)3、NaMnO4、H2O、MnSO4、NaBiO3、Na2SO4、H2SO4。
(1)請將NaBiO3之外的反應物與生成物分別填入以下空格內(nèi)。
(2)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氧化劑是___________。
(3)將氧化劑與還原劑及其已配平的化學計量數(shù)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超音速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時,尾氣中的NO會破壞臭氧層?茖W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術將尾氣中的NO和CO轉變成CO2和N2,化學方程式:2NO+2CO 2CO2+N2;為了測定在某種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速率,在某溫度下用氣體傳感器測得不同時間的NO和CO濃度如表: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5 |
c(NO)/mol·L-1 | 1.00×10-3 | 4.50×10-4 | 2.50×10-4 | 1.50×10-4 | 1.00×10-4 | 1.00×10-4 |
c(CO)/ mol·L-1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0×10-3 | 2.70×10-3 |
請回答下列問題(均不考慮溫度變化對催化劑催化效率的影響):
(1)在上述條件下反應能夠自發(fā)進行,則反應是________ 反應(填寫“吸熱”、“放熱”)。
(2)前2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度v(N2)=________。
(3)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________。
(4)假設在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轉化率的是________。
A.選用更有效的催化劑 B.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
C.降低反應體系的溫度 D.縮小容器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單晶硅是信息產(chǎn)業(yè)中重要的基礎材料。通常在高溫下還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鐵、鋁、硼、磷等雜質(zhì)),粗硅與氯氣反應生成四氯化硅(反應溫度450~500 ℃)四氯化硅經(jīng)提純后用氫氣還原可得高純硅。以下是實驗室制備四氯化硅的裝置示意圖。
相關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極易水解;
b.硼、鋁、鐵、磷在高溫下均能與氯氣直接反應生成相應的氯化物;
c.有關物質(zhì)的物理常數(shù)見下表:
物質(zhì) | SiCl4 | BCl3 | AlCl3 | FeCl3 | PCl5 |
沸點/℃ | 57.7 | 12.8 | — | 315 | — |
熔點/℃ | -70.0 | -107.2 | — | — | — |
升華溫度/℃ | — | — | 180 | 300 | 162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裝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裝置C中的試劑是____________;裝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裝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產(chǎn)物可通過精餾(類似多次蒸餾)得到高純度四氯化硅,精餾后的殘留物中,除鐵元素外可能還含有的雜質(zhì)元素是______________(填寫元素符號)。
(4)為了分析殘留物中鐵元素的含量,先將殘留物預處理,使鐵元素還原成Fe2+,再用KMnO4標準溶液在酸性條件下進行氧化還原滴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劑?______(填 “是”或“否”),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
②某同學稱取5.000g殘留物后,所處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試樣溶液,用1.000×10-2mol·L-1KMnO4標準溶液滴定。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標準溶液20.00 mL,則殘留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為了證明化學反應有一定的限度,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
(Ⅰ)取5mL0.1 mol·L-1的KI溶液,滴加0.1 mol·L-1的FeCl3溶液5~6滴
(Ⅱ)繼續(xù)加入2mLCCl4振蕩
(Ⅲ)取萃取后的上層清液,滴加KSCN溶液
(1)探究活動(Ⅰ)和(Ⅱ)的實驗現(xiàn)象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活動(Ⅲ)中,活動設計者的意圖是通過生成血紅色的Fe(SCN)3,驗證有Fe3+殘留,從而證明化學反應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實驗中,卻未見溶液呈血紅色,對此同學們提出了下列兩種猜想。
猜想一:Fe3+已全部轉化為Fe2+
猜想二:生成Fe(SCN)3濃度極小,其顏色肉眼無法觀察
為了驗證猜想,在查閱資料后,獲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xiàn)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與[Fe(CN)6]4-反應生成藍色沉淀,用K4[Fe(CN)6]溶液檢驗Fe3+的靈敏度比用KSCN更高
結合新信息,請你設計以下實驗驗證猜想
①請將相關的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填入下表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步驟一: | 產(chǎn)生藍色沉淀 |
|
步驟二: |
| “猜想二”成立 |
②寫出操作“步驟一”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有機化合物A的轉化過程:
(1)若D在一定條件可以氧化為B,則A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 X、Y兩物質(zhì)與A是同類物質(zhì)的同分異構體,也能發(fā)生上述轉化。
①若B能發(fā)生銀鏡反應;C不能發(fā)生消去反應,則X的結構簡式 ___________;
②若B,D均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則Y的可能的結構簡式 _______________。
(3)若 Z與A為不同類別同分異構體,并且具有下列性質(zhì):
①Z不能與NaHCO3溶液反應; ②Z不能使溴水褪色;
③1摩爾Z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以生成1摩爾H2;
④Z分子的一氯取代產(chǎn)物只有二種(不考慮立體異構現(xiàn)象)。
則Z的結構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烯烴通過臭氧氧化并經(jīng)鋅和水處理得到醛或酮,例如:
一種鏈狀單烯烴A通過臭氧氧化并經(jīng)鋅和水處理得到B和C;衔顱含碳69.8%,含氫11.6%,B無銀鏡反應。D在濃硫酸存在下加熱,可得到能使溴水褪色且只有一種結構的物質(zhì)E。G的分子式為C7H14O2。有關轉化關系如下;
(1)B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結構簡式:A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反應①、②的反應類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一種同分異構體能發(fā)生酯化反應和銀鏡反應,其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2.5g碳酸鈉、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鹽酸,所加入鹽酸的體積與產(chǎn)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關系如下圖所示:
(1)寫出OA段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當加入35mL鹽酸時,產(chǎn)生CO2的體積為___________mL(標準狀況)。
(3)計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碳酸氫鈉共________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工業(yè)上利用焦炭在石灰窯中燃燒放熱,使石灰石分解生產(chǎn)CO2。主要反應如下:
C+O2→CO2 ①, CaCO3→CO2↑+CaO ②
(1)含碳酸鈣95%的石灰石2.0 t按②完全分解(設雜質(zhì)不分解),可得標準狀況下CO2的體積為_________________m3。
(2)純凈的CaCO3和焦炭混合物m g在石灰窯中完全反應,所得CO2的物質(zhì)的量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純凈的CaCO3和焦炭按①②完全反應,當窯內(nèi)配比率=2.2時,窯氣中CO2的最大體積分數(shù)為多少?(設空氣只含N2與O2,且體積比為4∶1,下同)
(4)某次窯氣成分如下:O2 0.2%,CO 0.2%,CO2 41.6%,其余為N2。則此次窯內(nèi)配比率為何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做法不能體現(xiàn)低碳生活的是 ( )
A.盡量購買本地的、當季的食物
B.用石油液化氣代替天然氣
C.瑞士館用大豆纖維制成的紅色幕帷,能發(fā)電,可天然降解
D.零排放的燃料電池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物質(zhì)結構的表述正確的是 ( )
A.氧化鋁的分子式Al2O3
B.CO2的電子式:
C.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軌道表示式3s23p4
D.Cl-的結構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