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溫室大棚內(nèi)栽種的植物進行了相關研究:甲圖表示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葉齡的關系,A點表示幼葉成折疊裝,B點表示葉片成熟并充分展開。乙圖曲線1、2分別表示植物的實際光合量和凈光合量。丙圖表示自然種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內(nèi)該植物光合速率曲線。根據(jù)上述有關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由甲圖分析:新形成的嫩葉凈光合速率較低,從光反應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或_____導致吸收光能少。

(2)由乙圖分析:最有利于積累有機物的溫度是_______;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的環(huán)境中,則在溫度達到_______時,植物就不能生長。

(3)由丙圖分析:①分析兩條曲線的變化規(guī)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時間是 時,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 。

②7-8時人工施加CO2對光合速率增加不明顯,原因是 。

③在自然種植的大棚中10時與8時相比,葉綠體內(nèi)C3的含量 (填“高”、“低”或“相等”)

(4)大棚內(nèi)栽種也需要除草、治蟲,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失去人的管理,棚內(nèi)很快成為雜草和昆蟲的樂園,這種變化在生態(tài)學上稱為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場“毒黃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國蔓延并不斷擴散至各國,歐洲一時陷入恐慌.經(jīng)科學家實驗査明,這些黃瓜其實是受到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發(fā)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癥,可影響的血液、腎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對這種可怕病原體的描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EHEC為原核細胞,有細胞壁
B.EHEC的遺傳物質中含有8種核苷酸
C.在EHEC細胞的線粒體中可發(fā)生有氧呼吸
D.EHEC細胞的細胞核中沒有染色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池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

B.單倍體育種的一般過程是:取親本花藥離體培養(yǎng)→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在純合植株中選擇所需類型

C.制作細胞分裂裝片的一般過程是:取材→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D.假說演繹法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實驗檢驗→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濟南高三下3月一模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牛等反芻動物的胃中含有大量的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微生物將植物秸稈分解成可溶性糖類,從而實現(xiàn)碳能源的再利用。請回答相關問題:

(1)為了從牛胃中分離所需的微生物,可將纖維素作為唯一的 加入培養(yǎng)基,依物理性質該培養(yǎng)基屬于 培養(yǎng)基。

(2)常用 法統(tǒng)計樣品中活菌的數(shù)量,統(tǒng)計結果一般用培養(yǎng)基中出現(xiàn)的 數(shù)表示。

(3)酵母菌在 條件下可將可溶性糖發(fā)酵成酒精。同時我們可以采用 法固定酵母菌細胞,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

(4)利用職務秸稈造紙時,常用易溶于有機溶劑的植物色素著色,人們采用 法提取植物色素,提取過程中要進行 加熱,以防止有機溶劑遇明火易引起燃燒、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濟南高三下3月一?荚嚕ɡ砭C)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脆性X染色體是由于染色體上的FMR1基因出現(xiàn)過量的CGG//GCC重復序列,導致DNA與蛋白質結合異常,從而出現(xiàn)“溢溝”,染色體易于從“溢溝”處斷裂。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脆性X染色體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

B.脆性X染色體更易發(fā)生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C.男性與女性體細胞中出現(xiàn)X染色體“溢溝”的概率不同

D.由于存在較多的GC重復序列,脆性X染色體結構更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廣安高三第二次診斷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科研人員研究“施加秸稈和蚯蚓活動對麥田氮元素釋放的影響”實驗結果。其中表施處理是將秸稈均勻覆蓋于土層表面,混施處理是將秸稈與0-20cm土壤均勻混合。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處理

有機碳/g.kg-1

全氮/g.kg-1

銨態(tài)氮/mg.kg-1

硝態(tài)氮/mg.kg-1

對照

6.88

0.69

3.59

16.69

秸稈表施

8.71

0.85

3.86

17.59

秸稈表施+蚯蚓

8.61

0.83

4.09

21.13

秸稈混施

9.24

0.92

4.29

18.98

秸稈混施+蚯蚓

9.39

0.91

4.21

21.21

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diào)查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數(shù)

B.農(nóng)作物秸稈回田體現(xiàn)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再生原理

C.蚯蚓的存在顯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機氮向各種無機氮的轉化

D.混施秸稈土壤有機碳含量較高可能是低氧導致分解作用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黃色皺粒豌豆與綠色圓粒豌豆雜交,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類型按每對相對性狀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的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黃色(Y)對綠色(y)是顯性,圓粒(R)對皺粒(r)是顯性:
(1)親本中黃色皺粒與綠色圓粒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 和yyRr.
(2)子代性狀表現(xiàn)的比例是1:1:1:1.
(3)子代中黃色圓粒的基因型是YyRr,若使子代中的黃色圓粒與綠色皺粒個體雜交,它們的后代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frac{1}{4}$;若使子代中的黃色圓粒個體自交,后代綠色圓粒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是$\frac{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豚鼠中,黑色(C)對白色(c)、毛皮粗糙(R)對毛皮光滑(r)是顯性.下列能驗證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最佳雜交組合是(  )
A.黑光×白光→子代全為黑光
B.黑光×白粗→子代全為黑粗
C.黑粗×黑光→3黑粗:1白粗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夾河濕地曾是煙臺城市周邊最大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時,在種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和空間特征.
(2)研究者在夾河濕地區(qū)域設置20個樣地,在樣地中利用樣方法進行植被數(shù)量調(diào)查,利用該方法調(diào)查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調(diào)查中要記錄樣地中每個物種的高度,利用記名計算法統(tǒng)計樣地內(nèi)的物種豐富度.
(3)下圖中甲、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濕地中兩種生物當年的種群數(shù)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shù)量(Nt+1)之間的關系,直線p表示Nt+1=Nt. 甲曲線上A、B、C三點中,表示種群數(shù)量下降的是C點;乙曲線上D、F兩點中,表示種群數(shù)量上升的是D點;Nt小于a時,甲、乙兩條曲線中甲曲線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隨著政府治理力度加大,夾河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諸多生物紛沓而至,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增強.為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我國已建立多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這屬于就地保護.
(5)如今夾河兩岸景色宜人,每天有很多市民在此進行休閑和鍛煉,這體現(xiàn)了夾河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