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過程可以“雙向”進行的是

A.金絲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

B.人體血漿和組織液間的物質(zhì)轉(zhuǎn)移

C.縮手反射時興奮在反射弧上的傳遞

D.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狼和兔子間的能量流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A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中根據(jù)實驗目的,所選用的試劑和預期的實驗結果正確的是


 

實驗目的
 

試劑
 

預期的實驗結果
 

A
 

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葡萄糖
 

斐林試劑
 

葡萄糖在堿性環(huán)境下,與Cu2+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B
 

檢測植物組織中的脂肪
 

蘇丹IV染液
 

脂肪顆粒被染成紅色
 

C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健那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
 

健那綠將細胞核染成綠色,吡羅紅將細胞質(zhì)染成紅色
 

D
 

檢測尿液中的蛋白質(zhì)
 

雙縮脲試劑
 

A液和B液先混勻后,再與蛋白質(zhì)作用生成紫色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上學期10.7周測生物A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基因三者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每條染色體上含有一個或兩個DNA,DNA分子上含有多個基因

B.都能能復制、分離和傳遞,且三者行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細胞內(nèi)的主要遺傳物質(zhì)

D.生物的傳種接代中,染色體的行為決定著DNA和基因的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貴州省高三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吞噬細胞與肌肉細胞相比,溶酶體的含量較多

B.人體內(nèi)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線粒體,所以不能產(chǎn)生ATP

C.葉綠體是所有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DNA、蛋白質(zhì)和磷脂等成分

D.能形成囊泡的細胞結構只有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廣西桂林市高三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將若干長勢良好的葡萄幼苗置于密閉的恒溫箱中,并控制每天8:00~24:00為光照培養(yǎng)階段,0:00~8:00為黑暗培養(yǎng)階段,其他條件適宜。測量一天內(nèi)恒溫箱中CO2濃度的變化,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光照階段

黑暗階段

時間

8時

9時

10時

11時

12時~24時

1時

2時

3時

4時

5時

6時

7時

660

420

300

180

180

270

360

450

520

570

610

640

(1)光照培養(yǎng)階段CO2濃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在葉肉細胞中利用CO2的具體部位是

(2)12:00~24:00時間段,幼苗有機物的積累量為 ,據(jù)此分析農(nóng)業(yè)上為提高大棚作物產(chǎn)量應采取的具體措施是______________。(回答至少兩點)

(3)8:00~24:00時間段幼苗細胞內(nèi)產(chǎn)生ATP的場所是 ,24:00停止光照,短時間內(nèi)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C3含量的變化是 (增多、減少、不變)。

(4)整個黑暗培養(yǎng)階段幼苗呼吸速率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影響該階段呼吸速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重慶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1、3、5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蒸餾水,2、4、6號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發(fā)芽的小麥種子勻漿樣液,然后在1~4號試管中滴加適量斐林試劑,5、6號試管中合理滴加雙縮脲試劑,搖勻。預期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A. 1、3、5號試管內(nèi)都為無色

B. 3組實驗中甲組和乙組的實驗結果相同

C. 4號試管內(nèi)呈磚紅色,其余試管內(nèi)都呈藍色

D. 4號試管內(nèi)呈磚紅色,6號試管內(nèi)呈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重慶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某些品牌的方便面使用的油料、醬料內(nèi)含銅、鉛等成分。下面對銅和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銅和鉛參與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B. 銅和鉛都屬于細胞的微量元素

C. 銅和鉛在人體中參與正常蛋白質(zhì)的形成

D. 鉛不是人體的必須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重慶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主要由施萊登和施旺創(chuàng)立

B.其內(nèi)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構成

C.“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不是施萊登和施旺的觀點

D.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山西省高三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已知α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為60℃,某同學為了探究pH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在35 ℃和45 ℃兩個溫度條件下分別設置了7支試管,每支試管中均加入4 mL淀粉溶液 (淀粉的初始含量為加g),然后加入pH緩沖液,設置pH值分別為1.0、3.0、5.0、7.0、9.0、11.0、13.0,再加入2 mLα—淀粉酶溶液,反應3 min后迅速在每支試管中同時加入足量的 NaOH溶液,測定每支試管中的淀粉的剩余量,得到如圖所示的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3 min后迅速加人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該同學認為反應時間過長或加入的淀粉量少都可能導致實驗失敗,其依據(jù)是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___的特點。

(2)分析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實線部分表示在溫度為____________條件下測定的結果;使淀粉酶完全失活的pH范圍為____________;圖中a點限制酶促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若該同學在某pH條件下測定淀粉的剩余量為y1g,則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該條件下酶促反應速率為 ________g/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