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我國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一種具有鎮(zhèn)痛作用而又不會像嗎啡那樣使病人上癮的藥物--腦啡肽,下面是它的結構簡式,據此回答:

(1)該化合物為五肽,由4種氨基酸縮合而成,有4個肽鍵,有1個氨基和1個羧基,在形成時相對分子質量少了72.
(2)如果腦啡肽肽鏈長度不變,組成它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改變其中的排列順序,就可以改變其性質.
(3)通過實驗得知該化合物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溶液顏色呈紫色.這是由于化合物中含有-CO-NH-(寫結構式)的緣故.
(4)腦啡肽只有皮下注射才有效,而不能口服,主要原因是口服在消化道內會消化(水解)成氨基酸而失去藥效.

分析 1、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其結構通式是,即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和一個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體中通過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而脫水縮合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的過程;連接兩個氨基酸的化學鍵是肽鍵,其結構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過程中的相關計算: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一肽鏈數,游離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數,至少含有的游離氨基或羧基數=肽鏈數,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目×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一脫去水分子數×18.
3、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和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4、蛋白質中含有肽鍵,可與雙縮脲試劑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5、分析題圖:題圖是為腦啡肽的結構簡式,該化合物含有4個肽鍵(-CO-NH-),含有5個R基、從左至右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R基有4種.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知,該化合物含有5個R基、4個肽鍵,是由5個氨基酸脫去4個水分子形成的五肽,此過程相對分子質量減少4×18=72,構成該化合物的氨基酸的R基有4種且均不含游離的氨基和羧基,所以該化合物含有4種氨基酸,含有的氨基數=肽鏈數=1個、含有的羧基數=肽鏈數=1個.
(2)腦啡肽(多肽)的結構與構成腦啡肽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和排列順序有關,如果腦啡肽肽鏈長度不變,組成它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均不變,改變其中的排列順序,就可以改變其結構,進而改變其性質.
(3)該化合物中含有-CO-NH-(肽鍵),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溶液顏色呈紫色.
(4)腦啡肽的化學本質,作為鎮(zhèn)痛作用的藥物時只有皮下注射才有效,而不能口服,因為口服在消化道內會消化(水解)成氨基酸而失去藥效.
故答案為:
(1)五     4         4   1    1   72
(2)排列順序                        
(3)紫色                      
(4)口服在消化道內會消化(水解)成氨基酸而失去藥效

點評 本題結合腦啡肽的結構簡式,考查蛋白質的合成--氨基酸脫水縮合的知識,考生識記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明確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過程中的相關計算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為了探究“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失水和吸水?”某同學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的假設是: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為了檢驗這一假設,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蔥鱗片葉,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鑷子,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顯微鏡.
實施實驗:
(1)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
(2)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質層的位置.
(3)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
(4)用低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右上圖為該同學觀察到的一個正處于質壁分離狀態(tài)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示意圖,圖中②③④(填序號)合起來稱為原生質層.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除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結構上的原因還有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在⑤中發(fā)現與外界相同的蔗糖溶液,這說明細胞壁具有全透性.
(5)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
(6)用低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發(fā)現原生質層逐漸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中央液泡的大小和顏色變化是由小變大、顏色由深變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生物不能組成一個種群的是( 。
A.某個魚塘內的不同年齡的鯽魚
B.寄生在某個T細胞內的所有HIV
C.一段腐木上的細菌
D.生活在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內的所有大熊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摘下一片葉子,放在鋪有濕潤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不久葉子逐漸失去綠色;若用細胞分裂素處理同時摘下的另一相同部位的葉子,在相同情況下葉片可保持綠色.這一事實說明可用細胞分裂素作為( 。
A.生根劑B.保鮮劑C.除草劑D.催熟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根據“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可以生成磚紅色沉淀.
(2)檢測花生種子子葉中存在脂肪,所用試劑是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若利用簡便的物理方法檢驗脂肪的存在,你如何操作?將花生種子子葉切下一小部分放在白紙上用手指甲擠壓,白紙上如出現透明的油跡,說明花生子葉中含有脂肪.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可產生紫色反應.
(4)在檢測脂肪實驗中通過幾次高倍鏡實驗操作,你認為使用高倍顯微鏡,尤其應當注意的兩個問題是:
①在換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把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
②換用高倍物鏡后,要用細準焦螺旋調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細胞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葉綠體、核糖體、細胞核等
B.破壞植物細胞的高爾基體,可能會形成雙核細胞
C.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便于分解衰老的細胞器
D.葡萄糖可在線粒體內被徹底氧化分解為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關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闡述,不正確的是(  )
A.C、H、O、N、P是ATP、染色質、質粒共有的化學元素
B.線粒體、核糖體、質粒等結構或物質中肯定都含有核糖或脫氧核糖
C.細胞膜、葉綠體的內膜與外膜、內質網膜與小腸粘膜都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
D.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體HIN1病毒的遺傳物質只含有4種堿基和4種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為體內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表示細胞與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其中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②]血漿和[③]組織液.
(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qū)別.一般情況下,②與③成分上的主要區(qū)別是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質,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質.
(3)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黃色液體主要是組織液.
(4)若人體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島A細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由下丘腦通過有關神經調節(jié)作用于該細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時,血糖降低還可作用于腎上腺,使其分泌腎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該激素與胰高血糖素間的關系是協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玉米幼苗的綠色(A)對白色(a)為顯性.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為觀察其性狀分離現象,用雜合子自交產生的種子做如下實驗:將1 600粒雜合子自交產生的種子隨機分成兩份,其中800粒播在有光處,另800粒播在黑暗處,數日后種子萌發(fā)長出幼苗.
結果:在黑暗處長出798株幼苗,全部白色;而在有光處長出796株幼苗,有598株綠色和198株白色,請分析實驗結果,并回答:
(1)從理論上推斷:雜合子自交產生的種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Aa:aa=1:2:1
(2)從理論上講所得幼苗表現型及比例是綠:白=3:1.
(3)上述實驗結果是否符合(2)理論比例?若不符合,其原因是什么?不符合,性狀的表現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時也受環(huán)境條件因素的影響
(4)若將實驗目的改為“探究光對葉綠素生成的影響”,則:
①實驗材料應選基因型為A(從下列選項中選擇)的玉米種子.
A.AA  B.Aa      C.aa  D.以上三種均可
②設計對照實驗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將基因型相同、數量相等的兩份種子分別種在有光和無光(黑暗處)的環(huán)境中,觀察對比種子萌發(fā)后的幼苗表現型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