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島上原有果蠅20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蠅分別占15%、55%和30%。若從島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為MM的果蠅,且所有果蠅均隨機交配,則F1中m的基因頻率約是( )

A.43% B.48% C.52% D.57%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浙江省臺州市高三9月選考科目教學質(zhì)量評估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敘述(不考慮突變),正確的是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性別決定有關

B.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女患者遠遠多于男患者

D.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男患者的女兒均患病,男患者的兒子可能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沙市高三上第三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I、為了研究溫度對某種酶活性的影響,設置三個實驗組:A組(20℃)、B組(40℃)和C組(60℃),測定各組在不同反應時間內(nèi)的產(chǎn)物濃度(其他條件相同),結果如圖;卮鹣铝袉栴}:

(1)三個溫度條件下,該酶活性最高的是 組。

(2)在時間t1之前,如果A組溫度提高10℃,那么A組酶催化反應的速度會 。

(3)如果在時間t2時,向C組反應體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條件保持不變,那么在t3時,C組產(chǎn)物總量 ,原因是 。

(4)生物體內(nèi)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 ,其特性有 (答出兩點即可)。

II、有關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來標記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脫氧)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卮鹣铝袉栴};

(1)某種酶可以催化ATP的一個磷酸基團轉(zhuǎn)移到DNA末端上,同時產(chǎn)生ADP。若要用該酶把32P標記到DNA末端上,那么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帶有32P標記的dATP作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將32P標記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則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dATP的(填“α”“β”或“γ”) 位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沙市高三上第三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反應屬于水解反應的是( )

①核酸→核苷酸 ②葡萄糖→丙酮酸 ③ATP→ADP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高三上學期周考(9.18)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了研究2 個新育品種 P1、P2 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新育品種與原種(對照)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蛋白質(zhì)含量和葉綠素含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 的凈光合速率是采用葉齡一致的葉片,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得的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 的釋放量。

(2)光合作用反應達到平衡時,葉綠體中C3含量是C5的_____倍。

(3)由圖可知,P1 的葉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強,推斷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葉綠素含量較高,可以產(chǎn)生更多的 ;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含有更多的 。

(4)栽培以后,P2 植株干重顯著大于對照,但籽實的產(chǎn)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高三上學期周考(9.18)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豹的某個棲息地由于人類活動被分隔為F區(qū)和T區(qū)。20世紀90年代初,F(xiàn)區(qū)豹種群僅剩25只,且出現(xiàn)諸多疾病。為避免該豹種群消亡,由T區(qū)引入8只成年雌豹。經(jīng)過十年,F(xiàn)區(qū)豹種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間F區(qū)的( )

A. 豹種群遺傳(基因)多樣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別比例明顯改變

C. 物種豐(富)度出現(xiàn)大幅度下降 D. 豹種群的致病基因頻率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高三上學期周考(9.18)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假如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染。╮)為顯性。現(xiàn)有一高稈抗瘟病的親本水稻和矮稈易染病的親本水稻雜交,產(chǎn)生的F1再進行測交,結果如圖所示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由圖可知親本中高稈抗瘟病個體的基因型是(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百校大聯(lián)考全國推薦高三上學期聯(lián)考1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人體內(nèi)主要能源物質(zhì)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徑,其中X、Y、M、N代表物質(zh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糖原水解主要發(fā)生在骨骼肌細胞中

B. X→Y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

C. M、N分別代表乳酸和酒精

D. Y、M、N中的氧元素均來自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沙市高一上第一次雙周練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菌中的蛋白質(zhì)在極端的環(huán)境條件下可通過肽鏈之間的二硫鍵維持穩(wěn)定。已知不同的肽鏈產(chǎn)物可因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同而以電泳方式分離。下圖甲是一個分析細菌中的蛋白質(zhì)的電泳結果圖,“-”代表沒加還原劑,“+”代表加有還原劑,還原劑可破壞二硫鍵,“M”代表已知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蛋白質(zhì),圖乙代表蛋白質(zhì)或多肽的結構圖。根據(jù)圖甲結果,圖乙中哪幅圖最能代表該細菌原本的蛋白質(zhì)結構(注意:圖乙中“—”代表二硫鍵)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