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如圖為人體免疫部分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括號中填圖中編號,橫線上填文字)

(1)圖中①②③中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
(2)A的名稱是
 

(3)當細菌外毒素再次進入人體后,人體主要是通過[
 
]和[
 
]過程發(fā)揮免疫作用.
(4)結核桿菌屬于胞內寄生菌,當它侵入人體細胞后,人體主要是通過[
 
]和[
 
]過程發(fā)揮免疫作用,將結核桿菌釋放到體液中,通過與
 
特異性結合而被滅活,最后由
 
清除.
(5)屬于二次免疫反應的過程是[
 
],其特點是
 

(6)如果圖中所示的抗原為釀膿鏈球菌,當人體產生抗體消滅該菌時,也會攻擊人體心臟瓣膜細胞,導致風濕病,這屬于免疫失調中的
 
�。�
(7)若該抗原為HIV,侵入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
 
細胞.
(8)目前普遍認為,
 
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專題:
分析:根據圖解,①屬于人體第二道防線,②屬于細胞免疫,③屬于體液免疫.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細胞免疫主要通過T細胞分化的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發(fā)揮作用,體液免疫通過漿細胞分泌的抗體與抗原接觸發(fā)揮作用.
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
細胞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2)反應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fā)揮效應.
解答: 解:(1)圖中①吞噬細胞殺滅抗原,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線,②屬于細胞免疫,③過程中產生漿細胞,屬于體液免疫,則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②③].
(2)A細胞作用于靶細胞,則A表示效應T細胞.
(3)對于外毒素,體液免疫發(fā)揮作用,當細菌外毒素再次進入人體后,記憶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漿細胞,繼而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4)結核桿菌屬于胞內寄生菌,當它侵入人體細胞后,人體主要通過細胞免疫發(fā)揮作用,即圖中的[②]和[⑥]過程,效應T細胞使得靶細胞裂解死亡,將結核桿菌釋放到體液中,再與抗體特異性結合而被滅活,最后由吞噬細胞清除.
(5)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抗原初次入侵后,都有記憶細胞產生,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記憶細胞就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應細胞,即過程是[④⑤],繼而產生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特點是反應迅速,細胞增殖分化快,產生抗體多,使得二次免疫反應快而強,
(6)釀膿鏈球菌與人體心臟瓣膜細胞相似,當人體產生抗體消滅該菌時,也會攻擊心臟導致風濕病,屬于自身免疫病,即將自身結構物質當作外來異物進行攻擊.
(7)HIV侵入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T細胞,使免疫調節(jié)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統(tǒng)癱瘓,最后使人無法抵抗其他細菌、病毒的入侵,讓人死亡.
(8)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
故答案為:
(1)②③
(2)效應T細胞
(3)⑤⑦
(4)②⑥抗體  吞噬細胞
(5)④⑤反應迅速,細胞增殖分化快,產生抗體多
(6)自身免疫
(7)T
(8)神經-體液-免疫
點評:本題考查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免疫疾病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圖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中檔題,解答本題需要注意:對于外毒素,體液免疫發(fā)揮作用;對于胞內寄生生物,體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傳播感染,當寄生生物進入細胞后,細胞免疫將抗原釋放,再由體液免疫最后清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雜志評出“餓死腫瘤”研究獲新進展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一種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藥物與傳統(tǒng)化療藥物結合,可延長結腸癌患者存活期.其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
A、抑制癌細胞的復制
B、切斷癌細胞營養(yǎng)供應
C、阻斷癌細胞的增殖
D、誘發(fā)癌細胞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不可用2n表示的是( �。�
A、含有n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的最多種類
B、含有n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的種類
C、一個DNA分子復制n次后產生的DNA分子數
D、含有n對同源染色體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是研究環(huán)境因素對農作物產量影響的曲線圖,乙是該農作物細胞代謝過程的部分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甲圖中A點的三碳化合物含量
 
(大于、小于、等于)B點;A點以后限制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2)乙圖中物質N是
 
,此時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3)當其他條件適宜,植物少量缺鎂時,甲圖中E點會向
 
(填“左”或“右”)移動.
(4)除了本實驗研究的影響因素外,
 
等措施也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如圖甲、乙分別是兩類高等生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在圖甲、圖乙所示細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
 
(填編號),其中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遺傳物質存在于
 
(填編號)中.
(2)圖甲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填編號);圖乙中能夠產生ATP的場所是
 
(填編號).
(3)圖甲、圖乙所示的兩細胞均經過有絲分裂過程形成,在形成過程中,表現(xiàn)不同的時期是
 
期和
 
期.
(4)若圖乙所示的細胞為消化腺細胞,將3H標記的亮氨酸注入該細胞,在該細胞的結構中,3H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用箭頭和編號表示).
(5)在光照充足處,給圖甲所示細胞提供含14C的CO2,在結構⑨中14C的轉移途徑是
 
(用箭頭和物質名稱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A、B代表元素,I、II、III、IV是生物大分子,X、Y、Z、M分別為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I在馬鈴薯塊莖細胞內是指
 

(2)圖中Ⅲ是
 
,Ⅱ與Ⅳ一起構成的結構在細胞周期中有
 
種不同形態(tài).
(3)豌豆葉肉細胞內,不含有圖中的字母N的細胞器是
 

(4)下列關于圖中大分子的基本單位的敘述,錯誤的是
 

A.X的最終來源主要依靠綠色植物
B.Y在HIV體內共有四種,而在人體細胞內有八種
C.Z形成Ⅲ的過程依賴于RNA聚合酶
D.細胞內的61種tRNA能夠攜帶20種M進入核糖體形成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實驗室中做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這個實驗時,在實驗室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實驗,實驗步驟和現(xiàn)象如下表:
實驗組 5分鐘后的現(xiàn)象 再過5分鐘 滴加清水5分鐘后
0.3g?mL-1蔗糖溶液 x 無變化 質壁分離復原
0.5g?mL-1蔗糖溶液 質壁分離 y 無變化
1mol?L-1KNO3溶液 質壁分離 質壁分離復原 z
1mol?L-1醋酸溶液 無變化 細胞大小無變化 細胞大小無變化
對上表的推斷或解釋不正確的是( �。�
A、x為質壁分離,因為細胞壁伸縮性弱于細胞膜
B、y為質壁分離,可能導致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
C、z為細胞稍增大,細胞液顏色逐漸變淺
D、④組無變化是因為細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農業(yè)研究所將抗寒基因導入西紅柿中,篩選出抗寒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體上的抗寒植株(假定抗寒基因都能正常表達).某些抗寒植株體細胞中含兩個抗寒基因,假設這兩個基因在染色體上隨機整合,讓一個該抗寒植株與一個正常植株雜交,后代中抗寒植株和非抗寒植株之間的比例為3:1,則這兩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整合結果可用哪個圖表示(黑點代表抗寒基因)(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小麥抗銹病對易染銹病為顯性.現(xiàn)有甲、乙兩種抗銹病的小麥,其中一種為純合體,若要鑒別和保留純合的抗銹病小麥,應選用下列哪項為最簡便易行( �。�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別和隱性類型測交
D、甲×甲、乙×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