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下面是幾個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實驗,對其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能檢測到32P
B.給小麥提供14CO2,則14C轉移的大致途徑是14CO214C3→(14CH2O)
C.給水稻提供14CO2,則其根細胞在缺氧狀態(tài)下有可能出現(xiàn)14C2H5OH
D.給豚鼠的胰島B細胞注射3H-甲硫氨酸,則只有附著在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中能檢測得到放射性,而游離的核糖體檢測不到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在生物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1)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分別侵染細菌,最終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用3H標記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
(3)15N標記DNA分子,證明了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4)卡爾文用14C標記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即CO2→C3→有機物;
(5)魯賓和卡門用18O標記水,證明光合作用所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于水.

解答 解:A、32P標記噬菌體的DN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并作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體的合成,由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因此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能檢測到32P,A正確;
B、給水稻提供14CO2,二氧化碳首先參加二氧化碳的固定,然后再進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因此14C在水稻光合作用中的轉移途徑是14CO214C314C6H12O6,B正確;C、水稻根細胞無氧呼吸的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給水稻提供14CO2,則其根細胞在缺氧狀態(tài)下有可能出現(xiàn)14C2H5OH,C正確;
D、給豚鼠的胰島B細胞注射3H-甲硫氨酸,則除了附著在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中能檢測得到放射性,而游離的核糖體也能檢測到放射性,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細胞呼吸的類型、具體過程和產(chǎn)物,光合作用過程中暗反應過程的物質變化,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綜合應用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真核細胞DNA分子復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DNA聚合酶催化游離的脫氧核苷酸與模板鏈上的脫氧核苷酸形成氫鍵
B.DNA分子先解開雙螺旋結構再進行復制
C.復制可發(fā)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fā)生在線粒體和內質網(wǎng)中
D.復制形成的兩個子代DNA分子的堿基序列有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1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循環(huán)模式圖,圖2為某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模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生產(chǎn)者,A代表的生理過程主要是光合作用,B 代表的生理過程是細胞呼吸,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
(2)圖2中農作物所積累的有機物中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個營養(yǎng)級、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分析,該生態(tài)農業(yè)較好地實現(xiàn)了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3)如果要提高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依據(jù)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種群間的相互關系,應科學增加農田中的生物種類;
(4)圖2中屬于圖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食用菌、蚯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裂間期有DNA和中心體的倍增,在間期的核糖體上會合成與DNA復制有關的酶
B.分裂間期DNA含量和染色體組數(shù)都加倍,在間期,線粒體為蛋白質的合成提供能量
C.紡錘體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在末期,高爾基體為細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D.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低倍鏡下看不到細胞時可換用高倍鏡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表表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的部分組成在結構與功能上的聯(lián)系,在圖中A、B、C表示三類不同的蛋白質.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包含的所有細胞器都含有磷脂
B.胰蛋白酶屬于A類蛋白,起到消化的作用
C.免疫球蛋白屬于B類蛋白,只有漿細胞能夠分泌抗體
D.粘連蛋白屬于C類蛋白,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少,因此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C.生物進化的實質就是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D.地理隔離使不同物種生物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I、圖中甲表示洋蔥根尖的不同區(qū)域;乙表示洋蔥根尖處于有絲分裂各階段細胞核中DNA和細胞質中mRNA含量變化;丙呈現(xiàn)的是細胞分裂過程中的一種物質變化和形態(tài)變化.丁是跨膜運輸?shù)氖疽鈭D.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進行分裂的細胞集中在哪一區(qū)域?[③]分生區(qū).
(2)乙圖表明細胞分裂過程中核糖體功能較活躍的時期是a、c(填字母),這表明在該時期進行了大量的蛋白質的合成.
(3)根據(jù)誘變育種原理,誘變劑發(fā)揮作用的時期是圖乙的b階段(填圖中字母).
(4)如果一次性施肥過多,水分子和無機鹽離子在根毛細胞的跨膜運輸可以分別用圖丁中的a、b表示(填圖中字母),細胞中形態(tài)發(fā)生明顯變化的細胞器是液泡.與此同時丁圖中進行的無機鹽跨膜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Ⅱ、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種水生動物的種群增長規(guī)律及種間關系,某小組進行了下列3組實驗(各組實驗中,每種動物初始數(shù)量相等,飼養(yǎng)條件相同):

組1:甲種與乙種分別于兩個容器中飼養(yǎng),甲種數(shù)量變化如圖曲線A所示.
組2:甲種與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yǎng),乙種數(shù)量變化如曲線F所示.
組3:乙種與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yǎng),形成上、下層分離分布,一段時間后每種動物的數(shù)量均較組1少.
(1)組1中,甲種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兩答案位置可互換)決定;若容器內飼養(yǎng)液體積為30mL,則第40天時乙種的種群密度為20只/mL.
(2)在某些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與本實驗類似的種間關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兩種魚,分別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臨近河岸底部,其種間關系與圖中曲線D和E代表的類似,其分布體現(xiàn)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
②在玻璃溫室中放養(yǎng)食物相同的兩種傳粉昆蟲后,一種數(shù)量增加,另一種減少,其種間關系與圖中曲線B和F代表的類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各選項與所給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
A.若X表示環(huán)境中的碳元素,則②表示光合作用
B.若X表示種群數(shù)量,則①可代表出生或遷入
C.若X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則②可能代表物種的豐富度
D.若X表示捕食鏈中第二營養(yǎng)級的總能量,則②代表第一營養(yǎng)級的總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是桑格和尼格森在1972年提出的關于生物膜結構的流動鑲嵌模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與細胞識別有關的結構是a
B.細胞的識別實際上是一個信息傳遞過程,植物細胞間可通過胞間連絲進行信息傳遞
C.借助圖中d進出膜的方式有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和胞吞
D.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與圖中b、d都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