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②可以進入A、C中而不能進入D中 | B. | CO2濃度最高的液體是① | ||
C. | 血紅蛋白屬于①的成分 | D. | ①②③④組成了體液 |
分析 分析題圖可知,A是毛細血管,B是紅細胞,C是組織細胞,D是毛細淋巴管;①是血漿,②是組織液,③細胞內液,④淋巴液;①②④組成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解答 解:A、組織液可以進入A毛細血管、C組織細胞和D毛細淋巴管,A錯誤;
B、CO2由組織細胞產生,故濃度最高的液體是細胞內液,B錯誤;
C、血紅蛋白位于細胞內,不屬于細胞外液的成分,C錯誤;
D、①是血漿,②是組織液,③細胞內液,④淋巴液,它們共同組成了體液,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內環(huán)境的組成,血漿、組織液、淋巴液之間的關系,血漿中的成分,準確分析題圖明確各部分結構和液體的名稱是解題的突破口,對于內環(huán)境組成、各種組成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第一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同學給健康實驗兔靜脈滴注0.9%的NaCl溶液(生埋鹽水)20mL后, 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
A.輸入的溶液會從血漿進入組織液
B.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分別增加lOmL
C.細胞內液Na+的增加遠大于細胞外液Na+的增加
D.輸入的中Na+中50%進入細胞內液,50%分布在細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第一中學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團頭魴(2n=48)是我國一種名貴淡水魚類。研究人員用低溫處理野生型團頭魴一定數(shù)量的次級卵母細胞,使其不分裂出極體(姐妹染色單體已分開);這些次級卵母細胞在室溫下最終發(fā)育成團頭魴。新培育的團頭魴多數(shù)為純合子,少數(shù)為雜合子。新培育的團頭魴( )
A.與野生型團頭魴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B.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24
C.純合子的基因型都相同
D.雜合子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染色體交叉互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開學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發(fā)生了細胞分化且能體現(xiàn)體細胞全能性的生物學過程是( )
A.玉米種子萌發(fā)長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
C.小麥花粉經離體培養(yǎng)發(fā)育成單倍體植株
D.胡蘿卜根韌皮部細胞經組織培養(yǎng)發(fā)育成新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初級精(卵)母細胞中能配對的兩個染色體 | |
B. | 存在一個四分體中的兩個染色體 | |
C. | 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大小形狀相同的兩個染色體 | |
D. | 其中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大小形狀一般相同的兩個染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重建 | |
B. | 在分裂中期,細胞膜內陷形成兩個子細胞 | |
C. | 在分裂后期,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 |
D. | 在分裂末期,細胞板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獲得能產生人胰島素的大腸桿菌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 |
B. |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均可發(fā)生在酵母菌進行無性生殖時 | |
C. | 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也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 |
D. |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均可產生新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開學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下列特點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
①著絲點排列在赤道面上 ②DNA分子數(shù)目加倍 ③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④形成紡錘體 ⑤形成細胞板.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④①⑤③② D.②④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