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如圖為利用農桿菌培育轉基因植物的流程圖,請回答:

(1)提取目的基因時需要使用
 
,目的基因插入到質粒中需要利用
 
,上述兩種工具的作用部位均為
 

(2)重組后的質粒放回到農桿菌時,需用
 
處理農桿菌,其目的是
 
,圖中將目的基因導人受體細胞所用的方法是
 

(3)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需經
 
 
過程才能發(fā)育成植株,該過程需要在
 
條件下進行.
(4)若利用植物細胞融合的方式來獲取特定的受體細胞,首先需用
 
處理細胞,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后利用
 
(試劑)誘導原生質體融合,受體細胞制備成功的標志是
 
考點: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
專題:
分析:農桿菌轉化法的具體過程:
(1)利用土壤的Ti質粒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即將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農桿菌的Ti質粒上.
(2)將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質粒導入土壤農桿菌細胞內.
(3)利用土壤農桿菌感染植物細胞,該過程實際上是將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農桿菌Ti質粒導入植物細胞內.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農桿菌Ti質粒進入植物細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原理:農桿菌中的Ti質粒上的T-DNA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且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根據(jù)農桿菌的這一特點,如果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粒的T-DNA上,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的DNA上.
解答: 解:(1)提取目的基因時需要使用限制酶;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先用限制酶切割質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分子,還需用DNA連接酶將目的基因和運載體連接形成重組DNA分子;限制酶和DNA連接酶的作用部位均為磷酸二酯鍵.
(2)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時,需要用Ca2+處理微生物細胞,使其成為易于吸收周圍環(huán)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態(tài);圖中將目的基因導人受體細胞所用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
(3)將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植株,還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該技術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過程;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需要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4)進行植物細胞融合時,需要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植物細胞以去除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誘導植物原生質體融合時常有聚乙二醇(PEG);受體細胞制備成功的標志是再生出新的細胞壁.
故答案為:
(1)限制酶    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2)Ca2+使其成為感受態(tài)細胞    農桿菌轉化法
(3)脫分化    再分化    無菌
(4)聚乙二醇(PEG)     再生出新的細胞壁
點評:本題結合利用農桿菌培育轉基因植物的流程圖,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細胞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驟;識記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具體過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阿爾茲海默病(AD,俗稱“老年癡呆”)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化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經細胞外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這種物質的沉積會損壞周圍神經細胞膜和線粒體膜,導致神經細胞的損傷.如圖表示兩類神經元突觸的差異,請回答:

(1)在神經沖動由圖中A點傳到D點的過程中,B處興奮時膜外為
 
電位,C處發(fā)生的信號轉換是
 

(2)研究發(fā)現(xiàn),病變個體中Aβ的沉積使突觸小體中線粒體損傷,引起乙酰膽堿(一種神經遞質)的合成和釋放量
 
,興奮在神經細胞之間的傳遞速率
 
,病人表現(xiàn)出記憶障礙.
(3)乙酰膽堿與
 
上的相應受體結合后,會立即被乙酰膽堿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義是
 

(4)向患者體內注射抗Aβ的抗體是治療AD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細胞內有機物的合成離不開各種細胞器.其中,被比喻為細胞的“動力車間”、“生產蛋白質的機器”、“消化車間”的細胞器分別是( �。�
A、葉綠體、核糖體、內質網
B、線粒體、核糖體、高爾基體
C、線粒體、核糖體、溶酶體
D、高爾基體、核糖體、內質網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甲中曲線表示夏季睛朗的一天中對一密閉蔬菜大棚中某種氣體含量的檢測結果,圖乙是植物葉肉細胞的兩種細胞器間的氣體交換情況,請回答問題:

(1)圖甲中所測氣體為
 
,DE區(qū)段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光合作用過程中的
 
過程變弱,進而引起該氣體釋放減少.
(2)甲圖中B點時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有
 

(3)若圖乙中只存在m1、m4、n1、n4,此時對應圖甲中的
 

(4)分析圖甲,一晝夜該大棚內有機物總量
 
填“增加”或“減少”),判斷依據(j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綠蘿是廣東地區(qū)常見的一種喜陰綠化植物.如圖表示夏季時綠蘿在不同遮光處理條件下凈光合速率的日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分析回答問題.

(1)a點時,綠蘿葉肉細胞中合成[H]的場所有
 
;此時,限制綠蘿凈光合速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
 

(2)b點時,綠蘿細胞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去向及用途是
 

(3)實驗結果說明
 
可以提高綠蘿的凈光合速率.出現(xiàn)上述結果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中午,強光下溫度過高,蒸騰作用過強,導致
 
關閉,
 
吸收顯著下降.
②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在陰暗環(huán)境中下綠蘿葉片綠色明顯加深,說明
 

③遮光起到了降溫的作用,降低了植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1表示某植物夏季一密閉大棚內一晝夜二氧化碳的變化,圖2表示該植物在溫度為A時光照強度分別為a、b、c、d時單位時間內氣體的變化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
 
,對應圖2中的
 
(用a、b、c、d中的回答)點.
(2)若該植物長時間的光照強度為b,則該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長
 
(是或否).
(3)要測得植物在溫度為A、光照強度分別為d時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設計兩組實驗.一組將植物置于
 
條件,測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裝置中放置NaOH溶液,導致裝置壓強變化的原因是
 
.另一組將同種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強度為d的密閉環(huán)境中,可在裝置中放置
 
溶液,所得數(shù)值為
 

(4)該植物細胞吸收18O2,最先出現(xiàn)放射性的物質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草原上制備與食草動物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動態(tài)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被與食草動物的種間關系為
 
.開始階段,食草動物種群數(shù)量增長較為緩慢,可能的原因有
 
 
.總體來看,食草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符合
 
型曲線.
(2)當植被遭受食草動物的采食后,植被就會增強其再生能力,盡可能減緩種群數(shù)量的下降,這反映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穩(wěn)定性.一段時間后,植被和食草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趨于穩(wěn)定,是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
 
能力.
(3)若草原遭受了較為嚴重的蝗災,為在短期內達到防治效果,有人主張噴灑化學農藥,你認為這種方法有哪些弊端?
 
(至少答出兩點).從長遠考慮,有人主張采用生物防治,請舉出兩項具體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仿生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全球衛(wèi)星地面定位系統(tǒng)就是借鑒某些生物的回聲定位系統(tǒng)功能,這是利用了生物多樣性的( �。�
A、直接價值B、間接價值
C、潛在價值D、文學藝術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科學研究和試驗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低溫誘導植物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原因是抑制細胞板向四周擴展,不能形成新的細胞壁
B、摩爾根等人通過假說-演繹的方法,證實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C、“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活動中,通過構建動態(tài)的物理模型,最終構建概念模型
D、在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時,不適于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