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各種生理活動中,沒有涉及到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是( )

A.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

B.肝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結合胰島素

C.高等植物細胞通過胞間連絲相互交流物質(zhì)

D.唾液腺細胞合成、加工并分泌淀粉酶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可歸納為三種主要方式:

1、相鄰細胞間直接接觸,通過與細胞膜結合的信號分子影響其他細胞,即細胞←→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

2、相鄰細胞間形成通道使細胞相互溝通,通過攜帶信息的物質(zhì)來交流信息.即細胞←通道→細胞.如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3、通過體液的作用來完成的間接交流.如內(nèi)分泌細胞分泌→激素進入→體液體液運輸→靶細胞受體信息→靶細胞,即激素→靶細胞.

解:A、精卵細胞識別是通過細胞膜接觸進行的,與細胞膜上糖蛋白傳遞信息有關,即細胞←→細胞,A錯誤;

B、激素與靶細胞細胞膜表面受體(糖蛋白)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即激素→靶細胞,B錯誤;

C、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即細胞←通道→細胞,C錯誤;

D、唾液腺細胞合成、加工并分泌淀粉酶,不涉及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D正確.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雞的羽毛顏色,BB為黑羽,bb為白羽,Bb為藍羽;另一對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雞的小腿長度,CLC為短腿,CC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兩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一只黑羽短腿雞與一只白羽短腿雞交配,獲得F1。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

A. F1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藍羽短腿∶藍羽正常=1∶2

B. 若讓F1中兩只藍羽短腿雞交配,F(xiàn)2中出現(xiàn)6種不同表現(xiàn)型,其中藍羽短腿雞所占比例為1/4

C. 這個種群中個體隨機交配,CL基因頻率不變

D. 從交配結果可判斷CL和C的顯隱性關系,在決定小腿長度性狀上,CL是顯性;在控制致死效應上,CL是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仁是與核糖體形成有關的細胞器

B.細胞核內(nèi)存在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

C.細胞核內(nèi)的液體叫做細胞液

D.核孔是脫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質(zhì)進出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中央電視臺2011年3月15日曝光了河南孟州、溫縣等地一些養(yǎng)豬場采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喂養(yǎng)生豬后,使瘦肉精惡名遠揚.瘦肉精,學名為鹽酸克倫特羅,是一種可以用來提高瘦肉率的藥物,其作用機理是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分解和轉(zhuǎn)化、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實現(xiàn)動物營養(yǎng)再分配.據(jù)此推測,瘦肉精最終對細胞器的作用很可能是( )

A.使核糖體的活動減弱,使某些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活動加強

B.使核糖體的活動加強,使某些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活動減弱

C.使高爾基體的活動減弱,使葉綠體的活動加強

D.使高爾基體的活動加強,使葉綠體的活動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蛋白質(zhì)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蛋白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B. 調(diào)節(jié)機體生命活動的激素都是蛋白質(zhì)

C. 動物和人體產(chǎn)生的抗體是蛋白質(zhì)

D. 蛋白質(zhì)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腸內(nèi)的細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③肺炎患者體內(nèi)的肺炎雙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哺乳動物下丘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下丘腦具有內(nèi)分泌功能

B.調(diào)節(jié)產(chǎn)熱和散熱,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

C.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調(diào)節(jié)動物體水鹽平衡

D.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調(diào)節(jié)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6-BA和NAA對月季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在MS培養(yǎng)基中加入6-BA和NAA,配制成6種培養(yǎng)基(見下表),滅菌后分別接種數(shù)量相同、生長狀態(tài)一致、消毒后的枝條外植體,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誘導成功率(每組處理中誘導出的愈傷組織數(shù)量/每組處理中外植體總數(shù)×100%)和愈傷組織的總重量,結果如下表:

培養(yǎng)基編號

濃度(mg/L)

誘導成功率(%)

愈傷組織總重量(g/瓶)

NAA

6-BA

1

0.5

0

28

0.0015

2

0.5

88

0.3457

3

1.0

92

0.7808

4

1.5

94

0.9706

5

2.0

92

0.8356

6

2.5

92

0.6258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所選擇的是月季當年生枝條,在用洗衣粉刷洗后,還需要使用酒精和 消毒后才能用于接種。接種時要注意方向,不要 。

(2)實驗自變量是 ,因變量是 ,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

(3)實驗所用培養(yǎng)基主要成分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和植物激素。從實驗結果可知,對月季愈傷組織誘導最佳的培養(yǎng)基是 號。在使用NAA的前提下,適當添加6-BA能夠 span>愈傷組織誘導成功率。

(4)為了誘導該月季試管苗生根,培養(yǎng)基中一般減少甚至不加入 (填“ 6-BA” 或“N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大多數(shù)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直分層現(xiàn)象,稱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A. 溫度、食物 B. 溫度、光照

C. 濕度、溫度 D. 光照、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